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心经(7)(正文)

太极拳心经(7)

2011-01-11   王志远
核心提示:太极拳心经——从一则谜语所想到的太极拳境界王志远  六神无主。神的含义,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具有多种意义的。这里的神是指...
  

 

太极拳心经

——从一则谜语所想到的太极拳境界

王志远

 

  六神无主。神的含义,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具有多种意义的。这里的神是指人的机能活动和功能状态。而不是人们通常所指的“人格神”或造化主。

 

  道家认为人之五脏、六腑、骨骸都有神。这里的“六神”是心神、肺神、肝神、肾神、脾神、胆神。心神名丹元,字守灵,主理血脉,调和荣卫,调适寒热,其华在面,开窍于舌。肺神名皓华,字虚成,主皮毛,主气之敷布,肃降和通调水道,其华在毛,开窍于鼻。肝神名龙烟,字含明,主筋膜,主荣卫,主司疏泄,降浊升清,调和阴阳,其华在爪,开窍于目。肾神名玄冥,字育婴,主骨主髓,主藏纳脏腑津液,为津液之源,补益脑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后阴。脾神名常在,字魂停,主肌肉、四肢,主司水谷的运化和津液的传输。其华在唇四白,开窍于口。胆神名龙曜,字威明,主诸气力,主决断,受纳六腑之精汁,其华在面。所谓“华”者,《东坡全集·大还丹》解释说:“凡作而有声,发而为光,流而为味,蓄而为力,浮而为色,沉而为膏者,皆其华也。”

 

  太凡拳家均主张“六神有主”,此有主是指六神各守其职。然而不得承传的太极拳家总是不适当的强调“六神有主”,认为只有五脏六腑的强劲,才能功臻上乘。从而一味的强化后天,陷入了“妄动”有为的苦练,忽略甚至忘了弱化后天,强化先天而无为的“静修”,违背了太极拳“专气致柔能婴儿”唯一正确的修炼之道。须知“六神有主”,从而使和“六神”与之对应的识神(六识),各自为政,独霸一方,不遵朝纲,不尊朝令。就会象势力强大的诸侯和专横拔扈的军阀,欺负势单力薄的君子“元神”(附注:所谓识神,是思虑之神,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具有后天推理、判断的常意识,与元神相对。所谓元神即先天遗传的无意识,一种净而不染、极清醒而无思维的精神状态)。长此以往,就会朝政倾颓,君臣易位,而乾坤颠倒,天下大乱。太极修炼也就无法“抱元守一”。一者,道之根,德之蒂,气之始,劲之宗,命之所系,众心之主也;与太无合体,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太极也。太极一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一,劲一之妙,自顶至足,内之脏腑,筋骨膜络;外之肌肤,四肢百骸;内外相联,前后相需,破之不开,撞之不散。上下相随,阴阳相连,一以贯之,其斯之谓。而其为也,一心一意,当时而静,静无不静,寂然湛然,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聚精会神,伺机而动,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均无犹疑抽扯之形。方能动静浑然,而劲归于一。劲一之功,积日有益,久练而成,功惟自进,不可躐等,按步就序,循序前进,然后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散而统之,分而合之,总归于一劲,亦总归于一气。如若劲不能整统,气不能浑一,则太极拳也就练有势而法无效也。所以有学养的太极拳家总是主张“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即认为五脏六腑均为精气神形的统一体,其所有的功能活动均应以心(元神)为主宰。即拳论之所谓“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气君来骨肉臣”。正如《讲义》所说:“人身脏腑所以能有功者,皆神为主宰也。心与神共为物,其静谓之心,其动谓之神。”所以只有当六神(有意识)让位元神(无意识),六神无主(去意识),元神自主,才能总统五脏,协调六腑。操拳练心才能合于自然天道,养气柔体,养气存真,进入虚无生妙有。可与元始相比肩之境。太极拳家不可不识不悟耳。(待续)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太极拳心经(6)
    下一篇: 太极拳心经(8)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03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