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怎样才能学好太极推手(二)(正文)

怎样才能学好太极推手(二)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牛胜先 ??学太极拳要克服挺胸、撅臀、提肚、憋气这五大毛病,学好太极推手除了克服这五...
  
                    牛胜先

??学太极拳要克服挺胸、撅臀、提肚、憋气这五大毛病,学好太极推手除了克服这五大病外,还应克服顶、偏、丢、抗这四大病,这四病不除学不好太极推手。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顶的问题?顶是太极推手所用的技术语,和打太极拳的头顶劲是两回事。太极推手是技术性很高超的技击运动。因此,初学者容易错误的理解,认为太极拳是力量的较量,是有力量就行,谁力大,谁先下手,谁就胜的运动。因此,一搭手就想以力欺人,白话讲,两人较劲。这种较劲,因为没有技术,结果必然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或者两人力量相差无几,都以本力顶住,这叫做生顶、硬机、死顶,待两人都没力了,结果是两败惧伤。如果双方都会推,而且技术、劲力、体得基本相等,这种顶就不是生顶、硬顶、死顶,因为他们都有技术,实力差不多,谁想赢谁都比较困难,最后的胜利是谁有耐力,谁有毅力,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赢。这也称之顶,就如同巴西和阿根廷的一场足球赛一样,比踢成0比0、1比1、2比2等等,这也是顶。

??如果一方会推手,一方不会,也会出现,一方凭技术,不管是该攻不该攻,反正对手不行,错攻也能胜,这错就是顶,因为推手是以小劲破大力,以巧劲破拙力,以柔克刚的技术,学推手主要是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要想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就必须克服顶立大病,此病不除,难以学好推手。

??1.怎样才能除掉此病呢?

??(1)多在四正手上下功夫,互相在四正手上问劲、化劲、练的不管对方从上、从下、从左、从右、从中、从后、来劲攻击,都能从容化掉,顶的问题,就称基本克服了。

??(2)是偏,应该是“扁”或者是“瘪”字,力复合其推手之意,这是太极推手中之术语,偏就是保持不住自己的立身中正。如偏前、偏后、偏左、偏右、偏高、偏低都是偏。如果是扁、瘪那就是手上、身上、掤不住、撑不圆、瘪、愣等。这都是初学太极推手之大病,因为有这些明显的毛病,均可给对手乘机,这些毛病是对方求之不得的机会,因此要想练好太极推手,必须克服这些毛病。

??(3)丢:什么叫丢,这是太极推手的技术用语,实际就叫丢手,该打时错过良机丢手;对手向自己进攻时出现明显的漏洞,自己没借上对方的劲,丢手;把对方要偏了、瘪了、扁了、没扑上手,丢手;对方向自己进攻,自己没掌握化解之机,丢手,当然还可以在举些例子,我觉得举这几个,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要克服丢手之病,有二:一是多在四正手上下大功夫,研究抓住机会怎么办,真正反机会练的能抓住,有多少机会能抓住多少机会,由抓不住到抓住,由抓住,但抓的不漂亮到抓的严丝合缝,不老不嫩,就算克服了此病之一;二是在自己不得力的地方下功夫,比如扑不上手,那就专练扑手,化不掉对方的来劲,那就专门练化对方来劲,练的只要把对方要起来就能扑上手,由扑的不得力到扑的得力,为基本合格;由化不掉对方的劲,到练的来劲就能化,而且化的恰到好处,此时丢手之病就算基本克服了,再去提高。

??(4)抗:抗也是太极推手之术语,抗和顶这两个字究竟有什么区别,我文化水平有限,难以下一个明确的理论。在太极推手中“抗”也是一种多见之病。如在推手中明明打不动,而硬是要打,就是抗;明明化不了对方之劲,手上身上的感觉不足,硬是要化,这也是抗;走不了的劲,硬是要走,也是抗;被对方逼得已经站不住脚了,还勉强还手,搡对方,这也是抗,这和有意识去练不同,有意识的去练那就是明明打不动的,也要去打,练得打动了,功夫就长了;对方的劲明明化不了,练的化的了,也是长功夫了;明明走不了的,练的能走的了,也证明长功夫了。后者和前者有原则的区别,前者是主观产生的抗,后者是为了解决自己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专门去练,练的能解决了,就是进步。在两人推手中,尤其是对抗赛时,抗的表现尤为突出,除病不除,练不好太极推手,解决抗的问题,还应是在四正手上去找,如同我讲的后者,有什么样的毛病,就抓住不放的去练,真正练的克服了这些毛病为止,久而久之四病皆除,使推手的水平提高一大块。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41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