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出手何为先?(正文)

太极出手何为先?

2008-05-29
核心提示:编前语:“小题大作”这是何等眼略,“太极浦”果然了得!编者认为,果欲揣摩太极拳起势之三昧者。此文不可草草读过。  传统太极...
  

编前语:“小题大作”这是何等眼略,“太极浦”果然了得!编者认为,果欲揣摩太极拳起势之三昧者。此文不可草草读过。

传统太极拳的起势,有的著作上叫“起式”,有的叫“太极出手”,有的先称“预备式”、再接一“太极起势”,还有干脆叫“太极势”的。这五花八门的叫法,是不是一回事,该叫哪一个好,实战中怎么用……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不大不小。说问          题不大那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提出疑义,尤其是一向以爱揪根刨底著称的老外,也没见提过, “显然”不成问题。说问题不小,那是指这些问题要想三言两语就“忽悠”过去,恐怕不容易。
有人说,“起势”和“起式”实际是一回事,叫哪个都一样,关键是真懂真会。这话似乎没错。问题是如果都真懂真会了,还能出现各路“诸侯”各执一词,各行其事的现象吗?还不早该“书同文”了?
起势和起式,从表面上看差不多,实质上不是一回事。不过,两者之间又确实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不容易区别。真要是懂得两者区别了,那么将它们称作一回事,也许未尝不可;如果尚未懂得两者区别,就将它们称作一回事,那就难免产生误解以至误导。
要弄清起势和起式不同的实质,就要先弄清几个基本的概念:什么是式、什么是势、式与势的关系;什么是单式、单式与套路的关系;弄清什么是起势、什么是起式、起势与起式的区别;起势、起式与套路及单式的关系等等。
我们知道,太极拳的各种套路都是若干个“式”串联起来组合而成的。传统上把每个式叫做单式。单式是太极拳的应用单位。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等都是单式的名称,它们代表了各自在应用时的不同方式。现在人们常讲的“24式”、“48式”、“88式”等,是一种根据单式的数量来说明套路名称的通俗讲法。这种讲法的优点是通俗易懂,一听便知套路内容长短。对于初学者比较容易接受。但单纯用单式数量说明套路名称,往往无法说明套路的特定样式,比如不能说明它在练法上究竟属于陈式,还是杨式,或是吴式等等。所以对练传统太极拳的人来说,一般不讲多少式,而只讲陈式、杨式、吴式等。
太极拳的每个单式都是由若干个势组成的。单式中各用什么势、势的多少,都是根据单式在实战应用中的需要来确定的。这就像书写用的文字,有的笔画多,有的笔画少。有时用竖、有时用横。十三势的每个势都相当于构成字的基本笔画和要求。而单式就相当于单字。所以,势是构成单式的最小单位和要求。例如,吴式太极拳的揽雀尾一式与杨式不同,包含了棚捋挤按肘靠进退顾盼等多个势;单鞭中的势就少一些。不同的势与不同的势的组合,不同数量的势的组合等形成不同的单式。
早年间的太极拳教学,是按单式独立操练的。所以,每一个单式都有特定的起势和相应的收势,也就是说各个单式的起势和收势并不都是一样的。
起势的起,原指练单式时,由静到动的第一个势。所以有的“诸侯”便称之为“太极出手”。
又因为单式的起势多用掤,故又有“太极出手掤为先”之说。不过,绝不可以仅仅以为“掤是向外向上的力”,掤是势,是迎,是沾;不仅有向外向上,还有向内向下,有单手双手之分,有正掤反掤之别。
过去学拳,你前一个单式没练到师傅满意的程度,就甭指望教你下一个单式。当你学会了两个单式,师傅才会教你中间的衔接动作,使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时你就会发现,前一个单式的收势和后一个单式的起势有了一定的变化。当多         个单式一旦串联成一个套路进行走架演练时,通常只在第一个单式开始时有一个“起势”。这个起势也常常被称为整个套路的“起式”了。不过,这个起式的内涵仅仅是指套路中第一个单式的开始,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起式”。
现代意义的起式是作为一个单式出现的。如“24式”中的第一个动作,“起势”:“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两腿屈膝下蹲,两掌轻轻下按……”
起式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陈微明的《太极拳术》中。这本1925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著作,在“太极拳式” 目录中有一个“太极起式”,而在正文中却又没有了“太极起式”,只有“揽雀尾”。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先看看他对“揽雀尾”的描述再说:
“向南正立,两足平行分开,与肩齐。眼向前视,两手下垂。此太极未动之形也。”
“两手毫不着力,向前向上提起,提与胸平,手心向下,两臂稍屈,不可太直,与腰同时下沉,左手转至丹田,手心向内,向前伸出(此即是掤),略与胸齐。右手同时向右向下分开,手心向下,五指向前,左足同时斜向前进。此时全身坐在左腿,右足伸直不动。左实右虚。”
由此,不难看出,陈微明对“揽雀尾”的描述,包含了现在流行的太极拳大多数套路的预备式和起式。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由国家体委组织编写的24式简化太极拳的“起势”,及傅钟文写的《杨式太极拳》第一式“预备式”和第二式“起势”,都起源于此。可见陈微明的这种开头,是现代流行太极拳起式的滥觞。同时可以看出陈微明在提出“起式”这个概念时,是有所顾忌的,否则说明他的思路是紊乱的,也不会出现目录与正文不符的情况。

[1] [2] 下一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下一篇: 王宗岳拳论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53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