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李氏太极拳养生健身内功心法(上)(正文)

李氏太极拳养生健身内功心法(上)

2008-05-29
核心提示:作者简介:马金龙,1934年生于北京,自幼酷爱武术,而太极拳更是一生当中之最爱。先从师高瑞周先生学习李式太极拳。后又跟随王培...
  

作者简介:马金龙,1934年生于北京,自幼酷爱武术,而太极拳更是一生当中之最爱。先从师高瑞周先生学习李式太极拳。后又跟随王培生先生习练吴式太极拳,为李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北京市武协李式太极拳研究会首任会长,中国武术七段;唐来伟1963年生于北京,1971年进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随吴彬教练习武。原北京武术队团体冠军主力队员,武英级运动员,现居澳大利亚)。

本套功法是演练李式太极拳的前奏,拳谚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不踢腿,等于冒失鬼”。在练拳之前,首先要做功,排除干扰和杂念,调整心态,运用以操带修的内功心法,达到心态平和,气血畅通,使各部关节、韧带、肌肉,预热放松。练拳的目的是养生健身,正像吴式太极拳名家杨禹廷先生说的那样:“练太极拳是‘先减后加”’——先减去自己身上的疾病,身体健康了才能练出功夫。这套功法的宗旨是有病先要祛病,无病才能健身。

这套功法包括:

第一部分:一、压腿(①正压腿、②侧压腿、③独立悠腿);二、下塌掌,走圈;三、搓摩两。肾:四、扎头按摩;五、蹲功;六、转膝;七、转夹脊;八、扑步压腿;九、弓步压腿;十、颠踵;十一、双抡臂;十二、循经击拍:十三、循经导引;十四、组合桩功;十五、空胸紧背;十六、舒肝健脾;十七、依水靠水养心功。

第二部分动转基本功:一、迎面腿;二、十字腿;三、侧踢腿;四、里合腿;五、外摆腿;六、风轮劈掌;七、弓步冲拳;八、进步挑掌;九、马蹦步:十、斜劈掌;十一、长蛇串竹;十二、虎扑子;十三、凤凰展翅;十四、龙形。

以上功法,适合各种人群练习,每个人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各取所需,有针对性地练习。这套功法经多年实践验证,对患有顽固性头痛、关节炎、颈椎病、神经衰弱、便秘、肠胃病、腰痛、胸闷、肾虚、心脑血管等诸多病症都有不同程度的预防和缓解作用。

以下为功法系统图示讲解:

第一部分

一、压腿

①正压腿:左腿抬起与胯相平,放在支撑物上,与右腿一腿远。支撑腿要直,脚尖朝前,身要正,被压腿向后坐胯,往前探身,双手握住脚掌,脚尖回勾,用下颏找脚尖,来回抻拉100次(如图1正压腿)。

②侧压腿:侧身直立,左腿高抬,放在支撑物上,与右腿一腿远。右脚尖外撇,向右转腰回头;将背后贴在大腿上,左臂放在左腿里侧,右臂上举手找左脚尖,脚尖回勾找小脑,来回抻拉100次(图2侧压腿)。

③独立悠腿:取独立式,将被压大腿抬平,小腿下垂,同时两臂向两侧抬起与肩平立掌外撑,目视前方,来回悠晃81次(图3独立悠腿)。压腿目的使韧带拉长,从养生讲,疏通阴蹻阳蹻二脉,从练拳讲,增强下肢的灵活性和功力。俗话说,“筋长一寸,力长十分”。另外悠腿能使膝关节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进行按摩,能缓解关节炎和预防关节痛。独立增强平衡力度,同时又锻炼了小脑。两臂平抬,双掌外撑,能缓解颈椎病变,能使颈椎发热,预防颈椎病。左腿操功完毕,再换右腿,程序相同。



