>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传统杨式太极拳正弓步实腿屈膝程度的探讨(正文)

传统杨式太极拳正弓步实腿屈膝程度的探讨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实腿碾转是传统太极拳的显著特点之一。初学者若不得要领,常会发生膝关节疼痛的现象。而在分析其原因时又不免涉及到正弓步时实腿...
  

    实腿碾转是传统太极拳的显著特点之一。初学者若不得要领,常会发生膝关节疼痛的现象。而在分析其原因时又不免涉及到正弓步时实腿屈膝的程度。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分以下两个方面谈及,供拳友们参考。

    一、膝关节疼痛的原因

    大家知道关节是人体中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个关节。它位于大腿股骨下端关节面与小腿胫骨上端关节面之间,由数条结构复杂的韧带、关节盘(俗称半月板)、髌骨(在半月板后紧贴股骨关节面)及滑膜囊组成。膝关节对人体腿部功能的实现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即:

    1、保护股骨、胫骨的关节面。使其在长期活动中不受损害。例:屈膝活动或当股骨受力向下压向胫骨,或胫骨受力向上顶向股骨,都是经过膝关节传递作用力。它可避免上、下两个关节面直接相撞摩擦而造成的损伤,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2、固定股骨和胫骨的运动方式及移动范围。例:膝关节只能前弓;股骨、胫骨不能有横向的大位移,并且也不能相离拉开,以保持人体下肢的正常功能的需要。

    3、弓腿屈膝,膝关节向下传递作用力时承受一个分力的作用,使人体能下蹲变矮,协助支撑人体的重量。

    4、当人体要弹跳时膝关节能在屈膝、蹬直中在肌肉的作用下给上肢一反作用力,起到一个很好的弹性垫用。由于膝关节的结构特殊,它只能使腿部两个骨节做伸屈运动,不能做横向的或上翻的活动。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正弓步中,实腿承受着体重的大部,在实腿碾转过程中该腿之脚的承重力是不减少的,且大多情况要增加承重力。因此,稍不得法,时间一长就会使膝关节疼痛。其原因有如下三个:

    1、劳累。对初学者,习拳中双腿常需屈膝下蹲,与日常生活不同,使双膝着力,过累而疼痛。这种现象个把月后会随着腿力的提高和膝关节的适应而消痛。

    2、实腿碾转时要领不对。杨式太极拳中虚、实腿之分是相对于支撑人体重量的多少而定的。正弓步时前腿弓、后腿蹬,前脚承受体重约六成,后脚承受体重约四成。(见《杨式拳“单鞭”时两脚承重比例的实验》一文)则前腿为实腿,后腿为虚腿,实腿碾转的基本要领是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实腿的脚尖翘,以脚跟为轴碾转(不减少该脚的承重),碾转中必须使脚尖、膝尖、手尖、鼻尖及眼神等同时转,而身法仍要保持中正。有的拳架,实腿碾转角度大,可达135度,脚的承重将逐渐增大到整个体重。例,揽雀尾的按式接单鞭;抱虎归山接肘底捶;玉女穿梭中的东南角与西北角等。这就要在碾转中将臀部逐渐坐落于实腿之脚上即可。按上述之要领实腿碾转就不会使膝关节的两侧受到挤压,韧带不会扭伤,并能显示出习拳者动作的轻灵和自如。 初学者掌握不了这些要领,常在碾转中膝关节用力里扣来带领脚尖的转动。或者是脚尖先转动,膝关节紧跟着转动,而身子迟随,身重压迫膝关节的侧面,使膝关节内侧肌、韧带产生慢性损伤,无须几天膝关节会疼痛难受,越练越痛,严重时习拳者望而生畏,不再打拳。

    3、屈膝过甚。正弓步的屈膝不当也会引起膝关节的疼痛。这有两种情况:(1)同腿的膝尖与脚尖指向不一。这时膝关节所受的分力将向膝侧面挤压,时间一长韧带过累而疼痛;(2)屈膝前弓过甚。常见的是膝尖超过脚尖,尤其是两脚前后的跨度小,胯一沉,前腿屈膝很易前冲超过脚尖。这时膝关节所受的分力过大,股骨关节面过于前弓紧压膝盖之髌骨,时间一长髌骨将劳损而疼痛。

    人的膝关节是娇嫩的,习拳者姿势不准确,要领不得法,极易受损。因此,授拳老师应该事先向初学者交待清楚为是,以防不测。

    二、传统杨式太极拳正弓步实腿屈膝程度的探讨

    “所弓之膝不超过脚尖”是正弓步实腿屈膝的常规要求,拳友都知晓,似乎无须探讨。但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这句要领却有探讨之必要。这是因为传统杨式拳含有技击的要求,拳架的变化应轻灵、省时,故常需实腿碾转。为了易于实腿碾转就对弓腿屈膝程度有个科学的要求。经过自我实践,越来越感到上述“所弓之膝不超过脚尖”之言并不确切,需要探讨之。

    l、杨式拳前辈的教诲

    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宗师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一文中指出“两腿宜分虚实,……所谓虚者,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驱前仆即失中正之势。”而观看杨师《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著作中之拳照,可以确实感受到其上述之言,凡拳照中的正弓步屈膝时小腿垂地,脚跟与小腿在一条垂线上。

    2、要有利于实腿碾转和保护膝关节

    从《杨氏拳“单鞭”时两脚承重比例的实验》情况来分析,在正常的步姿下,“小腿垂直”之脚约承受体重之六成;虚腿之脚约承受体重之四成。当弓腿之膝尖由“小腿垂直”而前冲到与脚尖齐时,实腿之脚将增加承重5~6公斤,承受体重之比例将由56%上升到65%。显然,“小腿垂直”时,脚受的重量较小,重心偏于脚跟,有利于实腿碾转。同时,从膝关节的结构来讲,“小腿垂直”时,膝关节受力不大,不会引起关节的劳损。

    综合上述情况,我结合自己的习拳体会,对传统杨式太极拳正弓步时所弓之膝应该前不超过该脚的脚拇指根,后以胫骨垂地,这样一个范围较为合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41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