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翻阅了2008年第06期“中华武术”杂志,其中有篇文章,谈到武术散打中鞭腿的防守与反击,文章并未给出实质性的相关技术内容;。所以,又勾起了我早想说,但又迟迟未说的话来。其实,鞭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心理上,对它产生恐惧,那才是真实的可怕。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员,就目前的训练方法,也有待向更深层次方面的训练,应不断充实和完善训练技术内容。如果仍停留在举杠铃和踢打沙包的基础训练,则仍有可能发生像被俄罗斯队员继续打败的不幸场面。下面我想就自己多年来,对习练摔跤、少林拳、截拳道、形意拳、太极拳所得到的一点体会,以及在实战和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几点我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对侧鞭腿的防守与反击:凡是习武者都知道,鞭腿的攻击力点,是在腿的前端部位;像高扫腿技术,由于运动路线较长,在起腿之前均会有所预兆;否则,扫腿时的速度就要缓慢,达不到攻击效果。在我国传统武术技击术语中有“起腿三分险”的说法;特别像高鞭腿技术,尽管击打威力较大,但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因素;对于防守者来说,如果针对性训练方法得当,是完全可以达到防守反击效果的。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对付方法,就是靠近对方,以进攻代替防守。因为,我此时身体成预备向前进攻的姿势,要是往前进步则为顺势,速度也较快,若是向后退让避防,速度肯定不如往前;假若我进攻时的效果不理想,也足可以起到打乱对方使用腿攻的意图,要让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压力,促使他不敢擅自使用鞭腿。
具体运用和练习方法如下:
(1)我可用前虚脚的近距离和灵活性,向前踹、弹、点踢对方的中、下盘,起到破坏和阻止对方拳、腿的进攻,如能再配合其它动作组合运用,效果会更好;关键是起脚要快。
快速起脚有两点训练方法:首先是附重训练,以一腿支撑身体,另一腿以脚面勾起一只哑铃屈膝往上提,上下反复多次练习,速度也要由慢渐快,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提膝速度会增加许多;其次是以一腿支撑身体,另一腿屈膝提起以最快的速度、连续向前弹踢。经过以上分解动作练习,起脚弹、点踢的速度和成功率,会有较大的提高。踹、弹、点踢技法,在实战中,运用非常广泛,希望能引起有关队员和教练们重视。(中、低腿攻击技术,也是李小龙的杀手腿法)
(2)进步拳打:我如以左虚步在前成预备势,右脚猛力蹬地,左脚顺势向前趟进一大步,右脚随之跟进;趟步同时,我用双拳猛力向前冲撞对方中盘部位,势如脱缰野马一样向前狂奔。此势为形意拳中马形的打法,实用性强,功效显著,形意门前辈善用马形者很多;另外,还可使用形意门中的半步崩拳、进步钻拳、截手炮和虎扑等打法,效果同样显著。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形意拳所特有的“趟步”功,只有先练好趟步功,才能在实战中见效果;形意门有“拳打三分脚打七”、“进步好似卷地风”的术语,这就是对“趟步”功的真实写照,而非指用起脚蹬踢技术。我相信许多人不会忘记,形意拳当年在京、津等地的显赫历史地位。
另一种打法是,如发现对方已起腿,而我只需往前进半步,以肩和大臂向前斜进,即可防在对方膝关节至大腿之间,对方腿攻的技术,就会失去作用;而我只需用两小臂往前挤靠,即可将对方放倒;但不可以用肩臂硬架防腿,以防发生不测。所以我认为,鞭腿不可怕,“脚打”是关键。
马形的附助功练法是:选一高度约与腰平的平行固体物,以两掌根抵在固体物上,如同在平地上练习俯卧撑;两臂屈肘时以两掌根猛力推固体物,使身体向上弹起,两掌同时要脱离固体物;然后身体再下落,仍以两掌根抵在物体上,身体下落时两臂需屈肘;再重复以上动作练习,直至力疲为止。发力时要使用寸力弹起身体,多体会用两掌推出时的发力;两掌虽为推出,又如同向前猛扑一样,要掌握运用好腰、肩、肘、腕、掌的协调性;此种发力练习与俯卧撑练习有所不同,希望在练习时能仔细体会。物体的高度不能过低,否则,便失去练习寸劲弹抖的效果,切记。趟步功练法,单从文字上较难领会,故不在此叙述。
(3)上步肩打:例如,双方均以左脚在前的预备势,我左脚微向前进步,紧接着右脚过左脚向前上步;上步同时,两臂微垂肘、两小臂向上、随上步向左转身之势,用两小臂往左侧格挡对方的拳臂,以防护自身上盘免受攻击;同时,用右肩顺势靠打对方身体上部,一击可使对方失去平衡而倒地。此种打法,属于传统武术中的典型打法,内家拳者善用此式,我本人在实战时经常运用,技击效果非常好。因为鞭腿的攻击点在远,而我上步近身,即可避开鞭腿的攻击点,又可利用上步近身时,以肩靠打对方;对方意欲用腿攻,此时身体重心必然不太稳,而我上步时所使用的是旋转惯性,一击可使对方重心不稳而败北。上步肩打,用法多样,在实战中可以广泛运用,关键是先要如何熟练掌握好身体的协调性,以及怎样能提高两臂的云化劲。
具体练法是:左右两手交替做太极拳的云手动作,然后再以两手同时向一个方向做云手势;先以定步练习,然后再练活步云手;此为空手练习,主要是练习体会云手时身体的协调性。然后再练抱揉太极球功,仍然先是以定步练习划立圆或划“8”字形弧圈,再练向前走“之”字形活步、抱球仍做划“8”字形弧圈,球体重量也要逐渐增加;假若体重为75公斤,球体重量能达30公斤以上,此时的“云化劲”已属相当可观;另外,形意拳中的鼍形练法与太极云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效果;这种内家拳所特有的“云化劲”,在贴身搏斗时,功效却非常显著;希望习武者,能细心体悟它的深层次涵义。
另外,散打中常见队员,在抄抱对方腿时会滑落,这显然是腕部力量较弱、以及手掌第一二两节指力不够所造成,形成不了“指如钢钩”的勾力,所以往往抄抱不成功。
具体练法是:可选两只钢球用单掌旋转,如同练习健身球(又称功夫球)一样,以增加腕力和手指前端力量;例如,一个队员身高在175厘米,两只钢球总重量逐渐能增加至16斤以上时,此时腕力与手掌的托劲和一二指节的勾力,会有显著提高(我本人身高175厘米,已能旋转两只总重量24斤的钢球,体悟较深)。此式为传统功力练习,练法简单,效果确是非常巨大,希望习武者能珍视。
以上几种功力练法及实战技术,几乎都是属于内家拳范畴,要年轻选手们理解掌握,可能有点难,但是,外国选手若想要熟练掌握运用,也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要选择具有一些“特点”加强训练,应充分发挥我之长,以击彼之短。以上所述,“练与用”均较简单实际,更是我多年来的练习体会和在实战中不断总结的经验;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决定把它整理出来,以供习武者参考借鉴。
(本人身高175厘米,年轻时体重75公斤、现为80公斤,年轻时能连续抓举200斤重杠铃十多次,120斤重的小口坛、单手能连续抓提三十多次,是属于典型的力量加速度形身材;而对太极球和功夫球锻炼,却非常偏爱和推崇)
欢迎社会各界朋友与我联系和交流。
尚派形意拳——南京、江苏推广传播人 陈根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