二、下塌掌、走圈

常言道:“常吃素,多走路”、“要管住自己的嘴,要放开自己的腿”。脚是人身第二心脏,五脏六腑全在脚下,所以平时就要注意腿脚的锻炼。本功法吸取了八卦掌的下塌掌的动作,方法是:意想地上划一圆周线,8步一圈,大者不限。由乾位开始(西北),先向左转100至300步,根据天气而定,转到坤位(西南),做摆扣向回转,步数相同。要求立身下蹲,根据自己的腿功而定高低。不要,勉强,舌舔上腭,呼吸自然伸长。向左走,右脚走弧形,脚尖内扣、大趾落在弧线上。左脚直出也落在弧线上。脚尖禁止上翘。要平出远迈,双膝相摩,目顺左肩头远视(图4下塌掌、走圈),形似“鸡踏雪,马趟泥”。同时双肩相抱,肘微曲,掌心朝下,食指尖相对,指间自然分开。成一弧形,置于腹前,意想手心欲贴地,形似推磨一般。

要领:“空胸拔顶下塌腰,扭膝摆胯抓地牢”。胸空背自圆,气贴脊背,用后胸呼吸,头要正,颏收顶自提,欲想百会接天,颈椎自然疏直,腰要下塌,使腰落在胯上,两肋要松,收臀肛自提,膝胯随腰扣摆自如,五趾抓地。

作用:通过机械的方式对脚底进行按摩,会感觉脚下发热,逐渐传到小腿肚而达到膝关节。又以空胸、收臀、提肛而疏通督脉,使腰部发热传到夹脊。久而久之脏腑受益。对肾虚腰痛、颈椎病、关节炎等都有缓解和预防作用,可谓“任督经通百病不生”。走够数到坤位(西南)摆扣往回走,和左转数量相同到乾位停住,做捧气于小腹(图5捧气贯腹),作深呼吸三次,随动作呼气时口吐“吹”字,不要出声,同时意想两肾,“吹”通肾。



三、搓摩两肾

肾的位置在腰椎第二节下命门穴左右旁开1.5寸处肾俞穴(同身寸)。操练方法:取站式或坐式均可,双手松握拳,用食指根部至腕关节第四指骨内侧靠近合谷穴部位,对准两。肾横向螺旋往返搓摩81次(图6搓摩两肾):然后双手食指伸开合并用指骨对准命门穴下至长强穴,上下往返搓热为止(图7搓摩两肾)。

作用:肾脏为先天之本。中医讲:肾主骨、骨生髓、髓补脑,对身体的强弱至关重要,是道家修炼的关键部位,称为“命”。按五行说,肾属水,水能生木,木属肝,木能生火,火属心,火能生土,土属脾,土能生金,金属肺,金能生水,水属肾。所以说,肾脏强壮能带动其它脏腑健康,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相反,肾脏衰,就影响心脏,因水克火,心脏衰影响肺脏,因火克金,肺脏衰影响肝脏,因金克木,肝脏衰影响脾脏,因木克土,脾脏衰影响’肾脏,因土克水,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在练太极拳时,总是强调用腰带动四肢,拳论有“腰为纛”、“腰似车轴”、“命意源头在腰隙”、“一身之劲在于腰”、“刻刻留心在腰间”、“腰为主宰”等等,不管是从养生上还是从技击上讲,都是强调主宰于腰,说明腰的重要性。经常搓摩两肾,对虚劳赢瘦、面目黄黑、肾虚腰痛、梦遗滑精、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等多种病有缓解和预防作
用。



四、扎头按摩

人体的最高点“头”。属思维系统,人的行动坐卧和内心活动全靠大脑去支配,是最高司令部。是道家修炼首要部位,称为“性”,修性练命,性要自悟,命要师传,命好练。性难修。本功法以操带修,配合呼吸导引及发声。头部的锻炼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很多病都是由于头部而引起的,如颈椎有毛病能引起很多病变。许多与人体五脏六腑和肢体有关的穴位都在耳部和鼻梁区域。发内穴位,包括经外奇穴,有上百之多,可见头部的锻炼必须重视。本功的特殊性是以扎头的方式,使头部低于心脏。因日常生活当中体位多于直立,特别是中老年人,气血趋于衰退而推力不足,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和微循环障碍。通过强制性的扎头方式降低头位,再配上按摩有关穴位。来缓解毛细血管的堵塞,预防大脑缺血缺氧,达到微循环的畅通。但有的人怕扎头,自己就要掌握尺度,不要强行。



