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浅谈陈氏太极拳的“泛臀”(正文)

浅谈陈氏太极拳的“泛臀”

2011-03-06   中国太极拳网   方艇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古老而又神奇的陈氏太极拳,是祖国武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其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和技击性有目共睹、令人神往,...
  

 
【内容摘要】:古老而又神奇的陈氏太极拳,是祖国武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其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和技击性有目共睹、令人神往,由于她神奇的健身效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陈氏太极拳的晨练队伍中来,引起了中外人士的兴趣、关注和重视。但许多陈氏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过程中,因认识不到位会产生一些练习误区,容易引起一些自身伤害。“泛臀”是陈氏太极拳特有的动作,练习要领有一定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与其他太极拳所强调的“敛臀”有所区别,若不加以重视和正确指导,会导致一些太极拳爱好者误入歧途。此文所要浅析的就是“泛臀”要领的掌握与健身锻炼时需注意的方法。
 

【关键词】:骨盆构造 敛臀 松胯 泛臀
 

                                前  言
 

太极拳“敛臀、泛臀”要领之争议随处可见,有关网络书籍都有论述,更使很多人在练习陈氏太极拳时理不清臀部该“敛”或是“泛”。常有周围一起练拳的和外地前来求学的朋友问及此解,总想探究释疑,且此“敛、泛”双意语言解说着实难释疑,最后还是以身示范并让其亲身体会一番才理悟开通。当地有一位高大英俊、涉武四十多年且持有国际气功师证书的武术气功大师,练气功也近三十年了,其弟子已上千,近来时常在我晨练太极拳的地方附近练站桩气功,一日我正在给一位江苏来学拳的太极拳爱好者讲解太极拳“泛臀”要领时,他在一旁认真仔细聆听,憋不住也来亲身体验一下,我当时只给他胯部轻轻点压了一下,使其松胯且由“敛臀”转为“泛臀”,他大叫真的有热气感沉到丹田去了,还说一直以来就是气沉不下去呢,今天终于有感觉了,看来还是得有人指点才行啊。一位练武术气功几十年且大小周天早已通了的老武师尚且如此,何况初学太极拳者想要掌握“泛臀”要领的难度可想而知。事实证明正确掌握习练太极拳要领的重要性。笔者的启蒙恩师陈小星大师及磕拜恩师陈正雷大师在教学时曾说过“含胸塌腰、曲膝松胯、泛臀圆(开)裆”。经恩师亲授加之本人近三十年苦练探究陈氏太极拳的体悟,认为陈式太极拳应是松腰“泛臀”而不是缩肚“敛臀”。
 

                                一、骨盆构造简析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机体形成了许多特殊的构造,如头颅骨构成颅腔,保护大脑;胸骨、肋骨、胸椎构成胸腔保护心、肺等重要脏器。而人体的臀部区域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构成骨盆腔保护膀胱、结肠、前列腺和女性的子宫、卵巢,在对人类生延繁殖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骨盆区域解剖解构最为复杂、构造最为奇特。
 
先从骨盆构造上说起: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构成,骨盆具有传导重力、承托、保护盆里器官等作用。
 
    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一般在16岁前三骨之间由软骨结合,16岁后软骨逐渐骨化才融合为一骨。
 
    骶骨17-23岁之前,尚为5个分离的骶椎,之后才融合成一骨。尾骨由3-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一般30-40才融合成尾骨。尾骨上与骶骨相接,前扣之骶骨与后翘之尾骨相接处有微隙可活动,有穴名腰俞。髋骨与骶骨通过骶髂关节相连接,此关节两关节面对合紧密,关节囊紧张,周围有韧带加强,主要起支撑体重功能,十分稳固,男性几乎不能运动,女性分娩时,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使关节囊及韧带松弛,骶髂关节能作小幅运动,从而扩大盆腔,利于分娩。骨盆前端关节为耻骨联合,由两侧的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的耻骨间盘连接而成,上下方有韧带加强。耻骨间盘有一矢状位的裂隙,孕妇在分娩时耻骨联合可轻度分离,以利胎儿娩出。骨盆底部有两块扁肌肉(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面的筋膜构成盆膈,盆膈起到和固定盆里脏器的作用,并可与腹肌、膈肌协同增加腹压作用。
 
    据以上人类生理特点,陈氏太极拳锻炼时所强调“泛臀”有其独特的一面,与通常意义上的太极拳中的“敛臀”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太极拳的敛臀说
 

    笔者认为把“泛臀”与“敛臀”作为陈氏太极拳和其他太极拳的区别是有失偏颇的,不够严谨。太极拳有强调“敛臀”,主要是为了避免“挺腰、突肚、厥臀的错误而提出的“矫妄必先过正”的做法,而不应该是其他太极拳的特点,其真正目的无非是要练功者不要过份翘屁股,而非敛尾闾把脊椎尾段违反自然弯曲状死硬外绷受压,那样长久下去就会有损此处脊椎与神经,而且髋部也难以松开。陈式太极拳要求虚胸实腹,气沉丹田。要使内气沉于丹田,必须小腹斜向下后方收,有沉坠的感觉。如敛臀则使小腹有上提之感,内气自然难以沉降丹田。练习者细辩之。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25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