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骨响齐鸣”是太极拳功夫吗(正文)

“骨响齐鸣”是太极拳功夫吗

2011-04-21   网络   魏坤梁
核心提示: 近年来,太极拳界传言一种新的功夫叫“骨响”。 网上也出现一位当代太极拳名家的“骨响”视频,他能够站着使背部发出“答答答答...
  
     近年来,太极拳界传言一种新的功夫叫“骨响”。 网上也出现一位当代太极拳名家的“骨响”视频,他能够站着使背部发出“答答答答”似的声响来。不过这位先生说他也弄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社会上与网上对此评论不一,有的人深信不疑这是一种太极拳功夫。有的人表示怀疑,有的人则否定这是一种功夫。从网上可知北京的一位武术人士也有这种“骨响”情况,可能也是他首次将“骨响”称为了“骨响齐鸣”。其实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所有文献中都没有“骨响齐鸣”之说,这“骨响齐鸣”应该是现代的产物。这位武术人士是颇有声名的中国武术协会会员,自我介绍是练太祖长拳、八闪翻拳、花拳的。他在某文中自述18岁时就已经练成了“骨响齐鸣”,说:“‘骨响齐鸣’的功夫艺境成熟便蕴含着‘柔弱无骨’的功夫艺境……熟练后,随意而动则抻筋拔骨,上下九节,节节贯穿,身法拧裹钻翻螺旋,内劲、形体时时处处‘时空统一’。内变自身无牵拉、阻滞,外变体内虚空应之,便是柔弱无骨功夫成矣!此时如以‘太极边球法’修炼,效果更好。再以此‘柔弱无骨’的艺境,演示各种攻防招法,便能通明招法攻防的运用为何了。‘顺随而用、以柔用刚’才是拳法用招的真谛。继之便可逐步修炼形体‘蛇动、蚕动、蠕动、蛹动’等不同层次的‘柔弱无骨’的功夫艺境。”网上又有一位网名“娟子”的说“骨响齐鸣功”在太极、形意、通备中都存在,说:“‘骨响齐鸣功’其实就是抻筋拉骨。不要小看这个过程,只有通过了这个环节,才能够做到放长击远,打出穿透力、爆炸力。一个女子,譬如小妹,高不过 1米67,重不足107斤,却能够把一个180斤的壮汉轻松发出丈外,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习练了“骨响齐鸣功”。” 她还说:“小妹接触此学较早,一天时间悟透,一周时间打通小周天。”
 
     总括上述两位熟知“骨响齐鸣”者的论说,大致可以了解到:①“骨响齐鸣”是包括太极拳的多种武术的一种基本功;②“骨响齐鸣”的主要锻炼内容是“抻筋拔骨”,形式包括了肢体肌肉的各种螺旋与蠕动;③“骨响齐鸣”可达到“柔弱无骨”的境界,特征是“内变自身无牵拉、阻滞,外变体内虚空应之”与“能通明招法攻防的运用为何了”;而且,只有达到了“骨响齐鸣”,才能有“放长击远”和“能够把一个180斤的壮汉轻松发出丈外”的“打出穿透力、爆炸力”;④练“骨响齐鸣”,能够“一周时间打通小周天”。从上述第③、④两点,可见“骨响齐鸣”的效果不仅能够达到很高的武术境界,而且也能够达到道家“小周天”成功的境界。无怪乎有很多人都认为“骨响齐鸣”是好功夫了。
 