操练程序:

①两脚并拢,下腰扎头(图8扎头干洗面)。将双掌搓热,扶贴在下颏,往上经嘴、鼻、脸、眼至上额向两侧分开。经太阳、头维、耳回至下颏为一次,如此搓摩30次,称干洗脸。作用:经常干洗脸,对颜面抽痛、头痛目痒、耳聋耳鸣、目眩、口眼歪斜、中风口噤、口疮口臭、眩晕等多种疾病都有缓解和预防作用。

②体位不动,将左掌横置额头,右手压在左手背上(图9搓摩前额)。从左太阳至头维至右头维右太阳,往返搓摩30次。

③将双手鱼际穴搓热,对准眼的睛明穴(图10搓摩眼部)。经攒竹穴、瞳仁、承泣穴至鱼尾纹向上经丝竹空,再回至睛明穴,为一次,搓摩30次。

④将双手鱼际穴移至鼻孔两侧的迎香穴位(图11搓摩迎香穴),上下搓摩30次。

以上三式的作用,除了包括①式的内容之外,对鼻塞、息肉、喘息、浮肿、风动面痒等都有缓解和预防作用。

⑤将双手中指指肚并拢,贴在鼻尖处,顺鼻梁向上至额头发际,上下搓摩30次(图12搓摩鼻梁)。

作用:鼻体从上到下划分三条线,第一条线是鼻梁正中,从上到下包括9个刺激点:1,头脑,2,咽喉,3,肺。4,心,5,肝,6,脾,7,肾,8,前阴(外生殖器),9,睾丸、卵巢;第二条线,是鼻梁两侧,从中至下包括5个刺激点:1,胆,2,胃,3,小肠,4,大肠,5,膀胱;第三条线,在鼻梁两侧从根部往下共9个刺激点:1,耳,2,胸,3,乳,4,项背,5,腰背,6,上肢,7,胯股,8,膝胫,9,足趾。整个鼻梁区共有穴位37个。五脏六腑四肢都在鼻梁区,如果某点有痛觉,说明有病变发生。

⑥将双掌盖住两耳门(图13搓摩耳部)。向上搓摩经掌根搓过耳轮。再回撤贴压在耳背,将耳门折盖住往回搓经手心至手指尖,搓过耳轮使耳恢复原型再往上搓,往返搓摩30次。

耳的型状就是母腹内的胎儿,头朝下,腹在上。全身内外都在耳上,共有三十多个刺激点。中医针灸有耳针疗法。其分布的区域,如上肢的病痛,多反应在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耳舟区,如手指、腕、肘、肩、肩关节、锁骨、颈等。下肢的病痛多反应在耳轮上下脚和三角窝区,如脚趾、脚跟、膝、臀、坐骨神经点、前后阴、尿道等。躯干区:腰、背、胸、腹部病痛多反应在耳轮边缘及其高起处,如腰椎、胸椎、颈椎、以及腹、胸等。头面区:头面部病痛多反应在对耳屏、耳垂及其屏部的外面,如后枕、前额、上腭、下腭、面颊、下颏、眼睛、内鼻、咽喉等。胸腔区:胸腔内在病痛,多反应在耳轮脚之下的耳甲腔部,如膈肌、贲门、食道、口腔、肺脏、心脏等。其他对全身能起重要影响的器官多反应在对耳屏的边缘及内面,如皮质下区,内分泌腺、’肾上腺。对耳轮隐端,相当于交感神经索。由此可见耳部的按摩不可轻视。

