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菜鸟大话太极拳(三)(正文)

菜鸟大话太极拳(三)

2011-03-31   上善若水
核心提示: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打坐,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才是站桩!在运行小周天时尾骨是朝前的,也叫做敛臀;有敛臀变为翻臀,就...
  

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打坐,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才是站桩!在运行小周天时尾骨是朝前的,也叫做敛臀;有敛臀变为翻臀,就是运行大周天!
  任督二脉的说法,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只是来源可能主要是武侠小说!其实任督二脉没有什么神秘的,它们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而且它们在人体本来就是相通的!督脉属阳,行走的路线为脊柱为骨,骨是硬的,练的是降龙!现在人之所以容易得颈椎腰椎病,就是因为督脉不通;任脉属阴,走行的路线是人的消化道,消化道是柔软的,练的是裆劲伏虎!现代人之所以肠胃不好,就是任脉不通!任何一个婴儿的任督二脉都痛得非常好!我女儿几个月的时候我仔细观察过:她睡觉时是舌尖抵上颚,呼吸是标准的逆式呼吸!所以人的衰老
  就是一个任督二脉从通到不通的过程,完全不通了人就死了!
  任督二脉本来就是相通的,可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敏感了!站桩其实练的就是人身体的敏感性!站桩是在静中求动,在静中体会自己的身体,把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敏感给练回来!站桩在练武的道路上,是打基础的重要环节!楼能盖多高,关键在于地基有多牢固!站桩就相当于拳术的地基!
  说了这么多站桩的好处,那究竟怎么站桩呢?大家一定会问我动作要领是什么!问我站桩要领的一定是新手!对于新手来说站桩的要领就是没有要领!这很有可能要引起争异,请大家听我解释:站桩这东西属于看起来容易练起来难的功夫!初学站桩可能站十五分钟都是很痛苦的事情,再去考虑要领,反而要出问题!两脚开立,微微下蹲,两手抬起,高于胸齐,手心向内如同环抱大树就行了!
  等到能够站到半个小时左右,就请大家注意一下下颌微收,两膝内合。下颌微收的目的是使脊柱能够贯通,站桩讲究虚领顶劲,下颌一收顶劲自然顶起;两膝内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裆劲!两膝内合到什么程度合适呢?一定要确保鹤顶穴在地面的投影位于大脚趾与脚后跟连线的内侧,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特意找来了图片。剩下的要领什么松肩沉肘啊,自己可以感悟一下!至于气沉丹田,没有气的时候先不要急于沉!初学的人总是贪多!我当初问老师怎么运气,老师说水到才能渠成,你现在一点水都没有,要渠干什么?等你有感觉了,自然一引导就对了!
注意了以上两个动作要领,你的桩功就会逐渐达到一个小时左右!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尾骨的感觉了!尾骨向前敛臀,就可以找一找运行小周天的感觉;小周天通了,就可以尾骨微微泛起翻臀,是重心下移,找一找运行大周天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裆部变得敏感灵活了,逐渐就会知道裆劲是怎么回事了!
  曾经听人说过以前之所以武功传男不传女,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好讲明裆劲!不练裆劲武功一定有限,传出的传人功夫不行,反而坏名声!还不如不传!
  女人中有据可查的武林高手最出名的应该就是严咏春,她的裆劲练得非常好!据说她两条腿夹在一起,她老公(也是武林高手)都分不开!所以只要女人掌握了裆劲的要领,一样可以成为武林高手!
  严咏春这个女人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她可能是最早提出裆劲的人!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代,她作为一个女人敢于提出这样的说法,并且讲出了裆劲的练法是很难得的!因为这件事情是很多男人都说不出口的!李小龙的李三脚那么厉害,与裆劲是有绝对的关系的。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小看站桩!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哪个天才可以跨越这个阶段!没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桩功,说什么都是扯蛋!这话不是我说的,也不是太极门说的,是半年打死人的形意门大师薛颠说的!
  大家如果想站桩,刚开始可能比较枯燥,下面教大家一个催眠站桩法,此法乃本人自创,希望能给大家帮助!本人在看李仲轩《逝去的武林》也有相关的论述,只是方法不一样。其实和尚打坐要口念阿弥陀佛,有些气功在练的时候要默念一些咒语,道理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让人进入一种催眠的状态,达到放松的目的!催眠的状态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身体会很放松,这很利于我们体会太极拳的要领!
