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陈鑫太极拳理论中之“无极”、“太极”与“虚灵”臆解(正文)

陈鑫太极拳理论中之“无极”、“太极”与“虚灵”臆解

2008-07-19   本站原创   景扶明
核心提示:   陈鑫(1849 1929) ,著名太极拳理论家,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等著述,是陈氏太极拳的一次全面总结,当今武术界对他的思想一般...
  

 

  陈鑫(1849 —1929) ,著名太极拳理论家,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等著述,是陈氏太极拳的一次全面总结,当今武术界对他的思想一般都比较熟悉。太极拳也是一门入静修持功夫,但是就我们经常提及的无极、太极,若从实际修持角度看,基本含义是什么,虚灵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身状态,却都未见论及。本文就这两个问题从修持角度做一简单评价。

  1  无极而太极的真实含义

  讨论太极拳必须先要提及“无极”,因为无极是练太极拳有素者打拳时要先进入的一种身心状态。道家和明代儒家都推崇无极为一种清净无念的超沉静心态。道家认为,入静至极的先天无极心身状态,必然会静极生动,阴极阳生,导致真气萌生、灵感欲发的太极心身状态。所以讨论太极必须要讨论其母体无极。无极实质上就是入于深静,无一毫杂念扰动的特殊身心状态。陈鑫是这样论述无极状态的:“心中一切无所着,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其说法与道家儒家同出一辙,显然他是在说这种无念、无执、主客冥合、内外一体浑然的高级入静境界,实在难以形容,就用无极来做比喻吧。他说的“心中一物无所着”,就是不在心中存放任何东西,心不执着于任何事情,因为有了任何的执着,都可能会失去平静的心。这与古代日本武道理论的“心无置所”非常相似,即一种不动心的智慧,不执着于任何处所的流动灵活的空心。无极内心景象,实际上就是练功或练武的最高修养、修持功夫境界,可用返本还原、平等圆融八个字来形容之。所谓返本还原,就是指逐渐回复到入静状态这种无念的先天本源固有生命状态,这也是人体最佳功能态。所谓平等圆融,就是指在高度入静的心身状态中,心中没有任何二元对立的东西,对立和差别完全圆满融合于一体,小我与大宇宙完全融合。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心理生理疾患和现代文明病接踵而生,而太极拳做为健身祛病和涵养性情、开发智慧的良好方法,其作用愈来愈大地显示出来。太极拳治病强身的机制便是通过忘我静心的练拳,使原来亢奋的病理兴奋灶得到

  抑制,使平时执着太紧的显意识真正得到放松,使潜意识应当发挥的潜能作用发挥出来,使人体固有自动调节系统的作用发挥出来。打太极拳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放松,第二步就是学会自然入静,自然入静不是意念求静,而是由放松的专注动作到忘却专注动作,进入无一毫杂念扰动的入静状态,所谓治病健身之功用,概是进入这种状态方能真正起到。保持并深入这种状态,就能到达“心中一念无所思,一念无所着,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的无极甚深入静状态。这也是练太极拳者一步一步提高而要达到的高级境界,亦即陈鑫所言“运用在心,此是真诀”“, 运化全在一心中”,而不仅是单纯的习练动作和技击就能全部代表的。

  什么是太极呢? 就是说在入于深静的无极身心状态下,内环境必然要开始微妙转化的时机,静极将要生动、阴极将要阳生、真 将要萌生而未生之际,灵感将要勃发而未发之际。具体到太极拳而言,就是指在深入静心的状态中,体内有了一种特殊的真

  气感应,这时开始打拳,效果最好。当然,无极太极作为一种理想的高级入静境界,一般初学者亦不宜盲目追求,但了解无极和太极的真义,还是必要的。我们再看看陈鑫对太极的论述:“太极者,生于无极也。阴阳由微至者,循环无端,即其生生之机也镲打拳上场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盈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此时壹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形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就是说在本来无极的身心状态下,其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的真气和灵感虽寓集却尚未成形,这个重要时机和状态,就权且称为太极。在这开始打拳的最好时机,一点非自然、强为的痕迹都没有,显示了极大的自然智。将无极状态过渡保持到开始打拳并贯穿整个打拳过程,也就是太极。陈鑫又说:“太极不过阴阳之混沌耳。”“惟自有形造至于无形,而心机入妙,终归于无心而后可以言拳,可见拳在我心,我心中天机流动,活泼泼地

