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说自己,无论要高还是要低都要出于对手的意料;二是说太极八法中的採法(上下劲),如果向上拿对手一定要到他上不去的高度,向下拿对手一定要到他下不去的高度,这样才能拿住他!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说得是进退一定要果断!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这说的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这才是入了道!太极拳练到最后就是无招: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中玄!这不是胡说,而是有科学道理的!通常我们判断对手的招法用的是眼睛,但这不可靠!再上一个层次是用身体的感觉:第一层是骨感,这一层主要是用来反擒拿的,筋骨被拿到就可以自动反击而不需要考虑;第二层是皮感:对方的拳脚一贴到皮肉就会自然躲闪,不需要用眼睛去判断;第三层是毫感:这是最高境界!通过毫毛来感知对手的招数,对手还没有碰到我,就可以用本能将对手打败!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太极拳练到了毫感,也就是最高境界,自然是无敌!杨露禅、孙禄堂都证明了这一点!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斯技指的就是武术,虽然招术有区别,但大部分都是有力打无力,手快的打手慢的,这都是自然规律啊,并不是学武术才能做到的!但是一个老头打一群年轻人(历史有据可查,我就不举例了),显然不是靠力量和速度能做到的!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这一段比较长,但文字比较浅显易懂!这些道理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家理解起来就不难了,需要强调的只有两点:
一是双重:除了上面说的双重,还有一个形意双重。这是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你比如说擒拿,后手拿住对手的腕关节,前手拿住对手的肘关节。如果你用力地去拿肘或者拿腕,用我讲的反擒拿很容易破解,这就是形意双重!如果说你外表给人的感觉是前手用力地拿对手的肘,而实际上是后手用力拿对手的腕,对手就会搞不清那个关节受力更大,就不容易反拿!如果再高明一些,可以用劲路拿住对手的肩或者干脆捏住对手胳膊上的穴位,对手就更难办了!这才是中国功夫的精髓!
二是舍己从人,舍己从人这四个字被后人误解得很厉害!我老师说:太极拳名曰舍己从人,实则以我为主!舍己从人的理论是很高的,它说的是在力量速度与对手相当或明显不及对手时的打法!也就是说太极拳追求的是以弱胜强的!如果明显的我强敌弱,打人打孩子还要舍己从人吗?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舍己从人就是我前面说的顺着劲走!但是舍己从人是要有一个限度的,后人总结了一下:我守我疆,莫要失界!一失界魂飞魄散!那么界在哪呢?界就是双重,双重了就失界了,没双重就没失界!为什么呢?因为双重了就会被人摔倒,一旦摔倒了补上去的那一拳或一脚是非常重的!因为训练有素的人在摔法后面一定有拳或脚的招术,什么落地金交剪、兔子蹬鹰很有可能都来不及!
第四章 缠丝劲
前面三章讲了一下太极拳理论层面的东西,接下来说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陈鑫对太极拳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太极拳,缠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那么究竟什么是缠法呢?本章就具体介绍一下!
用缠法可以练出一种独特的劲法,这种劲法就叫做缠丝劲!缠丝劲就是陈式太极拳的内劲,下图就形象地画出了什么是缠丝劲!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说自己,无论要高还是要低都要出于对手的意料;二是说太极八法中的採法(上下劲),如果向上拿对手一定要到他上不去的高度,向下拿对手一定要到他下不去的高度,这样才能拿住他!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说得是进退一定要果断!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这说的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这才是入了道!太极拳练到最后就是无招: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中玄!这不是胡说,而是有科学道理的!通常我们判断对手的招法用的是眼睛,但这不可靠!再上一个层次是用身体的感觉:第一层是骨感,这一层主要是用来反擒拿的,筋骨被拿到就可以自动反击而不需要考虑;第二层是皮感:对方的拳脚一贴到皮肉就会自然躲闪,不需要用眼睛去判断;第三层是毫感:这是最高境界!通过毫毛来感知对手的招数,对手还没有碰到我,就可以用本能将对手打败!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太极拳练到了毫感,也就是最高境界,自然是无敌!杨露禅、孙禄堂都证明了这一点!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斯技指的就是武术,虽然招术有区别,但大部分都是有力打无力,手快的打手慢的,这都是自然规律啊,并不是学武术才能做到的!但是一个老头打一群年轻人(历史有据可查,我就不举例了),显然不是靠力量和速度能做到的!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这一段比较长,但文字比较浅显易懂!这些道理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家理解起来就不难了,需要强调的只有两点:
一是双重:除了上面说的双重,还有一个形意双重。这是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你比如说擒拿,后手拿住对手的腕关节,前手拿住对手的肘关节。如果你用力地去拿肘或者拿腕,用我讲的反擒拿很容易破解,这就是形意双重!如果说你外表给人的感觉是前手用力地拿对手的肘,而实际上是后手用力拿对手的腕,对手就会搞不清那个关节受力更大,就不容易反拿!如果再高明一些,可以用劲路拿住对手的肩或者干脆捏住对手胳膊上的穴位,对手就更难办了!这才是中国功夫的精髓!
