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科学原理浅探(二)(正文)

科学原理浅探(二)

2008-05-29
核心提示:三、武术太极推手的反应问题   传统武术理论说的“走、化、发”.实质是在“听劲”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应答性反应的过程。   感...
  

三、武术太极推手的反应问题

传统武术理论说的“走、化、发”.实质是在“听劲”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应答性反应的过程。

感知与反应是武术太极推手最基本的重要内容,“听劲”是前提,是知己知彼,目的是采取行动.是求“百战不殆”.“情况明”是为了做出“正确反应”.这是一个连续过程。“感知——反应”过程完成了武术太极推手运动的“一个回合”。在武术太极推手中能否成功地掌握和运用技术战胜对方.在很多情况下决定于反应能力。推手技术经常是以反应形式表现出“因敌变化示神奇”。了解反应过程。提高自身反应能力,在推手修炼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武术太极推手的反应

反应的概念从词典可知:反应是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人在推手中的反应是一种有意识地应答行动。自己或对方在有意识地做出应答行动时。应当已经知道了刺激的意义并知晓怎样去应答。例如:当甲方出右掌向乙头部反臂扇来.乙右小臂接住对方肘关节部转腰化解。这就是一种有意识地应答外来刺激的行动。这些条件的变化成了双方应答行动的信号。

1、武术太极推手的反应过程

武术太极推手中反应过程在时间上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可以区分为:感知条件刺激物(反应的感觉因素):意识条件刺激物(反应的中枢因素):完成应答动作(反应的运动因素)。

可以相应把推手反应过程区分为三个时期:

推手反应的预备期:是指从预备信号到执行信号之间的一段时间,包括等待信号和准备应答动作.即上面从双方预备到甲方出手反臂扇来之间的那段时间。

推手反应的中心期(潜伏期):是指从执行信号到应答动作开始之间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在反应结构(中枢神经)中起着重要作用。此时间里乙方虽然没动作.而在大脑中却进行着强烈的神经活动过程.并准备完成起动动作.它包含着感知信号的刺激阶段、联想阶段和运动反应阶段。

推手反应的结束期(效应期):是指从应答动作开始到效应动作结束为止。这时所实现的应答动作.是由前两个时期准备出来的。它受前两个时期中大脑皮层所进行神经过程的性质和强度所制约。

2、武术太极推手中能量来源的表象的意向是想不失时机地感知信号刺激,对起动动作的准备则不充分.其反应速度比其它类型要慢。科学实验研究证明,反应的潜伏期平均持续16--175毫秒(1毫秒=1/1000秒)。

武术太极推手反应的运动型:特点是在反应的预备期中.人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准备应答动作上.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强烈兴奋。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此时人的意向是想更快地起动.感知信号刺激则放在注意边缘。所以运动型的反应速度最快。反应的潜伏期平均持续时间只有100一125毫秒。但此类型因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强烈兴奋,容易错把一些无关的偶然刺激当作信号刺激来回答.发生所谓“出手过旱”现象。

武术太极推手反应的中间型:特点是在反应的预备期中.感知和注意是以大致相同的强度同时指向和集中于等待信号和准备应答动作上,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的兴奋强度大体平衡,这种类型的反应速度优于感觉型。次于运动型,反应潜伏期平均持续时间为140一150毫秒。

研究此问题关键是为了认清自己属于哪种类型,把握好时机、分寸或说“火候”,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恰到好处”;对方属于哪种类型,争取调动和利用。

4、武术太极推手中反应的种类

根据引起反应条件的不同.可以把推手中的反应区分为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

武术太极推手中的简单反应:基本条件是事先有一个已知的条件刺激,等这个条件刺激一出现.便立即给予相应的应答性动作(即已经准备好了的动作)。例如裁判员一发令开始,便立即做出进攻动作。

