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身型]的的要点及作用(正文)

太极拳[身型]的的要点及作用

2008-05-29
核心提示:本人喜爱太极拳运动并投师学艺多年,对太极拳在健身方面的作用深有感受,练拳2年多时间里,我的慢性支气管炎基本痊愈,性格也渐...
  

本人喜爱太极拳运动并投师学艺多年,对太极拳在健身方面的作用深有感受,练拳2年多时间里,我的慢性支气管炎基本痊愈,性格也渐平和。在恩师的传授下,加上自己每天坚持保证练功时间,本人在劲整和懂劲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

因为喜欢太极拳,也喜欢看别人练拳,本人有时也和拳友一起交流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练拳体会,从聊天中发现不少人练完拳后有腰痛、膝关节痛等不适情况,还有些人练拳很多年了可是一搭手就明显感觉出其重心不稳。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在于其身型有问题,以身体前俯、凸臀、膝过脚尖最为常见。

太极拳身型是指人体从头到臀之间,其中包括头、颈、肩、胸、背、腰、胯等部位的整体形态。体内要求尾闾中正,从百会穴到会阴穴是一条垂线:从体外看,要头正、身直。具体规格和要领如下(桩功身型)。

1,头部:头要正,不可稍有前俯、后仰、左歪、有斜之势。枕骨和两耳尖微上领,所谓虎抱头是也。下颌微敛,舌顶上腭,眼向远处的前下视。

2,颈部:颈要直,在头部枕骨上领和下颌微敛作用下把颈部的自然弯曲向上领直,并使喉头收进来。

3,肩臂部:肩部松沉微向前合,肘部微屈而松坠,坐腕,掌心向前,手指自然张开,小指与无名指靠近,十指尖向上,食指尖与眉平。

4,胸部:胸部在肩部要领的作用下,微含,自然而宽畅。

5,背部:背部在肩、胸的作用下,微圆而直。

6,腰部:腰部要松而直,所谓命门穴后撑,两肾饱满。

7,臀部:敛臀,提肛。

8,腹部:腹部放松,小腹微圆,所谓气沉丹田。

9,胯部:胯部要松而抱。像母鸡抱小鸡一样,不可抱紧,又不可张开,

10,脚部:脚要微扣,全脚掌着力,十趾有抓地之意,两脚相距比肩稍宽。

11,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为135°左右。

此桩功对太极拳练习者在初级、中级、高级阶段的作用各有不同,对初级练习者的作用如下。

1,通过本桩功练功者能够了解、熟悉、掌握练习太极拳时从头到臀身型的要领,培养练功者练习太极拳时身型的意识。

2,可使练功者进一步学会放松,把以前的僵力变成太极拳所需的内劲,即不用力而练出来的力。

3,可使人体的大小周天不求通而自通。常言说水往低处流,那是地形的缘故。人体内气的运行也会因身体的形状而自然运行。而太极拳马步桩功的身型的要领,会自然使人体的清气上升、浊气下沉、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从而使内气沿人身的大小周天的路线自然运行并周流不息。

恩师在我们平时练功时经常说,功夫好坏一看其身型便知大概。为什么身型这么重要呢?常言说,功夫在身上,不在手上,打人是用身体打而不是用手打的,从头到臀这一部位占人体的绝大部分,所以这一部位的规格要领做得好,就有益于健康,更有利于太极拳功夫的修炼。

太极拳和中医经络学说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相通性。太极拳走架时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能疏通经络,发挥出经络系统的功能作用,达到健身治病和延年益寿的效果。因此,大凡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的人,一般都会有腹鸣、指尖酸麻发胀等感觉,中医认为这是体内行气的现象,是经络通畅的反映。


[1] [2] 下一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57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