二是舍己从人,舍己从人这四个字被后人误解得很厉害!我老师说:太极拳名曰舍己从人,实则以我为主!舍己从人的理论是很高的,它说的是在力量速度与对手相当或明显不及对手时的打法!也就是说太极拳追求的是以弱胜强的!如果明显的我强敌弱,打人打孩子还要舍己从人吗?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舍己从人就是我前面说的顺着劲走!但是舍己从人是要有一个限度的,后人总结了一下:我守我疆,莫要失界!一失界魂飞魄散!那么界在哪呢?界就是双重,双重了就失界了,没双重就没失界!为什么呢?因为双重了就会被人摔倒,一旦摔倒了补上去的那一拳或一脚是非常重的!因为训练有素的人在摔法后面一定有拳或脚的招术,什么落地金交剪、兔子蹬鹰很有可能都来不及!
第四章 缠丝劲
前面三章讲了一下太极拳理论层面的东西,接下来说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陈鑫对太极拳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太极拳,缠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那么究竟什么是缠法呢?本章就具体介绍一下!
用缠法可以练出一种独特的劲法,这种劲法就叫做缠丝劲!缠丝劲就是陈式太极拳的内劲,下图就形象地画出了什么是缠丝劲!
最先能够感觉到缠丝劲的就是手,然后逐渐遍布到全身!现在的太极拳理论认为缠法最基本的是顺逆缠(陈鑫当时不是这样讲的),但是什么是顺逆缠,开始是有争异的,现在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以右手为例:以中指为轴顺时针旋转是顺缠,逆时针旋转为逆缠,左手与右手相反!身体各个部位都可以缠,其它部位后面再说,最常用的就是是手上的顺逆缠丝,以后我所说的顺逆缠都以此为准!只有顺逆缠是无法技击的,所以陈鑫没有把顺逆缠提到最高的高度也是有道理的!当然现在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突出重点也是有道理的!
前面说的练习手上的划圈就是练习缠丝劲的一种方法!两只手做云手或者楼膝拗步的动作也可以说成是划正圈和反圈,我老师当初教我练拳的时候就是从划圈开始的!我当时也是怀疑太极拳能不能打人,当老师说起他喜欢练太极拳的时候,就与老师比划了一下。当时我正对擒拿比较感兴趣,在书上学了一些反关节的拿法,结果和老师一过招,一下就被打坐地下了(绝对是手下留情了)。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太极拳这么厉害,就想和老师学。老师说太极拳其实很简单:正圈反圈交叉圈,你回去就练划圈就行了,划个三年圈自然就有感觉了!我现在觉得老师的教拳方法确实高明,把一个很复杂的事情说得很简单,而且一句动作要领都没讲!因为他知道对于一个新手,讲太多的要领只会把人搞晕,对太极拳望而却步,没有任何帮助!就教一个划圈,就是在教缠丝劲啊!划三年圈,缠丝劲自然就会上身了,再学套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下面讲一讲双手划圈的要领!双手的划圈其实就是整个手臂以肩关节为中心进行进行运转,换个说法就是以肩关节为太阳,以手为地球,地球绕肩关节进行公转和自转。还是以右手为例:公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则为正圈,逆时针则为反圈。在公转的同时手还要自转,这个自转就是缠法!上半圈手是逆时针旋转为逆缠为开,下半圈手是顺时针旋转为顺缠为合!手运行的轨迹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相似,是一个椭圆而不是圆!左手的动作与右手相似但方向相反。反圈就是公转的方向相反,上半圈手是逆时针旋转为逆缠为合,下半圈手是顺时针旋转为顺缠为开!这就是手上的缠丝劲的练法,练习时动作自然就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就会发现周身都可以协调运动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整个身体其实是在以丹田为核心,周身都在进行着公转和自转,这个时候缠丝劲就上身了!这个时候就不是地球和太阳了,而是整个银河系的运动!大家可以看一看银河系的图片,大气吧!
