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略谈松紧(正文)

略谈松紧

2012-02-27   独坐听雨
核心提示:姚宗勋先生拳照  松紧的问题无疑是拳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记得当年曾经向姚宗勋先生请教什么是松紧,姚老笑答:“你要懂了松紧就...
  

 

姚宗勋先生拳照
 
  松紧的问题无疑是拳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记得当年曾经向姚宗勋先生请教什么是松紧,姚老笑答:“你要懂了松紧就懂拳了”,也就是说,解决松紧的矛盾贯串学拳的始终。关于这一点,老前辈们有很多经典的语录,如“松紧紧松紧相连”,说的就是松紧之间有无穷的转换变化:又如“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说的是松紧都要适度,不可绝对化。王芗斋先生说“没有对与不对,只有当与不当”,就是回答众多从学者经常问“到底是松对还是紧对”这样的问题。王老的意思是说,谈论松紧不能离开前提条件,是松还是紧都要以具体情况为转移,否则是无的放矢。
 
  那么,什么条件下该松,什么条件下该紧呢?对此,姚宗勋先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原则上,除了发力的瞬间,其他时间都应当是松的。这个松当然不是绝对的,起码要保持基本的站姿和问架,不能和睡觉的松一样。当年看姚先生站桩,全身肌肉松软下垂,给你的感觉就像囊膪一样。
 
  内家拳的老前辈们一再告诫要松着练,就是因为初学者的通病是身上过紧,在练习时使了不少多余的劲。人在使劲的时候是无法揣摩意中力的。如果平时练习都松不下来,大敌当前、性命相搏之际就更别想松下来了。对敌时,不松就不能神志清逸、挥洒自如,不松也不能灵活多变,更无法做到引进落空。和姚先生推手时,他是很松的,不慌不忙,没有一处跟你顶劲。你想使劲,一使就空。很多莱鸟愤青级的习武者,对手尚未接近就开始跟自己使劲,全身紧成一个,满脑子对抗意识。对高手来说,这种人是极好的靶子,可以打得很漂亮。这不单纯是实作经验的问题,更是平时练习的问题。
 
  身上一紧的结果是百骸不灵,机动性差。各关节呈刚性而不是弹性连接,松紧调节的功能尽失,被对方牵一发而动全身。浑身发紧的人很容易被牵动,老前辈们称之为“茶壶嘴”,好比一把茶壶,一按嘴整个壶就翻倒。其实茶壶嘴现象是很值得深入讨论的,身上紧只是原因之一。因为本文是讨论松紧的,所以就不谈其他方面了。据说摔跤界的老前辈有的抱着女人试,因为女人软,对抗性差,反而不易牵动,也就摔不漂亮。武术高手要是看你不紧,还要把你叫紧,然后打你才打得漂亮。
 
  其实站桩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调试松紧,没有松紧紧松的转换,就没有生生不已之动,结果站成死桩。有人以为站桩就是要站出整劲来,这只说对了一部分。体察如何全身整体一紧当然很重要,但这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体察周身哪里还没有松下来。因为松是紧的前提,如果平时就紧,发力时怎么还紧的出来?你自己还跟自己使着劲呢,发力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如果平时身上松紧不一,你对身体各部分的调动就不会同步,发力时你的那一紧肯定不整,所以,以紧求整必然不是真整。
 
  松紧是一对矛盾,相反而相成。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所以没有绝对的松,也没有绝对的紧。平时没有充分的松也绝不会在用时作出充分的紧。推手时对方和你一搭手,你还要不要松?当然还要松。不松你需要的时候怎么发力呀?说松,松和松也不同;有人搭手的松和没人搭手的松肯定不会完全相同。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不使多余的劲儿。这个原则说起来简单,真做可并不简单,很多练习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初学拳的往往会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一搭上手,我紧还挡不住,你还让我松?”没错,功力不到让你松你也松不下来。这不是简单提个醒、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要想松着对敌,需要脱胎换骨的一番功夫。否则实作时,一着急,用力对抗的本性不由自主就又出来了。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脱胎换骨谈何容易!除了明师指点,训练对路,还要刻苦用功,用心体悟。练了一辈子过不了这一关的何止千千万万,诚可叹也!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119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