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无相无形妙有真空 不可违反自然(正文)

无相无形妙有真空 不可违反自然

2010-12-31   武魂   曹满良
核心提示:  中国自古以来,修炼的门派众多,方法甚多,但不是每一个方法都能达到目的。法之不善者,非徒无益,而且有损。  千万种功法...
  

  中国自古以来,修炼的门派众多,方法甚多,但不是每一个方法都能达到目的。法之不善者,非徒无益,而且有损。

  千万种功法你不可能样样都去学练,如何选择必为首要问题。如何鉴定真功与正法?如何鉴别气功的真与伪?如何鉴别辫认各种功法层次的高与低?如何衡量鉴定才能修炼最上乘法?这些全该是求学修真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

  通观人类社会,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健身养生、修真的手段:

  1、有为法

  凡世上举目可见的一切功法。

  当前,健身的功法存在三个大体系:体育、武术、气功,其手段是千篇一律的“有规定”及“固定模式”的体力运动。究其三大体系的套路模式,虽然是千万种功法操作,千万种体态模式,但有哪一家纯是习练者自我身心本质的自然产物呢?没有!都是一律地规定了思想意识,规定了呼吸调息运用之气,规定了动静之姿势,规定了四肢运动的模式,并施教于万人。这样的功法全称即谓“有为法”。学功者的思想、四肢运动、呼吸调息,皆被教功者的定法模式、套路规范所限制;思想不能顺乎自然,躯体不敢随意动转,精神和肉体牢牢地被身外之法所束缚。学功者实是将自己的身心交给他人摆布,自我本能的自然自在的身心,失去了自主和自由,所以又叫“定法”。释迦佛祖在《金刚经·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中这样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三祖僧璨禅师说:“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有偈曰:有为岂是弄皮囊,做作千般总受伤;怎晓心传真妙诀,鬼神莫测扭阴阳。

  2、无为法

  此法当今世上可说是少为人知。

  道祖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那么,我们怎样“为”才是真正的“无为之为”呢?老子给我们答案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这是老子对“无为”最精确的注解,是无为的总纲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老子“无为”的内容:

  第一:取法自然,尊重自然,不可违反自然,不可造意有为,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

  第二,老子的“无为”不仅仅是尊重自然,还要在此基础上辅助自然,发展自然中的至善至美,而避免其恶与不善,避免肃杀。也就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辅导自然,走上至善至美之途。所以他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所谓不敢为,便是不敢违反自然而造意有为,肆意擅为。所谓辅万物之自然,是要在取法乎自然之道的基础上,顺应万物自然之本性,对宇宙万物进行治理,从而辅导万物之自然。

  老子哲学无处不体现无为之原则。“无为”是道的行为原则,是“道性”的本质体现。由此可见,正确理解老子的“无为”,对于从本质上系统把握老子的修真思想是至关重要的。老子所谓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老子哲学又被称为“无为哲学”。从字义而言,无,指“不”、“没有”之意;为,指“做”之意, “无为”是指“不做为”、“没有做为”。然而老子哲学中的“无为”,有指“化治于无形”之意,有指“纯任自然”之义。

  其实,不只是在老子的哲学中,从史料上看,在儒家积极精神下,“无为”一辞用以指涉的是“不要去做为”而言,它的说话“对象”是“太过追求有所作为”的人们,故在儒家“入世”的“有为”哲学思考中,人们藉“无为”以反思人的“心灵回归”、“返朴归真”、“致虚守静”的实践性意义。

  检视先秦哲学典籍时,可知“无为”的思想在当时,已有相当普遍的应用了,例如:

  在《论语·卫灵公篇》中有言: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在《孟子·尽心上》中有言道: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在《中庸》中有: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在《周易·系辞传》中有:易,无思也,无为也;

  在《礼记·礼运篇》中有: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释迦佛祖在《金刚经·第七品·无得无说分》中这样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六祖惠能这样解释:三乘根性,所解不同。见有深浅,故言差别。佛言无为法者,即是无住,无住即是无相。无相即无起。无起即无灭。荡然空寂。照用齐皎。鉴觉无碍。乃真是解脱佛性。佛即是觉。觉即是观照。观照即是智慧。智慧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又本云圣贤说法。具一切智。万法在性。随问差别。令人心开。各自见性。

  有偈曰:无为不是着顽空,还得勿忘勿助功。 拔去轮回生死种,当中只有一神童。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796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