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孙式太极拳的修为机理及特点(正文)

孙式太极拳的修为机理及特点

2009-12-14   少林与太极   傅永吉
核心提示:   孙式太极拳是完善人之身心的拳学体系。它讲究外修其身,内养其心,动中求静,练拳时无为而无不为,全身放松,身心恬淡、虚无...
  
   
  孙式太极拳是完善人之身心的拳学体系。它讲究外修其身,内养其心,动中求静,练拳时“无为而无不为”,全身放松,身心恬淡、虚无、自然,以平静之心境修心为基础,以养生为本源。所谓修心,就是心态平衡,心无所思,排除杂念,精神放松,大脑空洞,如处于宇宙之中忘我的境态。所谓养生,就是修炼生理机能。人身养生之宝是气、血,气滞血淤,气助血行。气主肺,血主肝;气在先,血在后。血无气而不行,血充盈而气足;气足而血畅,气滞而血淤。气与血两者互为辩证,互相作用。
   
  通过长时间习练孙式太极拳,能够使人身心与生理机能得到很好的调理和改善,从而起到互为启发、互为促进、强身健体之功效。由于人体微循环得到了有机的改善,人之气质也就随之得到了改变。这也就是我们习练孙式太极拳的目的所在。
   
  只有体质强壮,才能谈到发挥孙式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如果是体弱多病,怎能谈技击呢?体弱多病者与敌相遇,不待对方出手自己就先倒地了,没有好的身体基础就什么也谈不上了。所以,孙式太极拳的修为机理是先立本、后作为。
   
  孙式太极拳是集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三拳精髓而创编的独具一格的拳种,它以太极拳的外形作以体现,其特点是进必跟、退必撤,左右转、开合接,如行云、似流水,形绵绵、不间断。
   
  进必跟、退必撤,是指进步时前脚进步后脚即跟到前脚后,退步时后脚撤步前脚即撤步,充分体现出太极拳的虚虚实实。进退时保持身体平稳、紧缩,便于一触即发。孙式太极拳的桩法是三体式,而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桩法,所以孙式太极拳蕴藏了形意拳的整实猛烈之劲。
   
  左右转、开合接,即孙式太极拳转体以开合手相接,使习练者内气鼓荡,呼吸细而深长,直贯丹田、若有若无、顺其自然,通过开合动作调节气息,长期习练任、督二脉自开。任、督二脉是精髓之海、人之大脉,统领一身之气。不实则不稳,不虚则不灵。而实和虚来源于腰,腰是人体运动的中心,只有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才能完整一气,做到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内外一体,炼就一派中和之气。
   
  如行云、似流水,即指孙式太极拳从起式,也就是说从无极到有极到太极,双膝下蹲135°,直至整套拳打完始终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身体没有忽高忽低,而是像一个大风轮均匀转动,没有一丝一毫的停留之意。如进步搬拦捶一式,左、右穿掌进步时身体一直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不前不后,不偏不倚,只见船行不见水流。只有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不柔于形,内不悖于神气,才能见其外,知其内,诚于中,形于外。
   
   形绵绵、不间断,即孙式太极拳内意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形断意不断,式停意不停,纯以神行,往返循环。孙式太极拳劲意要静,似静水深流渗之遥遥,没有冲、炸、震、捣、发力等动作,只是动中求静、变中求整、阴阳互济,以达使习练者内外合一、神气合一、内劲中生之目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601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