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个观点正确吗?可以肯定地说是错误的。论析于下:
(一)否定追求一念不起之心静的说法不符合历史
否定追求一念不起之心静的说法认为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没有追求这种心静的内容是不符合事实的。王宗岳等古拳谱中有很多关于追求一念不起之心静的论述。如“虚灵顶劲”中的“虚灵”、“举动轻灵神内敛”中的“神内敛”、“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中的“神宜内敛”、“无极而生”中的“无极”、“极柔极刚极虚灵”中的“极虚灵”、“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中的“内固精神”、“神舒体静,刻刻在心”中的“神舒体静”、“一要性心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中的“性心与意静”等等。这些话中的“极虚灵”、“神内敛”、“无极”、“内固精神”、 “神舒体静”与“性心与意静”指的都是一念不起之十分心静。其中“神舒体静”是古代的互文,意思是“神舒静、体舒静”。说这句话中没有“心静”,是由于不了解古代汉语将这句话用现代汉语错误地理解为“神是舒的、体是静的”了,这“神舒静”也是指一念不起之十分心静。
不仅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有再三强调心静的内容,杨氏老谱与近代太极拳家也有大量练拳应该追求一念不起之心静的论述。如《杨氏老谱》中的《张三丰承留》就指出“虚灵能德明”、《太极懂劲解》还指出要“心静”到“遇而变化”能够“无须有心之运用耳”;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使用法》中指出要“静心凝神,斯为内敛”、“澄心息虑”、“心无所思,意无所感”、“满身空空洞洞”;田肇麟先生的弟子陈志进先生在《太极拳之品格功用》中指出要“心静”到“心中空空洞洞,思虑全无”; 陈鑫先生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指出要“心静”到“心中一物无所着则最明”、“物我两相忘”;冯志强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入门》中指出要“心静”到“周身上下浑然不觉,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唯有心中一片觉明景象”。一句话就是要“心静”到李雅轩先生在他的《随笔》中所反复再三强调的“静极默笃”。这些说法中的“心静”显然都是指一念不起的十分心静。可见这种否定练太极拳应该追求一念不起之“心静”的说法与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杨氏老谱、包括李雅轩先生在内的近代所有著名太极拳家的论述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认为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没有心静内容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