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塑形是太极拳的筑基功夫(正文)

塑形是太极拳的筑基功夫

2011-08-11   吴颖锋
核心提示:作者拳照 太极拳是以意领气、以气催形的复合型运动。学习太极拳就像学习中国书法一样,门槛虽低,精通却难,需要遵循规律,一步一...
  
 

 

作者拳照

  太极拳是以意领气、以气催形的复合型运动。学习太极拳就像学习中国书法一样,门槛虽低,精通却难,需要遵循规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训练。练习太极拳必须经过塑形、导气、求意三个阶段。塑形既是开端,又是结果。因为再深刻的道理也需要用外形来表现出来,只不过有的观众能看懂,有的看不懂而已。
 

    什么是塑形?

 

    所谓塑形,是让拳架外形更加符合太极拳动作要领规范。它是通过老师传授、自我纠正两种方法实现的。传统上把老师亲手帮学生塑形叫“捏架子”,把学生自我塑形叫“盘架子”。

 

    为什么要塑形?

 

    内气畅通,开合鼓荡是太极拳的中层功夫。在此阶段,内气在意识的引导下在体内有序地周流循环。初学者为了获得这种感觉,必须先在体内为内气修通一条渠道,修渠的过程就是塑形。换言之,塑形可让劲路对正,进而让内气整合周身各部件。塑形塑得越好,内气周流就越顺畅,内功就越强,这就是具有几十年太极功夫的老拳师还需继续塑形的原因之一。

 

    如何塑形?

 

    首先要把太极拳的动作要领烂熟于心,再根据这些要领反复检查自己。各式太极拳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但大同小异。太极拳对外形的基本要求是,身法中正、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圆裆抓地、头顶悬、目平视。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我总结了“太极拳动作要领六字诀”,即:裆要“圆”、腰要“端”、胸要“含”、臂要“延”、轴要“转”、脚要“捻”。这六个字从下到上、从静态到动态,简明扼要地说明了的太极拳动作要领,易学易记,朗朗上口。当然,不同的太极拳种之间存在着细节上的差别,需要在日后塑形时留心。比如陈式太极拳的掌形是“瓦拢掌”、“柳叶掌”,要求手指舒展且向后微微背去,大拇指根和小拇指根相合等。

 

    塑形的初级阶段是老师“捏架子”。该阶段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老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老师像个雕塑家,学生就像雕塑家手中的作品。大家都知道,泥塑家塑造之前,先要用钢筋搭个架子,然后再往上面绑草,敷泥,之后再捏大形,最后刻划神情。老师给学生捏架子时,步骤与泥塑类似,先把学生的骨架摆正,就像安装泥塑的钢架一样。这一关很重要,决定了整个大形,要倍加注意。然后调整各个关节的松紧程度,放松学生的肌肉,用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体内产生的微妙变化---那形成内气的萌芽。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打手歌》浅释
    下一篇: 太极推手的内涵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976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