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圆四正推手如何“捋”(三)
——四正推手经验体悟点滴(9)
(三)捋的共同要领
以上述右脚在前的步型、右手腕与对方的右手腕相接触的捋为例,各种捋共同的要领主要有:
①整个捋的过程中,与对方右手腕接触的右手臂不能出现主动往右方牵引用力。如果有用力也就是有了主动。那么,有多少主动就必然会有多少的僵硬,也会有明显的惯性。对方就可以通过我这右手臂将力量作用到我的身体重心,我就必须要以顶抗来维持站立平衡而成为力量的较量了。尤其当对方骤然改变用力方向,这种后果尤其突出。
②整个捋的过程中,无论我的哪一肩接近对方时,该肩不得进入对方两肩连线的前投影区。至少要做到我该肩外缘与对方接近一肩外缘对齐,力求我的该肩外缘对我而言是往外超过对方的这一肩外缘。不然的话,我不仅难以实施捋,而且随时会便于对方实施成功的攻击。
③沾粘连随的捋,我的两肩臂在放松的前提下,两大臂与胸部的夹角必须维持基本不变,或者说,左肘内侧不得进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区,或者左手往右移动中左手腕不得越过自己的胸正中线。不然,也都会使得难以实施捋与有利于对方的攻击。两大臂前端(即肘部)下降至约往前下45度的斜向时也应该尽量维持;但不得顶抗,如果遇到推压,大臂下端被动下降往前的斜向角度可以再变小,也就是肘部可以再下降,但大臂与胸部的夹角不能改变,肘部的下降绝对不允许变成肘部往后移动到两肩前缘连线的后方去。如果肘部往后移动到两肩前缘连线的后方去,我的捋就容易被对方破坏,与便于对方成功攻击。两肘部往后移动也不得出现两大臂与胸部的夹角变大,甚至到了两大臂与小臂夹拢、与两肩连线平行,掤劲消失,不然会使得难以实施捋与有利于对方的攻击。
④沾粘连随的捋中,两小臂前端可以被动地向内向后移动,甚至可以明显形成俯视看向后(内)凹的锅底形。但发劲攻击的捋时,有的情况下必须借助于转身、拔背、旋转惯性等等使得两小臂与两大臂形成椭圆形,或者与对方肘部相接触的小臂与大臂要形成椭圆形,并且要使得与对方手腕接触的小臂的运动方向与对方推按的方向差不多。这是破坏对方的站立平衡、使得对方神经反应不能在瞬间准确判断如何应对的十分重要的一环。
⑤实施发劲攻击向右捋时,不得出现以右肩领先、胸部作往前往右顺时针方向圆心在后的弧形转动地身躯右移。身躯必须在含胸作用下,以脊柱领先、胸背作往后往左顺时针方向圆心在前的弧形转动;可以左移,也可以不左移。如果将发劲攻击捋之前自己身躯的空间位置称为自己原来的门户,那么,整个捋,自己的门户都有不同程度作往后往左、圆心在前的弧形顺时针方向移动,从而不同程度将自己原来门户的右边让出来作为对方落空的出路通道;甚至有可能需要将自己原来门户的位置完全让出来作为对方落空的出路通道。如果是以右肩领先、胸部作往前往右顺时针方向转动、身躯右移,也就是身躯的移动轨迹与手臂的移动轨迹相同,那结果显然就是自己的身躯将对方落空的出路通道堵塞了。即使对方能够被捋动,自己站立平衡的稳定也难以保证,而且被捋动的对方很可能会撞到自己的身上来,可能发生自己被对方撞倒的情况。
⑥必须努力破坏对方右臂与其胸部之间掤开的空间。或者说努力使得对方的肘内侧进入对方胸部的前投影区,力求使得对方的大臂与其胸部没有空隙地贴拢,这样,对方就容易被捋动了。
⑦尽量使得发劲攻击捋时我的左肘可以接触到对方的肩部。关键方法在于掤变捋的瞬间,我原先以大指掌侧大鱼际与对方右肘上方相接触的左手往上滑,使得变成我的左手腕下方的小臂部位与对方右肘上方的大臂部位相接触。这样,当我进行发劲攻击捋时,我的左肘就可以接触到对方的肩部,这样,即使对方的大臂没有进入其胸部的前投影区,对方也很难摆脱被捋的结果,从而有效增加发劲攻击捋成功的可靠性。要做到这样,我左手与对方的接触就不能用力,是完全放松的接触,这种接触,对方有可能感觉是轻的,也有可能会感觉是沉重的。
⑧整个捋的过程中,身躯的转动,俯视看,必须保证两胯连线与两肩连线为平行线,或者达到两侧的肩胯连线是垂直线。不然劲力的传递会不顺遂,站立平衡也容易被破坏。
⑨两胯的转动幅度应该尽量小,有利于劲力传递与站立平衡,但以左胯为轴的右胯的转动最大必须能够达到90度,也就是原来身躯朝南的可以达到身躯朝西,由于同时左胯弧形左移,使得自己原来的门户可以完全让给对方的往前落空。
⑩为了达到身躯的转动幅度能够达到90度,必须在身躯弧形的后退中包含以坐代退,就是以身躯的下降代替后退,从而使得身躯始终在自己两脚连线中点的附近,弓步与坐步的变化主要是两胯的前后调换变化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