⑦接上式。体位不变,将大指放在耳轮内上侧,食、中、无名指放在耳轮外上侧(图14旋拧耳轮部),同时握紧向内旋拧5至8次,再将大指放在耳垂外侧,食指放在内侧握住,两手同时向外抻拉5至8次(图15抻拉耳垂)。再将大指放在耳背后,食指放在耳门处,上下搓摩30次(图16搓摩耳背及耳门)。耳背可降血压,耳门可补肾。然后用食指尖在耳轮内各个角落捻摩一遍(图17捻摩耳轮内),再将食指尖放在耳腔向里挤压,然后猛拔出,进行3次挤压(图18挤压耳腔)。

⑧击拍头部,顺序:闭眼,用双手食、中、无名指指肚对准眼球部位,轻轻击拍30次(图19拍眼脸)。然后用全掌轻拍面部,由眼逐渐向四周扩散,向上、向外、向下散布到整个脸部进行击拍3圈。继续拍向头顶,右掌拍向颈椎根部。左掌拍向前额神庭穴(图20拍头顶)。然后右掌拍向头顶百会穴,左掌拍向左耳门上部,右掌继续拍至前额神庭穴。左掌继续拍至颈椎根部。再拍至百会穴,右掌拍至右耳门上部至颈椎根部,此为一周,要连续击拍3周。”

作用:头部的穴位上百数,很多病都可反应在发内头部。如头风疼痛如破、目痛如脱、泪出不明,颈痛不能转侧、眩晕、内障、颈强、肩背痛、巅顶痛、偏正头痛、腰背俱痛、头皮肿、发狂、脑虚冷痛、中风语滞、额颅上痛、目眩脑旋、中风舌缓、伤风、目眩反视、口眼歪斜等。如能每天坚持扎头击拍头部,对上述疾病都可起到缓解和预防作用。

⑨扎头梳发:用十指指甲尖端逆发方向进行梳头,先从颈后哑门穴往上梳至百会穴(图2l梳发),再从两风池穴梳到百会穴,再从额头到百会穴,直到大脑皮层梳热为止。之后将双掌从耳后把双耳折盖住耳门。使外界声音不能听,用双手食指压在中指上用力往下滑击枕骨(图22鸣天鼓)。感觉小脑内有鼓声(称鸣天鼓),要滑击36次。然后双手交叉,按压在颈椎部位(图23摩颈)。向左右进行搓摩,至有强热感为止。将叉手松开,用两大指按压在两风池穴上,向左右进行按摩30(图24按摩风池)。然后将双手大指肚移置颈椎两侧的大筋上,上下搓摩30次(图25搓颈后大筋,此处是通向大脑的六条阳经:手三阳、足三阳)。再将大指肚移在耳后下的天牖穴上,食指移置耳门处,上下搓摩有强热感为止(图26搓摩天牖穴)。最后顺摩喉部(道家称十二重楼),从廉泉穴到天突穴从上往下顺摩发热为止(图27顺摩喉部)。到此头部按摩全部完毕。

梳头的作用:能促使大脑皮层加快血液循环,增强大脑的清醒度。缓解大脑疲劳,固发生发,预防颈椎病和感冒,以及腰背痛降低血压等症。

⑩体位不变,用大指端部按摩解溪穴30次(图28按摩解溪穴)。然后将大指移在脚外踝的昆仑穴上,食、中、无名指移在内踝的太溪穴、大钟穴和水泉穴上(图29按摩昆仑、太溪)。进行碾揉,觉有麻感为好。

作用:外踝的昆仑穴属膀胱经,内踝的三穴属。肾经,三穴相距一寸远。对腰尻痛、脚气、腰脊强痛、大便难、咳喘目眩、伤寒手足逆冷、嗜卧、气逆烦闷、女子月事不来来即多、小腹痛等,都可有缓解和预防作用。动作演示冯金龙(待续)·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46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