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太极之路》,见字生情,“之”字一波三折,正如同马国相这位太极学子为继承传统太极拳功夫所经历的坎坷人生。“之”路到底是陈家沟太极拳传播的正路还是歧路呢?或是说:太极拳之根在陈家沟,而沟外所有人为的传播方法都是歧路呢!这对于远在他乡的学者来说,是否应该仔细的探讨研究呢?之路一书的出版,对陈式太极拳的传播起到的是求同存异还是各持己见呢?练拳者最起码也要比对一下进入太极拳之门的远近路程,体会一下哪种传播方法是进入太极拳之门的径路吧!
这位军人出身的太极拳继承者,是坚持了“持久战”的光荣传统,他的太极成功之路关键在于行动上,即他投身于传播和发展太极拳的道路上。我们在书中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他走太极之路上的酸甜苦辣,多年来,他为了继承和发展太极事业遇到的艰难困苦。当他生活有所好转之时,却再一次牺牲自己,选择了职业太极的发展方向,这就意味着他为了太极事业的发展而在破釜沉舟的努力着。他发展太极的这种精神即使是陈家沟人也很少见,陈家沟人还是过着“忙时种田,闷时造拳。”的安逸生活,他们有房住,有地种,而他却在为太极的继承而四处漂泊,他始终在传播太极这条曲而又曲的“之”路上艰难的行走着。
二十五年过去了,他不但为全国太极拳及各级大赛培养出来很多冠军,而且还培养出来一个出色的女儿马畅。他在东北办学,在珠三角建馆,并把太极提升到了较高的品位,事实告诉我们:他是太极拳界的成功者。他在今后的路上还会有曲折吗?那是以后的事,我们也不必杞人忧天。就他已经走过的路程中,有好多有价值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他的太极成功之路告诉我们,传统太极拳是可以继承和发展的。太极拳功夫练法不是没人传了,而是我们这些后人最缺少的是进取之心。只是发了自身健康的小愿,还未发弘扬太极的大愿,没有真正地踏踏实实练身体上的功夫。如果我们能以马先生对太极的这种热爱和追求为动力,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太极拳,那今天的世界上可能就没有人会怀疑太极拳的功夫境界。总之这本书写出了太极路上的艰难险阻,只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就有成功的机遇。它告诉我们,无论路怎样一波三折,它就在您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