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习练太极拳怎样从思想意识到身体放松(正文)

习练太极拳怎样从思想意识到身体放松

2011-03-17   以德润身
核心提示:初学太极拳的人,开始一般都有一个僵硬的过程,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当这是刚刚接触太极拳,还没有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如何去僵...
  

初学太极拳的人,开始一般都有一个僵硬的过程,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当这是刚刚接触太极拳,还没有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如何去僵化柔,去僵化柔就是要求你放松的,放松是从正中求松,慢中求松,缠绕中求松,紧中求松。比如把松肩与坠肘、塌腕结合起来,做到节节松沉,节节贯串.从蚕蛹、毛毛虫的蛹动状态中去悟节节松动的规律。

     每年我到陈家沟经常到一些老村民和朋友家聊天,听他们讲: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伯先先生曾请教陈照旭先生:这拳咋练?”陈照旭简洁地回答:四块放松。四个字道出了放松的关键部位在于所四大块,四大块就是两肩、两胯。听我师父陈正雷说陈照奎师爷讲放松的关键环节时,讲得更具体、更生动.他说:要特别注意胸部的放松,只有胸部能放松,才有胸中运化.胸部太僵,就会气贯满胸,胸贯满,就不能调整上下关系;胸部不能运化,就要挨打。打拳紧要处全在胸腰运化,胸部任何时候都不能领劲,胸部开合都要放松.胸部放松的关键又在于两肩的放松,所以拳论中说的,转关在肩,运化在胸腰.而腰部的松活关键又在两胯,胯不松.腰也不会活,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是中庸之道,不能放松过了,放松过了就有气无力了,刚与柔是太极拳中的一个对立关系,是相对矛盾又统一的。就好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不能过。放松还能相互转化,按照阴阳学中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的原理,阴代表柔、阳代表刚。因为阴阳是可以相互转

换,所以刚柔也是相互渗透的。练习太极拳强调先去僵求柔,然后再集柔成刚而后始能刚柔相济。

       我们初学太极拳的人有的动作比较僵硬呆板,有的动作柔软无力,这两种现象都不能称为太极拳。真正的太极拳是应该做到轻而不浮,刚而不僵。每招每式都要做到刚柔相济。拳论讲: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尤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这就是说不能偏于柔或偏于刚。练习几年就能懂了。只有练到刚柔相济阴阳无差,才是达到太极拳的高级境界。这需要有明师指导,和你自己的悟性和平时的刻苦练习了。

       一般初习太极拳的人,动作都比较生硬,所以,练习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是去僵期 ,也就是化硬为柔期。我初学拳也这样,所以拳论讲:极柔软,方能够极刚。所以,在初习拳时要做到柔,这样就去掉人本身的僵劲。越松得开越能把僵劲尽快去掉。等僵劲去掉以后,便达到经脉畅通、舒筋活络的目的。使原来比较僵硬的动作变得比较灵活,协调性也就好了。这时候就产生了柔劲,同时就产生了内劲的感觉。

       放松也是相对的,不是愈松愈好。不能错误理解成练拳就只能柔软才是太极拳,应该说松柔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为了达到坚刚的一种手段。这里说的坚刚并不是那种硬刚,师父经常告诉我们要松而不懈,懈而不散,散而不烂。松到一定程度以后要多练一下发力,也即是从柔中产生的发力。这就符合我们传统太极拳松活弹拌的原则了,这样才能

使动作做到松沉、浑厚、连贯、飘逸,连绵不断。放松的目的是为更好的爆发。有的人平时练拳只知道松柔,而不练发劲。这样不行,师父经常和我们说:和别人推手,首先要制对方的肩,使对方的肩关节失灵,产生对抗劲,而被我所制.对方制我,也这样.但是,如果我在走架子时,解决了肩的转关问题,肩部能放松,而且肩能向四面八方转动。当对方用手拿我的胳膊,企图控制我肩时,我可以立即随对方的拿劲进行转关,使肩沉下来,对方拿劲可立即解脱,我可以马上反攻。师父还和我们说:肩的转关并不能单独进行,它必须与胸腰折叠运化结合进行才好.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解决了肩的转关,并且解决了胸腰运化,才算真正解决了松的问题。他在教我们推手时又说:最怕的是,当对方一推你,你肩先抗起来了,胸腰成了木板一块,这就一切全完了.”“所谓练拳要练到身上,就是要在肩上、胸腰上下功夫。从我师父的话语中我们不难悟出放松的主要环节所在。

