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挤劲的实战应用(正文)

挤劲的实战应用

2009-04-25   中国太极拳网   陈志强
核心提示:作者拳照  挤劲是太极拳的基本技击方法。是太极十三式之一,也是太极拳技击八法之一。挤劲是一种进攻的劲路,发力点主要在身、...
  



作者拳照

  挤劲是太极拳的基本技击方法。是太极十三式之一,也是太极拳技击八法之一。挤劲是一种进攻的劲路,发力点主要在身、背、肩、肘、臂和手等肢体的外侧。是以螺旋缠丝劲为主,以腰为轴,运用时以身体催动手臂由内向外旋转逼迫对方抢的进攻重要位置,致使对方的接触点遇到螺旋劲被化解分开,丢掉重心失去平衡而跌倒。


  挤劲含有掤挤的意思,是指用单手臂外侧挤,也可用另一只手放在前手臂脉门上或大臂处合力由内向前向外挤发。挤劲时手臂要成弧形掤开撑圆,做到虚领顶劲,精神贯注,心气下沉,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合裆松胯,肘部要略低于手腕,挤劲时手臂不可伸的过长,如果手臂伸得过长,挤劲发力时着力面就会减小,进攻之力很容易被对方化解掉,或被对方引化跌倒,所以用挤劲一定要保持立身中正,上下合一。


  挤劲发力时还必须要进得对方身体,只有贴近对方身体才能充分发挥出身、背、肩、臂、肘、手和腰腿的整合之力。挤劲是向一个方向挤发,也是一种横排劲,发劲时要有黄河大海泛滥之势,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将对方连根拔起,致使被破坏重心无法抵抗而跌倒。但是要想用挤劲将对方连根拔起,还必须做到发力时,手梢节向上领,只有这样才能将对方连根拔起抛出。挤劲时还要做到下盘稳健、灵活,上身中正、放松,内含掤劲。挤劲在运用时如果加上步法一起用威力会更大,发人的效果会更好。但是在运用步法时脚下进步一定要迅速、灵活,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贴近对方身体,踏进对方中门,同时后腿迅速蹬地拧裆转腰催动身体带动手臂旋转将对方挤发出来。在进攻对方时上步要上的深远,前脚落地要踏实,后脚蹬地重心前移和挤劲发力要快,使对方猝不及防。进攻上步动作慢或动作表现过大,身体倾斜,手脚快慢不一,都容易被对方觉察,受制于人。拳论上讲:“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草”
。所以进攻时一定要做到步到身到,上下合一,内外一气,一进无有不进,一退无有不退,四肢百骸皆随,这样才将挤劲发挥到最佳。挤劲时一定要将力的落点发在对方身体重心的中心线上,这样就充分发挥出挤劲的威力,还不容易使对方化解掉。在挤劲发力时要注意对方身体的变化,不然力发出以后对方身体左右转动,使挤劲落空,反被对方控制。所以在进攻发力时要提前预测和观察到对方会旋转的方向,要预留好挤劲落点的位置和角度,随势而变,这样在挤发对方时,对方身体一动挤劲随其而动,正好将力落在其身体重心的中心线上。反之,如果没有预测和观察到对方的变化,不但挤劲落空,还会被对方控制,陷入逆境。挤劲的威力大,重力也大,所以发力时一定要小心被对方虚招诱骗引空,乘虚而入,要做到攻中寓守,守中寓攻,攻守兼备。在挤劲时还要做到身体中正,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NextPage]


  挤劲在应用时,是因对方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和太极拳技击八法的其它几种技法交替灵活运用,效果会更佳。假如:对方向我出拳击打过来时,进攻的力度过大,就避其锋芒,先采用捋劲顺其势将来力化掉,然后将对方引至身前,抓住空当,再突然向外挤劲发力将其挤出,达到避实击虚,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效果,此势为“捋化挤发”。假如:对方用捋劲引化我时,舍己从人,利用被牵引的方向顺势贴进对方身体,再用挤劲将其发出,此势为“挤劲破捋”。假如:对方用挤劲向我挤来时,利用身法和角度的转变,顺着对方挤劲的方向用挤劲来破解对方进攻的挤劲,达到挤发对方的效果,此势为“以挤破挤”。假如:对方用採劲将我手臂採拿住以后,我重心前移用被採拿住的手臂向对方身体用力的方向旋转挤发,将採拿之势破解掉,再顺势将对方挤发出来,此势为“以挤破採”。


  所以,只有真正掌握了挤劲,才能灵活运用到实战中,进可以攻,退可以打,招招可攻,势势可打,随心所欲,变化无穷。


  陈家沟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兼总教练
  陈志强


  电话:
13711237328

假如:对方用靠劲向我靠来时,利用身法和角度的转变,顺着对方靠劲的方向用挤劲来破解对方进攻的靠劲,达到挤发对方的效果,此势为“以挤破靠”。挤劲不仅仅是一种进攻的劲路,还可以把它当成试探劲来用,轻挤对方,使其暴漏虚实,然后才乘虚而入,或借力打力,或避实击虚。假如:轻挤对方探得虚实之后,离自己远就出手用掤和按等技法,离近就屈臂侧身变肘和靠等技法。挤劲威力很大,但关键还是要合理运用。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476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