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李经梧太极内功-练功姿式(正文)

李经梧太极内功-练功姿式

2008-05-29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太极内功法是一种动静功结合的导引法,主要通过意守、以息运气、呼吸锻炼等方法,以增强内气而产生祛病强身等功效。太极内功...
  

  太极内功法是一种动静功结合的导引法,主要通过意守、以息运气、呼吸锻炼等方法,以增强内气而产生祛病强身等功效。太极内功原系太极拳的内炼功,早先在武术界中流传,以增强技击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其有良好的祛病保健功效,在本世纪60年代初,由李经梧等将本功法作为一种疗法试用于临床,经临床验证,效果颇佳。 

  [基本内容]

  练功姿式:

  可分静炼式、动炼式、活炼式三类。

  1.静炼式:练功初期用之,适于防治疾病。常用的有如下几种姿式:

  (1)仰卧式:枕高约25厘米,肩下垫高3-6厘米,以舒适为宜,两腿伸直并拢,足跟相靠,足尖分开呈八字形,两臂自然伸直。置于体侧,手心向下,平贴床面,两眼微闭或微露一线光。

  (2)靠卧式(半卧式):头背垫高成坡形,余同仰卧式。或一脚置另一脚上,压住解溪穴,以舒适为度。

  (3)靠坐式:如坐躺椅上之姿势,要求与靠卧式相同,亦可分足压解溪穴与不压解溪穴两种。

  (4)平坐式:与"真气运行疗法"基本坐式相同,即端坐式。

  (5)站式:即太极拳之预备姿势,为以下练功之基础式。

  2.动炼式:中级阶段应用。

  (1)站式:先作太极拳预备式,凝视片刻后,两眼微合或微露一线光注视会阴,头缓慢下垂,随呼气慢慢弯腰下蹲,蹲至两膝发酸时,即固定姿势,开始吐纳。吐气时,以意引气向下,两手自然伸开;吸气时,以意引气向上至命门穴,同时两手握拳,进行抓闭(见后抓闭呼吸法)。

  (2) 活步站桩(太极看手式):须有站式基础后练。自太极拳预备式始,右脚横开一步,吸气意贯丹田,闭息不呼,两拳紧握,两臂抬起,左手在前,左腿同时迈出,两拳变掌向前按,目视前手之手指,左脚尖点地,十分之七的重心在后腿,双肘略弯,右肘低于左肘,止步闭气,至闭极难忍时再慢慢呼气,同时两手轻落体侧,呼气尽再行抓闭握拳,继后如前法作活步站桩,左右手足位置相反。此式可根据练功者身体情况规定练功时间。

  (3)带功练拳:在有上两式之基础、内气充实后,方可开始带功练拳。若内气不足,则须重新练抓闭法充实内气后,再带功练拳,练习拳种可由简至繁,姿式由少至多。开始时可练简化太极拳或太极十三式,或其他各式太极拳中的部分姿式。

  3.活炼式:高级阶段应用。无固定姿势,用时则有,不用则无,采用喉头呼吸法或意识呼吸法(见后述呼吸法)。以意行气,气通全身。此时可带功整套练各式太极拳。平时也可随时随地随意练功,走路坐车甚至说话、做事中皆可练习。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95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