  站桩时的催眠也很简单,就用我们站桩的姿势:开始时两手环抱于胸前,这时两手的中指有一段距离(10~20厘米)。这时双眼看着两个中指,心中默念“合拢,合拢……合拢,合拢”,默念的速度一定要慢!表达的意思要清楚,但不要做双手合拢的动作。过一会儿你会奇迹地发现,两手的中指就会自动地合拢到一起!
  就在两只手的中指合拢在一起的一瞬间,把你的眼睛闭上,你就会进入催眠状态!这时你可以继续心中默念合拢,也可以合拢一会后默念分开,使两者手分离。进入了催眠状态你就会理解什么是太极拳的放松!
  李仲轩老人在《逝去的武林》中讲过:尚云祥老师的方法很独特,他在站桩的时候,尚师只说一句你站着吧,他就感觉自己定在那里了!后来尚师一句:你怎么还在这里定着呢?他便可以走了。这就有催眠的成分在里面!
  介绍完了桩功,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类似的功法,叫做蹲墙功!这个功法练起来有些难度,不过对于功力的增长很有好处!
  练法如下:面壁而立,两脚尖顶住墙壁,然后下蹲!如果能蹲得下去再重新起来,循环往复!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因为如果你的腰腿裆劲配合不好,在下蹲的过程中墙壁会给你的膝盖一个反推力把你推倒,根本就蹲不下去!这里有一个要领:一定要想象着头顶有一根绳子吊着,下在上中求,慢慢地就可以蹲下去了!
第三章 什么是太极拳
  什么是太极拳?浑圆桩是太极拳吗?显然不是!公园里放着音乐排成方阵练的是太极拳吗?不完全是!那到底什么是太极拳呢?我个人认为太极拳应该分为三个部分:拳理、拳法和拳架!
  拳理是太极拳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不理解拳理,练出来的东西只能是徒具其形!可是现在教太极拳的,讲太极拳的都很少讲拳理!为什么呢?因为戏法人人会变,关键是那层窗户纸有没有人去捅破!最近两年刘谦的魔术非常非常火,在春晚上变得神乎其神的!可二十四小时之内,就会有人跳出来揭秘!窗户纸一被捅破,马上就有人大呼刘谦骗人!其实魔术没有一个是真的,只是业内有规矩,不能轻易揭秘!太极拳也一样,拳理属于揭秘的东西,一说出来,人人都知道怎么回事,练得好坏不说,反正都能练!
  拳法是太极拳的用法,这是属于应用范围的东西!还是用魔术来举例子吧,会变几个小魔术的大有人在,可以把外行忽悠得一愣一愣的!但这些人只是学会了几个变法,根本性的原理没有掌握,只会变这几个,别的花样却识破不了!武术其实也一样,有很多人根本就不会套路,但是会个一招半式的擒拿和摔法,而且用得非常熟练,打个没练过的一点问题没有!我高中有个同学就会一招背口袋,我那时没练过拳,在闹着玩时我和另外一个哥们二对一都没用,我们两个人都被背了口袋,而且还都被背了两次!这种用法现在网上有很多视频都在讲,但主要是摔法和拿法。
  拳架是大家最常见的!街头巷尾公园广场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都有!其实拳架是提高功力和强化用法的!会了拳架不知道用法,根本就不能技击,只能锻炼身体!很多人却把这个东西当成了宝,以为练的式子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本贴主要讲的是拳理方面的内容,捎带一部分拳法和拳架!拳理如何去讲呢?太极拳现在已经发展出很多的门派,拳理拳法拳架也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但无论哪一派都对以下这篇文章推崇备至!这篇文章就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学拳者不得不知此文!我讲的拳理就从这篇古文开始吧: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无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这篇古文不长,却说出了太极拳的精髓,古人的言简意赅不得不佩服!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通过太极图我们可以知道阴阳由太极所生。阴阳就是两个对立面,任何对立的东西都可以叫阴阳!太极拳里面有很多对的阴阳,咱们抓主要的说:太极拳里面最主要的阴阳就是虚实!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练太极就是练虚实!所以首先要分清虚实;分清之后接着就是不分,然后再分……说起来好像比较玄,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没练太极之前,人的身体是比较混沌的,一个没练过太极套路的人在初学时一定会觉得动作很别扭!所以要去掌握动作要领,如脚尖外撇或内扣,其实这些要领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分清虚实的!等把套路打熟以后,就会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再也不用刻意地追求就可以做到动作要领,这时候虚实好像就不那么重要了!接下来再分虚实,就是对自己拳架的校正,达到更高的一种境界!