  触处皆拳,非世之以拳为拳者此也。”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所谓无极而太极都是说的一种功能状态,这种功能状态的特征就是心空,因为这时心脑蕴含的信息量最大,所以又称真空含妙有,或叫寂然不动衔接感而遂通(按道家和儒家所言,无极相当于心体寂然不动,太极相当于感而遂通) 。在这大脑信息高度有序化的最佳功能状态中,感觉亦异常敏锐,反应亦异常灵敏,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微细感觉反应和“心中天机流动,活泼泼地触处皆拳”,皆是这种最高技击境界的真实写照。

  2  心脑虚灵是习拳关键

  欲臻太极拳上乘境界,首在自心的虚静空灵。陈鑫说:“且心一虚,则全体皆虚,惟虚则灵,一有所着,则不虚不灵,惟静以持之,养其诚以至动静咸宜,变化不测。”他这里说的“惟虚则灵”,乃指练拳高境界的切身感受,相当于老子“致虚极,守静笃”,是一种甚深的入静状态,而不是勉强有为的意念求静。强用意念求静,难以做到心的虚空,必须要撤除意

  念,自然地入静,方能做到心脑虚空。心虚空就必然入静定,入静定则心身必然就灵。由于大脑真正处于虚空的状态,自然的状态,处于无念、无相、无住、无执、无染的虚灵状态,这时除却了思维的负累,思维便呈高度单纯集中的沉思或冥想境界。这时知性

  活动停止,连耳目感官也由外通转向内通,大量闲置的脑细胞被激活,协调工作,形成很高的相关性和高度的有序化,导致思维能大幅度跨跃,机体反应异常敏捷,而内外各种刺激作用的干扰则被抑制,使大脑活动进入最佳状态。陈鑫还说:“有形归无迹,物我两相忘”“, 周身混沌,极其虚灵,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由气生,气自有神,周中规,折中矩, 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他这里说的物我两忘云云,显然是庄子的坐忘功夫。所谓坐忘,就是指入静而内心忘记外界一切东西,甚至连自身也似乎忘记而不存在了。恰如王船山所言:“坐忘则非但忘物,而先自忘其吾。”就是说首要在破除深层意识中对自我的执着,因我执最难破除,吾执一除,其他都好办了。从入静的角度看,不仅是庄禅合一,而且也是儒道合一的,进入了虚静功能态,保持着深入静定的状态,实际上就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最佳状态,因为运动灵感在身心自然静定,无私无营的本体感应中才易

  迸发,在心空的状态中,可扩大、延伸感知功能。不仅有空虚灵的真切感受,而且在练拳或竞赛中所做出的直觉反应,自然也都合规中矩,不必刻意求工而自然合乎客观之道,都是当时应做的最恰当及时反应。

  当然,陈鑫讨论最多的还是如何达到虚灵境界。他认为这要靠平时积累的修养功夫,就是以直养而勿害这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即“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另外,用意念过度,显然易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而完全不用意念.对初学者来说又是难上加难,为此他引用孟子的话做了折中的解释:“平居去其欲速之心,如孟子所言:‘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焉。’临场先去其轻浮慌张之气,清心寡欲,平心静气。”就是说,先要去其求胜、求最高境界之心,打拳时要隐约有点恭敬练拳之心,“必有事焉,”乃一念提起,而“勿正”即万缘放下,丝毫无一欲正目的;至于“勿忘”,即惺惺而不昏沉,“勿助”无为

  而为,亦即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驯至并耕耘之念亦无之,但只管保住灵明、惺惺不昧。先要涤除轻浮躁动之心,收心后自然就清心寡欲、平心静气。总之,陈鑫太极拳理论理通儒道,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仅对其涉及修心的内容做了一点浅解,讨论了无极、太极和虚灵这几个问题都是就入静状态而言的。所谓无极,不过是指入静到了极深境地、当时无意念活动的一种身心状态。所谓太极,是无极状态的延续,静极必然产生内动,心脑的混沌态必将产生灵感,而这将生未生之际和这种状态之延续的重要时机称做太极。所谓虚灵是指心脑空虚,是一种入静境界功夫,入静或练拳确实有素者都能切实体验到。进入这种虚静、空灵的状态,就是人体最佳功能状态。

2002年04期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作者:景扶明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303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