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武术多年,少年时代多练习弹腿。
山东聊城武术门派众多,各门中都有单独的腿法练习。铜城大红拳有溜腿式;二郎拳有武碰锁;少林拳有十二趟弹腿、八趟腿。查拳有教门弹腿、腿拳。临清则有十二路潭腿、走锤。
在今天看来,这些传统武术中腿法不外乎:蹬、踢、踩、踹、弹、撩、扫、铲、分、缠、跪、截等方法,各种练习。建国后国家规定武术基本功练习:正踢、侧踢、外摆、里合、飞脚、腾空飞脚、旋风脚、外摆莲、蹬腿、弹腿、踹腿。也都大都是如此。
但仅就弹腿一门的练习,虽然名为弹腿。多年实践可以知道,它不仅有腿法练习,更在于它精妙地手法的变化,与完美的步伐变化结合,才使得它的腿法得以全面的施展开来。
术语说的好:“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两手要照顾好门户。因敌人的来势,手法与步伐上下结合,或左或右当开则开,当关则关。手随步移,步随身换,“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腿赛钻”。手法的撑、压、穿、挑,勾、搂、采、挂,与腿法的使用,就在这个过程中,随机而发。
弹腿中第四路,教门叫它撑滑;大红拳叫它撑磨。其实是名称不同的一趟组合动作。应用起来十分利落。其核心内容,通俗叫它:“脱袍让位”,是武术中的著名招法。
如果仅就一个式子来讲,就是将对方的来势破坏,让开自己,将他丢在自己原来站立的位置。道理就是如此。若仅这样讲,一般爱好者会以为它显然太单薄了。
事实也是如此。这个式子的应用,关键在于应用者多年的习练功夫,和对整个组合的理解。对方攻来,自己对对方的动作的判断,接手的位置,脚步的落点,腰身的转化,重心的位置,随机的旋转,都有不同的角度,和变化。
有朋友问: “四路弹腿,哪里看的用腿?”。这就是外行与内行的区别。这里常用的字“撑滑”二字,用“蹭滑”更形象,更准确。首先说有腿法:不过走的十分隐蔽。看到的是,撑膀、压膀、摇头晃膀、转身调膀、拧腰合膀等,上肢下肢的舞动。而腿法的变化,就是剪子股,随了身形的移动左右剪、拌、切、扫。而贴身的瞬间,与对方接触部分,便随机发出蹭劲来。这个蹭,便是整个运动中,打击敌人,制胜的核心技术。
少林拳讲:“走的是粘黏连随,打的是挨拱挤靠”。就是这个道理。猛的听来,与太极拳的讲法似乎是一致的。是的,其实任何一种拳法的高级部分,实质是一样的。把自身的各种技能充分调动起来,用于防身御辱。就像聊城本地的少林拳,散步练习,其顺水推舟、避水拿鱼、走马活挟动作与八卦掌所作的动作,名称完全一致。这说明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出自一家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