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武派太极拳的功法击技术(正文)

武派太极拳的功法击技术

2008-05-29
核心提示:太极拳是“以虚实为理。折叠转换:以柔顺为体,刚逆化变;以巧借为法,闪转腾挪;以中正为本,守衡度量:以防打为略,顾退盼进:...
  

  太极拳是“以虚实为理。折叠转换:以柔顺为体,刚逆化变;以巧借为法,闪转腾挪;以中正为本,守衡度量:以防打为略,顾退盼进:以抛跌为术,冲惊截拿;以小打大,以弱击强”的击技术.这是太极拳的本质属性。
        目前那种广普性的群众太极拳活动虽然亦有强身健体之利.但它所反映的是太极拳非本质的属性。我们不能因此而掩盖、扼杀了太极拳本质的真正属性。武术是以精湛的防打技术来展示人们呵护生命、维护尊严的不屈精神.防打技击术是武术区别于舞蹈、体操的最本质之处。没有击技术的任何运动形式都不在武术的范畴。武派太极拳是文武兼修的前辈们反复实践体悟而创立的,它既完善充实了作为拳术运动的擒、拿、跌、打技法,又剔除了蛮、强、彪、悍的江湖气息。,作为武学中的击技精品.值得我们从击技角度加以深入研究。
一、太极拳的打防术
        武派太极拳拳路.充分体现了辩证思维的机智与缜密。如虎扑功,这是武派太极拳所有动作中最基本的技法,贯穿在整个套路里。当对方用巨力向我打来之时.‘我身微向右转,松开臂之根节,催动中节,展开梢节,双手呈揽手,擎起敌之力,向我身侧引进:当敌技空后改用靠挤术时.我则及时撤身松开我之力使之落空:敌马上收力惊退后撤.我用双臂紧粘敌之臂下按.借其后退之力前足向其身后之地踏出,后脚催
动新力,屈身立掌,如虎扑之势发出,脚、腰、拳、眼形成一个中正且随时可以审度来自八面攻击的椭圆体而合力打出.充分展示了“擎、引、松、发”要意的精妙。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打不是蛮打、随意打,也不是尽力打,而是防打..既是防打就不是只防已来的打,还要能预见应付未来的打:不能只是防一种力的打,要防多种力的攻击。因此,这种防打应是七分打,三分防。切不可全力打出,以防后续无力。这是武派太极拳的重要功法。正如《八法打手歌》所言:
拥撮挤按须认真,采捌肘靠就屈伸:
进退顾盼与中定.粘连依随虚实分:
手足相随腰腿整.引进落空妙如神:
任他巨力向前打.牵动四两拨千斤。

       要想牵动对方的巨力.那就必须学会借力.要想借力,就必须能跟随对方的运动速度和变化节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防打术的宗旨是能把握对方来自不同速度、角度的运动规律.适应其进攻的节奏.从而能超前判断其进攻的目的方向.使己处于不败之地。

二、太极拳的快慢术(刚柔术)

       太极拳可以慢练,但决不是慢拳。武派太极拳的快慢、刚柔术是一门要求很严的高层功夫。是能适应、熟悉、把握、运用了各种不同节奏、速度、强度的技术能力。是心智和体智的高强结合和体现。它以鹘形、猫神、蚁气、瓢力为基本法度,体现了独特的风格和完整的击技理念。

1、鹘形

        武禹襄前辈讲:“形如搏兔之鹘。”鹘是一种能从天空急降后奋力搏杀狡兔的猛禽.这里是要求我们的身形及运动速度要像鹘一样,在平缓合顺的状态中,产生看到猎物后突然变速而一举搏杀成功的能力。如“肘底捶”,当发现对方以急速向我面部打来时.我当即侧身闪开(闪不是退).同时以右手借腰转之力由右向左横拦.紧贴敌臂.腰向左向后转:右臂沿敌臂向下翻打反身捶:不停.侧腰变为正腰,右臂外翻压敌中节.反背捶击其面门:敌急用手架拦,我左手由下向上托其中节,右手抽回沿左肘向敌打出.敌必跌倒。此一系列之拦、反、翻捶,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如果没有速度,其后之“肘底捶”的效果很难产生.这充分展示了鹘形灵敏与多变的身法技能。武派前贤告诉我们:“速则乘机,迟则生变”。“发劲宜速.不宜迟”。
再如践步打捶。当敌从我背后袭来,我速反掌横拦,左腿勾脚急速蹬出,左腿落地,右腿随即向前箭步弹出,右臂悬肘后拉.腹背反弓,在空中形成劈打之势.这是鹘形搏兔之技:落地后,防敌侧闪以直拳击我头部.我则左臂由下向上架拦.右脚同时横弓斜截.旋及左脚蹬地向前跃出,虚晃左掌,右拳由后经侧向前上方勾拳打出:不待半分停留,由勾拳变向为下撩拳.此乃武派拳的独特技术“一力二拳”:此时不停,右拳速变,横拦提肘下栽拳成击地捶:不停,旋腰,右拳、左拳后抡成车轮手避身捶,这个动作的要求是转身蹬腿腾空一气呵成。跃起时如一鹤冲天,腰腹、背肌充分展开;下打时如搏兔之鹘.收腹含胸合力:跃步时如箭出弓,此时要追求“一快无不快,一慢皆迟缓”的拳理意境。

