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不要丢弃太极拳的核心宝贝“心静”(正文)

不要丢弃太极拳的核心宝贝“心静”

2011-05-04   魏坤梁
核心提示: 有位自称学练太极拳曾得到过李雅轩先生多年书信指导者,在上世纪的《武林》杂志一文中冲破传统的认识,否定练太极拳应该“心静”...
  
    有位自称学练太极拳曾得到过李雅轩先生多年书信指导者,在上世纪的《武林》杂志一文中冲破传统的认识,否定练太极拳应该“心静”;在2004年出版的一书中继续强调这一观点,认为太极拳古拳谱中没有“心静”之说,近代以来的太极拳传承者将古拳谱中的“体静”误当作为“心静”了,而“体静”与“心静”是两码事;说所谓的“心静”就象是坐在随水飘流木船中的人以为船停住了的“错觉”;认为“主张要心静的是用词不当”、“练太极拳不可能心静,恰巧相反”、“不会用心思,练了一辈子拳,不过是慢练的外家拳而已”,结论为:“静,是长期追求的目的,不是学拳的方法。”这一观点在现代太极拳界影响广泛,一本出版于2001年介绍太极拳习练知识的书籍还将这一观点的大段文字一字不改的加以照搬;2010年的《太极》杂志2期也有文章认为“太极拳所要求的静,主要是体静,”认为“心静”是指“心专”、“练拳不可能‘心静’”、“练太极拳的意念在一刻不停地为落实拳理而忙碌着”;2010年《精武》杂志4期上也有文章认为“在经过数千次调控练习后,发现一念不起的提法是一个理想境界的提法,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人能在睡眠中一念不起吗?不能。既然睡眠尚不能,行拳又何能?”这些文章都认为一念不起的“心静”是人做不到的。然而,这些文章将求静说成是“长期追求的目的”、“理想境界”,无非是抽象肯定、实际否定。因为既然认为学练太极拳求“心静”是“用词不当”、是“不可能的”、会练成“慢练的外家拳”,为什么还要求心静呢?这些人中有的认为所谓“心静”能够做到的不过是一念代万念,就是“一部分脑细胞受抑制,而另部分特别兴奋,故思维较为活跃”的“醉梦态”。总结这些说法可以主要归纳为4个观点:①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没有追求心静之说,只有追求体静之说。②人是不可能达到一念不起这种心静的。③追求一念不起之心静会将拳练成“慢练的外家拳”。④练太极拳应该和可以做到的是一念代万念的“醉梦态”。
 

4个观点正确吗?可以肯定地说是错误的。论析于下:

 

(一)否定追求一念不起之心静的说法不符合历史

 

否定追求一念不起之心静的说法认为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没有追求这种心静的内容是不符合事实的。王宗岳等古拳谱中有很多关于追求一念不起之心静的论述。如“虚灵顶劲”中的“虚灵”、“举动轻灵神内敛”中的“神内敛”、“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中的“神宜内敛”、“无极而生”中的“无极”、“极柔极刚极虚灵”中的“极虚灵”、“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中的“内固精神”、“神舒体静,刻刻在心”中的“神舒体静”、“一要性心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中的“性心与意静”等等。这些话中的“极虚灵”、“神内敛”、“无极”、“内固精神”、 “神舒体静”与“性心与意静”指的都是一念不起之十分心静。其中“神舒体静”是古代的互文,意思是“神舒静、体舒静”。说这句话中没有“心静”,是由于不了解古代汉语将这句话用现代汉语错误地理解为“神是舒的、体是静的”了,这“神舒静”也是指一念不起之十分心静。

 

不仅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有再三强调心静的内容,杨氏老谱与近代太极拳家也有大量练拳应该追求一念不起之心静的论述。如《杨氏老谱》中的《张三丰承留》就指出“虚灵能德明”、《太极懂劲解》还指出要“心静”到“遇而变化”能够“无须有心之运用耳”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使用法》中指出要“静心凝神,斯为内敛”、“澄心息虑”、“心无所思,意无所感”、“满身空空洞洞”;田肇麟先生的弟子陈志进先生在《太极拳之品格功用》中指出要“心静”到“心中空空洞洞,思虑全无”; 陈鑫先生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指出要“心静”到“心中一物无所着则最明”、“物我两相忘”;冯志强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入门》中指出要“心静”到“周身上下浑然不觉,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唯有心中一片觉明景象”。一句话就是要“心静”到李雅轩先生在他的《随笔》中所反复再三强调的“静极默笃”。这些说法中的“心静”显然都是指一念不起的十分心静。可见这种否定练太极拳应该追求一念不起之“心静”的说法与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杨氏老谱、包括李雅轩先生在内的近代所有著名太极拳家的论述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认为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没有心静内容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903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