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怎样练好太极拳(正文)

怎样练好太极拳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怎样练好太极拳,它与健身有什么关系?根据我的体会,试作如下技术分析。1、松静圆活  松静圆活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和基本方法...
  

 

  怎样练好太极拳,它与健身有什么关系?根据我的体会,试作如下技术分析。

1、松静圆活

  松静圆活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和基本方法,对于其它要领的掌握起着一定的保障作用。

  松,体松,是要保持全身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都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使其不受任何拘束或压迫。太极拳的松是舒松,不是松软无力,而是在自然活动稳定状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尽量放松。但是,头部虚领顶劲和脊柱要保持自然正直,才能使躯干与四肢舒松自然的活动。总的来说,该松的一定要松开,该紧的部位也要保持自然状态,按照动作要求,务使姿势正确。

  静,是心静。在练拳时思想上尽量排除一切杂念,无论简单动作或复杂动作,也不论姿势高低,心理上总须保持安静状态,使精神贯注到每个动作当中,这样就能使大脑思维专一,使局部单一动作引起的精神疲劳得到缓解和消除。由于利用意识引导动作,从而使呼吸变得均匀修长,使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密切结合。取得全身上下内外兼顾的锻炼效果。

  圆活,是指行拳时要自然,衔接合顺。分、抱、云、掤、捋、挤、按、领、挑等掌法变化,臂部不仅要保持自然弯曲,运动的路线也要按不同的曲线不断转变。下肢也要保持自然弯曲,重心稳定,似展非展,曲中求直,使动作圆活不滞。在动作要领上要特别注意以腰脊带动四肢活动,体会转臂悬腕,松肩垂肘,神气鼓荡。练到姿势优美处,恰似杨柳摆春风。

2、虚领顶劲

  太极拳对头部姿势的要求是自然上顶,头颈随着身体的位置方向而转换。拳经讲,“满身轻利顶头悬”,就是要头部领起,周身关节放松,防止颈部肌肉硬直。现在学习工作节奏加快,低头伏案工作的人员,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日已久,可导致颈椎病。坚持练太极拳,就能减缓和治疗颈椎痛。

3、随眼与定眼

  视力和视线称为眼神,它与精神活动紧密关联。太极拳中有“随眼”和“定眼”之说。“随眼”,是眼神要随着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定眼”,是静势亮相时,眼神注视一点,并尽量注视远方。行拳时眼不可斜视,也不可上下左右乱视,必须手眼相随,必须凝神注目,心神合一。太极拳的眼法是宝贵的眼保健法。“随眼”和“定眼”可以使紧张的神经得到缓解,眼部肌肉得到放松,视力得到恢复。

4、含胸拔背

  太极拳要领说“含胸拔背”,意即行拳过程中,要避免胸部外挺,但也不要过分内缩。背部肌肉要随着两臂的伸展,尽量舒展开,同时,胸部肌肉也要自然放松,这就有了含胸的意思,背也有了拔的形态,从而免除了胸肋间的紧张,呼吸调节自然。胸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使气上涌,不利于导气下沉,对血压和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5、松肩垂肘

  太极拳要求松肩垂肘,肩与肘两个关节要放松,并有意识的向下垂沉,伸展应适度。如果手过度的向前引伸,容易把臂拉直,达不到松肩垂肘的要求。过分屈肘,又忽略了向前延伸,形成夹肘现象。动作时,肩肘部要保持一定的弧度,这样才能做到连绵不断,松而不懈,稳而不僵。

6、腰为主宰

  太极拳要求身体中正安舒,要做到这一点,腰部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拳经讲,腰为轴,刻刻留意在腰际。说明腰是身体转动的关键,对全身动作的变化、调整和稳定重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行拳时,无论进退旋转,凡由虚逐渐到实的动作,腰部肌肉放松,向前抱小腹。由于动作的挤压,形成腹腔内脏及肾囊韧带和脏器紧张,随着动作由实变虚,内脏挤压逐步得到缓解放松。所以,太极拳运动是对内脏自我按摩的运动。

7、步随身换

  太极拳步法的进退变换和周身稳定,两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求随部动作要正确、灵活、稳当。操练时应注意重心移动,脚的放置,腿的弯曲和步幅的大小等。总的来说,腿部活动要求松胯屈膝,两脚轻起轻落。前进时,脚跟先着地,后退时,脚掌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横步时,先动脚尖、脚尖、脚掌,后动脚跟,逐渐落实。

  行拳移动重心时,弓步腿的弯曲,应该在脚朝前踏实后,膝盖与脚尖应保持方向一致,膝盖不能超过脚掌涌泉穴,后坐步时,注意腰、胯、膝放松,尾闾骨应与脚跟相垂直。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通体松软论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40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