       所以,我们习练太极拳首先应该解决放松的问题,首先要在松肩、松胯和锻炼胸腰运化上下功夫。而胸部开合灵活的关键又在于松肩:腰部折叠运化的关键又在于松胯.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初学太极拳的人,开始一般都有一个僵硬的过程,这是应该允许的正常现象。因为当你刚刚接触, 还没有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之前,必然是精神紧张、动作生疏.往往是顾此失彼  。初学太极拳有一个生疏而僵硬的初学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记住动作顺序、路线和方位,弄清虚实、顺逆和力点就可以了。此时要求做到你一动无有

不动,动作谐调而松柔,那是难以做到的.精神紧张必然带来动作上的僵硬,正常。

      我在给我的国内外学员上课说拳时就要求他们首先从以下几个环节上锻炼,逐步做到周身放松的要求。一是从正中求松.放松,一定要在身法中正的基础上寻求.否则容易出现松懈、松斜.以及跪膝、突臀、幌肩等病。二是从慢中求松.陈氏大极拳要求快慢相间, 对初练者来说,特别是在不能放松之前;要强调练慢.从慢中才能逐节检查全身各个部位放松的程度,细细品尝放松的味道。三是从缠绕中求松.动作必须注意走顺逆缠丝的螺旋劲,从缠绕之中求放松,因为太极拳的松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须从园活旋转中求放松.时刻注意四肢的顺逆缠丝.直来直去的动作则很难松到位。传统陈氏太极拳要求是  外形走弧线,内劲走缠丝。四是从关键部位入手,寻求节节放松.比如把松肩与坠肘、塌腕结合起来,做到节节松沉,节节贯串.从蚕蛹、毛毛虫的蛹动状态中去悟节节松动的规律。五是从紧中求松.太极拳要求全身各个部位松沉,必然加大下盘的支撑负担.因此,上盘中盘的松沉必须是建立在下盘稳固的基础上.尤其是在锻炼低势拳架时,下盘就更加吃力。拳走低架最有利于增强下盘的稳固,也只有下盘扎实,才更有利于腰以上各个部位的放松,同时也有利于虚腿的灵活性.从此处可以理解松与紧的辨证关系。为此,平时就要注意锻炼低架,锻炼下盘,特别是独立步的支撑力,而为周身放松创造条件。我们经常说:练武不活腰,终究艺不高,就是说这。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也是说这,我们还可以从推手中练吃亏入手,借对方之力来锻炼放松.推手,主要练借力的技巧.而借力,必舍已从人.顺遂对方来力。推手时,往往是越怕输的人,精神越紧张,也最容易犯僵硬  。经常犯僵硬,丢顶,拱架之病。所以,我现在在教学时主张学员开始练习推手时要从练吃亏入手。所以,我现在在教学时主张学员开始练习推手时要从练吃亏入手
要敢于让对方进来,练习能吞、能容的本领。练放长、练大幅度的引进,不怕吃亏,不怕输。我要求学员有意识地借对方 的来力锻炼自己的松活、引化本领。我的师兄张东武就主张从发劲锻炼中求松,要求练拳的第一个阶段,要练习猛打、猛甩,猛蹋、猛跌,猛蹿、猛落,从中求松   。师父经常说练太极拳必须做到六松。那就是一松开、二松沉、三松散、四松净、五松通、六松空。今天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太极拳松的问题。
       
一个松字,最为难。松开是练太极拳第一阶段开始,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松,心松,神意内含以存静养。经常有朋友问我什么是放松,我说首先要思想放松。这就是意念放松。意念也是思想。大脑松净长空,灵慧方能生长。比如,你做什么事情要是思想紧张,这个事情有可能做不好。比如,你不高兴的时候同事和你探讨十分苛刻的事情,你不放松可能就容易和同事发生冲突。平时说话和声细语,对方就是不高兴也不会和你发生冲突,这就是太极拳融和了佛家的与人为善的道理。练拳想进入境界首先要心无所思,松应该是一生的追求,如有一点不松,一节不松,想达到松通、灵、空是不可能的。王宗岳的《十三势歌》中有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燃。孙禄堂说;塌腰能起全身力,腰不塌住灵活难。彼虚我实,彼实我

虚,腰一转忽变而为虚,虚者腰一动而又忽变而为实,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其有不胜之理。就好像你披一件衣服一样。

      二松沉,这是进入练太极拳第二阶段,也是练气开始了。

     三松散,比松开、松沉、又进步一个阶段了。

      四松净,放松要松的干净利正,要丝毫杂念也没有,放松的质量要高,瞬间要放松到脚下,必须培养放松要透。
    
五松通,是功夫又进了一个阶段,此阶段起码是小周天通的阶段,小周天指的是任督二脉,因为有前边的松开、松沉、松散、松净的基础,此时人体背后脊柱基本拉开。
    
六松空,应该是练太极拳最高阶段,也真正到了无形无象的阶段,此阶段没有十几年的潜心追求,和明师指点,是根本就无法达到。
    
今天时间的关系就说到这,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二00一一年三月十六日晚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39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