前面说的练习手上的划圈就是练习缠丝劲的一种方法!两只手做云手或者楼膝拗步的动作也可以说成是划正圈和反圈,我老师当初教我练拳的时候就是从划圈开始的!我当时也是怀疑太极拳能不能打人,当老师说起他喜欢练太极拳的时候,就与老师比划了一下。当时我正对擒拿比较感兴趣,在书上学了一些反关节的拿法,结果和老师一过招,一下就被打坐地下了(绝对是手下留情了)。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太极拳这么厉害,就想和老师学。老师说太极拳其实很简单:正圈反圈交叉圈,你回去就练划圈就行了,划个三年圈自然就有感觉了!我现在觉得老师的教拳方法确实高明,把一个很复杂的事情说得很简单,而且一句动作要领都没讲!因为他知道对于一个新手,讲太多的要领只会把人搞晕,对太极拳望而却步,没有任何帮助!就教一个划圈,就是在教缠丝劲啊!划三年圈,缠丝劲自然就会上身了,再学套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下面讲一讲双手划圈的要领!双手的划圈其实就是整个手臂以肩关节为中心进行进行运转,换个说法就是以肩关节为太阳,以手为地球,地球绕肩关节进行公转和自转。还是以右手为例:公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则为正圈,逆时针则为反圈。在公转的同时手还要自转,这个自转就是缠法!上半圈手是逆时针旋转为逆缠为开,下半圈手是顺时针旋转为顺缠为合!手运行的轨迹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相似,是一个椭圆而不是圆!左手的动作与右手相似但方向相反。反圈就是公转的方向相反,上半圈手是逆时针旋转为逆缠为合,下半圈手是顺时针旋转为顺缠为开!这就是手上的缠丝劲的练法,练习时动作自然就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就会发现周身都可以协调运动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整个身体其实是在以丹田为核心,周身都在进行着公转和自转,这个时候缠丝劲就上身了!这个时候就不是地球和太阳了,而是整个银河系的运动!大家可以看一看银河系的图片,大气吧!
等到双手划圈练习好了,接着就要练习套路了!套路就是我所说的拳架!拳架是前辈宗师总结出来的,每一个式子、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技击含义的!陈发科宗师曾经说过:整个架子里面没有一个动作是空的,每个动作都是有用的!拳架不光每个动作都是有用的,而且拳架的编排顺序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各式太极拳中都有一个母式,陈式是金刚捣碓,其他各式均为懒扎衣或拦雀尾!如果说这个套路是一个团队,那母式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导!母式在套路中是反复出现的,每到关键时刻就有母式出现!各式太极拳的母式技击含义都十分丰富!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传统武术的目的不是竞技而是搏杀,能一招灭了对手绝不用第二招!所以母式的技击含义必须丰富!一个好的团队的领导业务能力一定要强,所以大家练拳时一定要注意母式!式子与式子之间的衔接也很有讲究!这些衔接都是宗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对付对手后招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与杨式大架几乎一样,差别就在于编排的顺序!我个人认为左右野马分鬃没资格作为开头的式子!一个团队张三当领导和李四当领导,所发挥出来的能力绝对不一样,练套路也是一样的道理!