武术太极推手中的复杂反应:在复杂反应条件下.同时有几个刺激出现,而且是作为几种不同的应答性动作信号。自己必须选择必要的应答性动作。

推手中动作便是典型的复杂反应,必须选择必要的动作去应答对方所发生的变化。武术太极推手中的复杂反应的生理过程及心理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而又是相互联系的不同阶段。尽管时间短暂,从刺激的出现到应答动作开始.包含五个不同阶段:(1)感受刺激的感觉阶段(2)从其它同时起作用的刺激中将感知到的刺激加以区分阶段;(3)再认阶段(即将当前刺激归人已知的类别中,这一阶段是和人的第二信号系统相联系着,并表现在默念的言语中,在这个阶段中也包含着比较阶段,即刺激和其它同时起作用的刺激彼此联系起来,这对了解对手的情况和意图是十分重要的):(4)选择最有利的应答动作阶段:(5)反应潜伏期运动阶段。

由于推手中引起复杂反应的条件比较复杂,因此一般情况下反应过程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是在推手拳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情况下.复杂反应的潜伏期几乎接近于简单反应时间,这便是推手练功训练的结果。但如果一旦不熟悉的刺激出现时,如不熟悉的对手、没见过的招法等,复杂反应的时间便会增加。

(二)如何提高反应速度

武术太极推手要求习武者有很快的反应速度,必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选择适宜的动作去应答瞬息万变的外界情况,否则将会贻误战机,影响技术的发挥.导致失败的厄运。影响制约反应过程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中枢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也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相应部分的神经细胞由抑制状态转为兴奋状态越快,反应速度也就越快。此外各种各样的反应条件对反应速度的变化也有影响。

1、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肌肉具有待发的状态,能提高推手时反应过程的速度。科学测试证明.做好准备活动后反应时间比没有做准备活动的反应时间要短。

2、适宜的情绪状态。推手时“松静自然”的情绪能提高人的反应速度,情绪不佳会降低反应速度。

3、积累丰富的推手实践经验。人的复杂反应能达到接近于简单反应时间是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进行超前反应的结果。凭借经验能使人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迅速地做出必要的选择,能以合理的行动去应答。从技术实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相对具有丰富推手实践经验的拳师,虽然后发确能先于对方迅速做出反应,动作合理.战胜对方。

4、防止过度疲劳和长期中断练功。这两者都会使人的中枢神经过程灵活性降低,反应速度减慢.给应答动作造成不良影响。

5、多采用突然变化的应答性动作进行练习。让人根据突然性的动作或口令改变动作应答方式。

总的来说反应速度是在推手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专门练习提高的。但习武者应注意,提高反应速度必须与动作的正确性、准确性相结合,只有在完成正确技术动作基础上,提高反应速度才有意义。    根据国内外对视觉、触觉、听觉简单反应的对比研究,证明触觉快.听觉稍次,视觉相对慢。但是虽然视觉的反应速度较慢,由于它与思维活动有密切联系,能发现对方的意图,以进行超前准备,使得实践中视觉反应能达到快速、及时、正确的效果。在推手实践中,信号刺激往往是复合的.经常是视觉最先发现信号(断手状态时),经分析、判断对触觉反应提供信号强度、速度的信息,使触觉反应进行超前;隹备。当刺激作用于触觉时,注意的倾向重点转移到触觉上,以达到最快、最正确的反应速度.这正是由未接触时(分离状态时)到搭手时(泛指身体任何部位接触时)的过程。

至此.“感知——反应”完成了推手的一个“回合”.即不论双方运用何种招法.都可以归纳为“感知——反应”这一过程。

四、结论与建议

1、武术太极推手“听劲”理论是建立在体悟基础上的经验性理论,是用比喻的方式在传承中口传心授.强调学习者的悟性来学习理解。还不能科学、正确、定性、定量地解释双方推手运动中信息获取的道理。其“触听”、“视听”的理论概念,属于自定内涵的概念。与社会主流意识相悖.与人们普遍认知不一致。是触觉就不是听觉.是视觉也不是听觉。语言文字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武术理论概念是武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对所学习、研究的对象进行清晰的概念界定。正确的概念对于学习、理解、掌握武术太极推手具有无法取代的意义。对于一个概念的表述.一般包括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内涵是指明事物的本质属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走向:外延是指明概念所适用的范围。人类社会需要统一的概念。指导武术太极推手的理论概念应该是科学的、清晰的、严谨的,并统一于社会主流意识.先哲云:“学问者乃天下之公器。”如果以不合常理、自定内涵的概念来阐道论理,必然是自误误人。在武术理论科学化的进程中。要克服把复杂问题更加复杂化的倾向,而努力把复杂化的问题变简单。避免学武者对自相矛盾的说法似懂非懂而延误。

