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原理之我见(正文)

太极拳原理之我见

2009-12-08   鉴泉太极社   马海龙
核心提示: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它所以能吸引全世界众多人士的爱好,并不单纯是它有精巧的搏击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那博...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它所以能吸引全世界众多人士的爱好,并不单纯是它有精巧的搏击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那博大精深的内涵。|

  任何一种拳术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其所在国家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太极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培育下发扬光大的。

  太极拳的原理可以概括成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思想的动态体现。宋周敦颐撰「太极图」推道体之本原曰:“无极而太极,吾心寂然无思,万善未发,是无极也。然此心未发,自有昭然不昧之本体,是太极也。”意思是太极为宇宙生化之源,万物启蒙之本。

  《太极拳经》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对太极拳而言,动之则为阳,静之为阴;实者为阳,虚者为阴;攻者为阳,守者为阴;刚者为阳,柔者为阴。因此,太极拳的精髓即是处於阴阳、动静、虚实之间的相互变化。而其奥秘,则在於永远处於变动开合状态。而这种状态,必须遵守平衡,即是“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道理。

  太极拳的特点是轻灵、贯串。《太极拳论》中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可见,太极拳强调整体运劲,而这种整体运劲必须符合“轻灵、贯串”的原则。而运劲中要求符合以养气蓄劲,精神内敛,意气存於丹田的修练方法诀窍。才能由熟入精,由精入妙,由妙入神,后而达到形神合一的最高境界。

  但是,这一切均须从基础做起。就是要求学者必须严格的做到以下几点:

  一、 选择严师、良师,以求得到严格、正确的教授。

  二、 必须认真、刻苦、持之以恒的修练,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

  三、 必须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努力钻研技术。这是使自己升华的条件。

  在修练中必须严格地使自己达到以下的要求:

  一、 中正:心气中和,神清气沉,始终保持精神内敛的要点。务使每个姿势务必达到端正,不能有偏斜的倾向。要使自己达到中正的要求,必须保持“顶头悬”。

  二、 安舒:修练时,要求做到动作均匀、舒展,呼吸通畅。不能有牵强、滞重的弊病。所谓“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三、 轻灵:轻灵是相对迟重而言。练太极拳不能用拙力,用拙力则易失於偏倚。

  四、 圆活:圆活是要求动作必须圆满、灵活。必须避免笨重、迟滞等弊病。进退开合均须自由、顺畅。

  太极拳原理精妙之处,即在於动中求静,静中求动。讲究虚实变换,阴阳消长。所以学者必须遵循原理,才能循序渐进,达到心领神会,豁然贯通。

  太极拳原理是很深奥的,不能很短的篇幅所能表达。读者如有兴趣,可以通过与我们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599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