2、猫神

        武禹襄前辈取自然之势.把猫之专注、谨慎、敏捷、犀利的神韵列为太极拳演练所必须学习的楷模。如左右“纭手”,在运动中不偏不倚,双手各管半边。脚如踏云,谨慎小心,轻缓、微细。遇敌正面进攻,则左右手下上翻飞.松肩坠肘.含胸拔背,紧护全身,使敌难近其身。一俟有隙。“上步飞仙掌”.“神如捕鼠之猫”.靠打成跃.终成我法。

3、蚁气

        武派太极拳特别强调呼吸的合理性,特别是在快速运动后,肺呼吸的自然量不足时的腹、肺转换的呼吸,这是气遍周身不稍滞的功夫。因此,在平时的练功中,对气的功法要求很严格,也很规矩。要像蚁穿九曲珠般地细微、准确。特别是在实践中运用的气息把握.如虚、顺、柔时要吸气,先达小腹。腹充盈后转入胸肺的尖梢.尽量调动末梢的肺细胞。而在实、逆、刚时要呼气,也是冲、化、发时要呼气。先使肺气冲关.再提肛收腹.使腹气上追。无论力点在哪儿.力点的大小、多少,力点的频率如何,都要求旧力未发,蚁气先行,新劲随至。

4、瓢力

        是指在技击中的力点守衡.就如瓢在水中无论上压还是下拽.都能在水平的范畴中定衡.这是中正安舒的最基本要求。武派太极拳讲“中正”,除了通常注意前后的要求外。还需要关注上下功夫的练习.这也就形成了武派太极拳对“瓢力”的特殊功法要求。在技击实战中。遇击不退,舍己转腰踏中.认点(立足之点、人根之处)冲的(人身的上点);遇退不舍,虎扑前跃,腰脚弥远,一蹉而至,如金鸡独立,喜鹊登枝。

三、太极拳的活变术

          活变术。是武派太极拳的主要技法之一。不能活。就不可能以小胜大;不能变,就不可能以弱胜强。活能生变,变能生法,法能成招,招能找隙,隙能破体,体露受制。所以说,活变术是太极拳击技术中的大法。

        “活似车轮”。首先是气活.然后才能体活。“意气需换得灵,肢体乃有圆活之趣。”如“单鞭”式.看似弓步横打,实为欺前打后。当右手控制敌手,左手向左后方横拦.重心马上由左弓变为右虚三七步.左手托敌进之手.暗扣左脚.右臂由前向后劈下,不停变提手.左手由后向前击敌之面门,式不停,与右手在左小腹前十字合力.重心在左腿成虚步为防打式。此敌已被拿在左身下处。此式外形看似定位守式,但内动不已,右掌上挑横拦.左掌立臂成冲势,转动尾间向左抽掣。右手右臂顺缠横带再逆缠后带.此时右腿由虚腿提起向前蹬出。左手立掌.也同时向前以小鱼际切向对方。提膝踏出,防中有打,活变自如,攻防有序,充分体现了“提脚则活,脚悬则变”的理论原则。

         在击技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一定要坚定“能单腿立决不双腿站”这个基本原则‘.这是活变术基本形态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练好桩功(桩功有另叙)。要想达到活似车轮.则必须使腰腿的柔韧性达到一定的松软.也就是在身体的活动半径里自如、随心。腰、腿、臂要做到不僵、不滞,触一体而全身连续动.发一式而众招不稍停。旧力未断.新力已始,无论对方如何攻打、进击.都不能得手,真正达到“急来急应.缓动缓随”的境界。这种“活”是建立在能野蛮其筋骨的基础上的活.只有勇于受罪吃苦,形体才能灵活自如。

         当然,这种肢体上的活、变,只是武派太极功夫的基功。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活与变,还要修得气活,更为重要的是要修得意活。只有意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也只有在这种活上.才能产生真正的变,这种“意变”才是“随机应变信如神”的高境界展示。意活.指思维方式的科学性.是一种集各种知识、才能、技法、品德为一体的综合素质的能力表现。

         首先,要做正人,有正气,正义,心怀坦荡、品格端庄。只有这样才能“腹内松静,正气腾然”;其次,要多读诗书.不求通今博古.但要胸存笔墨。能用理性思维解决矛盾的人,特别是对哲学有体悟的人.知道使人如何能聪明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正华.胸存笔墨品自高”的境界:再次。要知孝行善,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精神高尚。试想,一个身强体壮、筋活骨硬、品行端正、精神高尚、满腹经纶、思维敏捷的人,临敌三思、迎招三式、不为逞强占上风、不惧蛮悍压其凶所产生的境界.是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变?!活是为了不受制,变是为了得胜机。因此,我认为.击技意义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技能、体能的打拼f这只是低层次的角技),而是综合能力的比拼。也是智慧的比拼。(作者曾在“首届武式太极拳高峰论坛”上作为入选论文宣读本文,本刊刊发时有删节)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8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