2、武术太极推手感知与反应的研究.揭示了武术太极推手运动中感知过程和做出反应过程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本质的科学原理。有利于武术太极推手正确、高效地教学和国际交流。有利于学习武术太极推手过程中“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在明白科学道理的情况下迅速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了武术理论科学化的进程.加深了人们对武术太极推手中获取信息、正确反应的认识,具体了人们对传统理论中“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训练操作实践.解决了“似懂非懂”问题,纠正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武学理论认识。

3、武术太极推手“听劲”的实质是: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刺激的感受都是通过感受器实现的。感受器是一种结构装置。各种感受器的共同特征是把所感受到的各种刺激能量,转换成在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传向中枢。感受器把各种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不仅是发生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有各种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和组合之中.科学家称为“编码作用”。编码即信号形式的转换.正如发电报一样,要把传送信息转换成某种电码的序列一样。它首先发生在感受器一级,此外在各级中枢神经元接替核中,还要对感觉信息再编码,使信息受到易化、抵制或修饰等,因此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的直接依据是经过编码的神经电信号。

感觉是人脑对武术太极推手中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武术太极推手中整体性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成份.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由知觉而达“懂劲”,、知觉极大地依赖于一个人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人在推手时,本体感觉器将动觉刺激传人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通过综合分析活动。感知在空间的位置、姿势以及各部位肌肉的活动状态。产生正确肌肉感觉。科学实验证明:人体的一切动作技能都是在肌肉感觉基础上建立和形成的。推手概莫能外。本体感觉能力须要经过相当时间的训练。才能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在自己的动作过程中体验到。推手功夫有素者,略有变化就能感觉(神明)出来,而新手的动作虽然有很大的毛病.往往也不易感觉到。因此在推手实践中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获得精确的本体感受功能,进而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推手技术水平。习武者应当知道:人体各关节、各部位以及整个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的感觉都是复合性感觉,是靠大脑皮层综合视觉、位觉、听觉、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等实现的:当你能感觉出动作成分的微细变化,运动能力提高了,对肌肉活动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以及关节活动的幅度等变化越加敏感,从而对肌肉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明白此科学道理.在学习前人的经典拳论时.就有可能更深刻的理解和再认识。

4、武术太极推手感知能力与其变化规律:在武术太极推手中以本体感觉为中心的各种感觉对差别信息感受能力的发展.是提高推手技术准确性的关键。它随各种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影响其感知能力;推手实践是感知能力发展提高的根本条件。运动知觉可以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错觉和幻觉;或分为一般知觉和复杂知觉。武术太极推手感知觉主要是精确知觉和复杂知觉。我们应该利用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基本规律,在推手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培养自己在推手中的感知能力。

5、武术太极推手的感知是获取和分析判断“情报”,反应是采取行动,这是一个连续过程。武术太极推手的反应是机体受到体外或体内的刺激而做出的应答行动。反应过程从心理学角度可以区分为:感知条件刺激、意识条件刺激、完成应答动作。相应的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反应的预备期、反应的潜伏期、反应的效应期。反应不仅与神经过程有关.而且也与完成应答动作时的能量消耗有关。

根据人在武术太极推手中反应时的感知、注意及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相互关系的不同特点.反应区分为三种类型:感觉型、运动型、中间型。根据引起反应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如何提高反应速度是进行武术太极推手训练实践的重要目标之一。

6、建议用科学原理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去伪存真.发扬光大,推动武术理论科学化、武术世界化进程。习武者力争通古今文化、贯中西知识,在武术教材、书籍中.在武术太极推手教学、习武人群传承和武术国际交流中,以通用的概念、世人都能听懂的语言文字、科学的理论来“阐道论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7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