  陈家沟四大金刚均是先师从陈照丕后师从陈照奎,老师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现在打的拳架区别很大!为什么呢?这就是他们通过自己的体悟来校正拳架,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宗师!有很多人可以把拳架打得和大师一样,这种往往是只学到了外型上的东西,自己并没有悟进去!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这其实说得是开合的问题。一动就分开,就像我说的砍颈、砍肋,用拳肘戳人,用捶砸人。一静就要合,合就是擒拿、摔法。也就是说开可以打人,合也可以打人。整个太极拳的拳架练习的就是开合!开合其实也是一对阴阳!
  “无过无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这用太极拳的另一句拳谚来说就是:沾粘连随,不丢不顶!这种劲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劲,按部就班地练,自然会体会到!还有句拳谚叫做: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没练过太极的人基本都停留在一阴九阳或二阴八阳的层次上,属于硬打硬进的范围!硬打硬进在太极拳里面叫做顶,如果双方都顶的话,就是谁力大速度快谁占优!如果一个人能强壮得像狮子一样,根本不用练太极!关键是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速度与力量绝对占优,所以往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有时候还打不赢!太极拳强调柔,说的是矫枉过正的道理!人在打架的时候基本都是刚多柔少,所以太极拳把柔放在第一位!但是绝不是越柔越好,五阴并五阳是极限,再柔就是丢了!丢其实比顶还可怕!人在怯战时往往是丢劲,这会导致一败涂地!所以拳谚里面根本没有说六阴四阳以后的事情!宁可一阴九阳也绝不丢劲,硬打硬进比软手要好!
  太极拳练到四阴六阳以上的级别以后,发出的劲就基本是不丢不顶!自己能做到不丢不顶,则对手不是丢就是顶!对手顶则折之,丢则打之,我力量的刚柔取决于对手的丢顶!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说的是用不丢不顶的劲来做到我顺人背!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说得就是太极拳的快慢问题。有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是越快越好呢?当然如果有人能打出圣斗士的光速拳或者只是马赫拳,当然没必要练习太极拳了!在速度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味追求速度反而要吃亏!在实战中尤其是在较量摔法和拿法时,更要用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几个字!双方追求的都是得机得势,争取做到我顺人背,而不是以速度取胜!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说得就是无论怎么变都不要偏离本文的思想。理唯一贯这个说法非常重要!能够揭秘魔术的人都是把握住了一贯的理!当然只明白了理还不够,还需要勤学苦练!就像揭秘刘谦魔术的人一样,虽然知道是怎么变的,但都要承认自己没有刘谦的手快!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说的是太极拳的三层功夫,与分虚实、不分、再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一定要持之以恒!水到渠成,什么事情都这样!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这说的是站桩与行拳的要领,这个要领要贯穿在练拳的始终!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此处是本文最精要的地方,读懂了这句话太极拳就明白了一半,没读懂就是门外汉!其实这两句是省略了四个字,我来给他补齐(其实这是洪均生老师补的):左脚重则左手虚,右脚重则右手杳。此处就是解释后面的“双重”的,太极拳没有练好都是没有摆脱双重!双重这个概念也是争论了好久,有很多人都说双重是两条腿分的力量是一样的就是双重,而且还给出了解决方案:两脚力量三七开或四六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双重指的是同(左或右)侧的手、脚都是实的,另一侧一定是虚的!不信的朋友可以试一下,这种状态只要一个很小的外力就可以把你推倒!为什么站桩时人很稳定呢?那是因为站桩时双手都是虚的!这种状态叫做双沉而不是双重!解释清楚了双重就可以解释清楚摔法:摔法就是想尽办法让对手双重,同时避免自己双重!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56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