拳架就是把练出来的缠丝劲融入到有技击意义的动作中去,经过不断的联系来强化,最后使之成为人的本能反应!就像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一样,正手攻球要联系几十万到上百万次,才能形成动作的定型!太极拳的套路也一样!
说完了缠丝劲的练法,再说一下为什么要练习缠丝劲!这就涉及到力和劲儿两个概念了!力和劲儿是不同的!我老师是这样讲的:力是僵的劲儿是活的,力是可以被拿住的,劲儿是拿不住的!活的力就是劲儿,活的劲儿就是力!看起来好像是在玩文字游戏,其实不然!关于力和劲儿我在讲太极八法的时候还要去讲,这里先提一句:劲儿有很多时候其实是力偶而不是力,到时候我会用图文来解释的!
缠丝劲的具体用法也是非常科学的!大家应该知道,两个啮合在一起的齿轮是很危险的,一旦手指、衣服被卷到啮合面里面的话根本就拔不出来,直到挤碎断掉,缠法运用的就是这样的原理!陈式太极拳的擒拿基本都是双手同时顺缠或逆缠,形成一个合力!怎么形成这个合力,我会在太极八法中讲清楚。
陈式太极的打法基本都是逆缠,包括拳、掌、勾手和肘法。打法中运用缠法,道理与枪炮的膛线是相同的,可以提高打法的穿透性和稳定性!
腰是人体最大的一根轴,也是主轴,可以发出的缠丝劲是最大的!从这一点来说腰劲是最重要的也是有道理的!
拳架就是把练出来的缠丝劲融入到有技击意义的动作中去,经过不断的联系来强化,最后使之成为人的本能反应!就像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一样,正手攻球要联系几十万到上百万次,才能形成动作的定型!太极拳的套路也一样!
说完了缠丝劲的练法,再说一下为什么要练习缠丝劲!这就涉及到力和劲儿两个概念了!力和劲儿是不同的!我老师是这样讲的:力是僵的劲儿是活的,力是可以被拿住的,劲儿是拿不住的!活的力就是劲儿,活的劲儿就是力!看起来好像是在玩文字游戏,其实不然!关于力和劲儿我在讲太极八法的时候还要去讲,这里先提一句:劲儿有很多时候其实是力偶而不是力,到时候我会用图文来解释的!
缠丝劲的具体用法也是非常科学的!大家应该知道,两个啮合在一起的齿轮是很危险的,一旦手指、衣服被卷到啮合面里面的话根本就拔不出来,直到挤碎断掉,缠法运用的就是这样的原理!陈式太极拳的擒拿基本都是双手同时顺缠或逆缠,形成一个合力!怎么形成这个合力,我会在太极八法中讲清楚。
陈式太极的打法基本都是逆缠,包括拳、掌、勾手和肘法。打法中运用缠法,道理与枪炮的膛线是相同的,可以提高打法的穿透性和稳定性!
腰是人体最大的一根轴,也是主轴,可以发出的缠丝劲是最大的!从这一点来说腰劲是最重要的也是有道理的!
第五章 太极八法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为太极八法,这个只要是练习过太极拳的人都听说过这八法,只是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这八个字的含义!对于这八个字,每一门派都有自己的理解,传来传去导致市面上误传很多,而且很多时候都在孤立地看待这八法,把某一式说成是捋法,某一式说成是按法!我老师说其实太极拳的每一招一式都含有太极八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用!太极八法是太极拳最根本的东西,如果搞不清楚什么是太极八法,无论练多少式也还是不了解太极拳!本贴对太极八法的解释基于洪均生老师的解释。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为太极八法,这个只要是练习过太极拳的人都听说过这八法,只是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这八个字的含义!对于这八个字,每一门派都有自己的理解,传来传去导致市面上误传很多,而且很多时候都在孤立地看待这八法,把某一式说成是捋法,某一式说成是按法!我老师说其实太极拳的每一招一式都含有太极八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用!太极八法是太极拳最根本的东西,如果搞不清楚什么是太极八法,无论练多少式也还是不了解太极拳!本贴对太极八法的解释基于洪均生老师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