    那么,这些说法对吗?先用现代医学来分析“骨响”的机理。因为“骨响”对于现代生理解剖学而言还并不是一个太难的问题,是有大致答案的。“骨响”其实应该叫“骨关节响”。在互联网“百度”或“Google”搜索中打入“骨关节响”,不看不知道,一看原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问骨头为什么会响的人还真是不少;发生“骨响”者的年龄包括了老、壮、青、少;提问者的目的则主要是问骨头发响是不是一种毛病。概括网上的提问和回答,有三点可以肯定,①“骨响”是一种人体很罕见的异常现象,常发生的部位有指、膝、肩和背部。②绝大多数“骨响”者是不会武术的人。③“骨响”的原因有病理性的和生理性的两种。病理性的伴随有骨关节疾病的症状,往往发生于年老人;生理性的则往往发生于年青人;当然还有界于生理和病理之间的,有的人缺乏锻炼,开始锻炼初期,肩胛、膝胯等部位有的肌纤维存在尚未形成病态的粘连,这些部位活动时就会发出声响,这种声响有的只有自己听得到,有的别人也听得到;随着不断锻炼,肌粘连松解了,肌紧张消除了,这种现象也就消除了。不少学练太极拳者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网上一个回答有这样一段话;“最近一些研究有了答案。原来,当关节初‘动’时,肌腱的作用力(如拉力等)会瞬间先使关节产生形变,最多可增大至7%,形变产生关节腔负压。这负压虽微,但足以使关节囊凹陷(被吸入),使溶于滑液内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部分气化成气泡。动作将完成之际,气泡及滑液受压缩,即像开香槟似‘叭’ 一声,把凹陷的关节囊给弹回去,回复原形,气体又再度溶回液中。也因气体回溶需要时间,所以指节响声虽可周而复始,却无法连发。研究虽指出这些响声不足以造成软骨伤害(能量不到可伤害软骨的15%),不必为此担心,不过另一项长达35年、针对350位长期扳响指节者的追踪,却发现这些人普遍有指节变大、抓握力却变弱的问题。由此看来,乐此不疲的仁兄,应该有所节制才好。当然,除此机转外,膝关节、踝关节或背部发出声音,也可能是绷紧的肌腱在关节运动时,先稍有‘走’位,再弹回原位;或是与关节隆突处有较大的磨擦而发出响声,若未伴随红肿热痛,一般应无大碍。”这段叙述较具体,也符合“骨响”的实际,如从那位太极拳名家的“骨响”视频就可以知道,他背部的“骨响”不是象鸣气笛那样连发的,而是象打慢机关枪似的“答答答答”断续连发的。发生这种情况的却机理也有多种,常见的肌内气泡形成,再就是肌腱回弹,当然也可能还有其它原因,这些原因虽然异常,但一般还不能称为病态,因此有“骨响”者也不必太担心顾虑。不过从以上叙述的分析可以肯定的是:这“骨响”与肌肉活动有直接的关系,懂得声学物理和人体解剖学的人都知道:声音必须由振动才会发生;静止的骨头是不能振动的,因此是没有办法发出声音来的,只有人体中的肌肉纤维由于发生了紧绷着的运动,在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可能发生振动,声音才会发生。这就象弹琴,琴弦绷紧了稍微的拨动才能有声音。所以,“骨响”的实质是“肌响”。人体关节部位的肌纤维发生绷紧的拉扯、移位、磨擦尤其多,所以,“肌响”多是发生在骨关节部位。当然,这些肌纤维拉扯、移位、磨擦必须是收缩紧张而紧绷的,如果肌肉松散柔软,就象琴弦松弛了,怎么会有声音呢?“肌响”自然是不可能形成的。有说“一运气”,“骨响”就发生了,这“一运气”实质上就是身体某部位紧张了。当然这“骨关节”不能只理解为有明显关节腔的骨关节,其实骨与骨相互有位置变化的在医学上都称为关节。比如背部,除了很多的肋椎关节,肩胛骨与多条肋骨的接触部位,医学上也称其为关节,也是“骨响”实质是“肌响”常见发生的部位。我在上海就遇到过一位太极拳传人有这种“骨响”的情况,声音就是从背部发出来的,“咕咕蝈蝈答答”似的清晰可闻,象是打慢机关枪似的断续连发,不是象鸣气笛似的没有断续的连发,与那位太极拳名家视频中反映的情况完全相同,与网上的分析也是相符合的。可见,“骨响”之所以能够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肌纤维的绷紧而有所移动。如此看来,确实可以将“骨响”说成是“抻筋拔骨”。但如果形成这种“骨响”是肌纤维粘连所引起的,这种情况则是所有武术锻炼者都应该避免消除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87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