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从“闪赚腾挪”说起(正文)

从“闪赚腾挪”说起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武术经历了漫 长的发展历程,如同任何一门传统的文化门类一样,经过长时间的选择...
  

                     

  武术经历了漫 长的发展历程,如同任何一门传统的文化门类一样,经过长时间的选择、积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术语体系。武术术语有些是技术性的,有些是理论性的;有些只属于某一个或几个拳派,有些则是整个武术界所通用的。总的来说,它的结构庞杂而零乱,规范程序远不能与中医药、书画、戏曲等传统文化相比。这与武术自身的某些先天性弱点有关,也与历史上武术所处的文化层位每况愈下有关。总之原因很多,一时难以尽述。

  尽管武术术语的总体状况欠佳,但它仍是武术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体现了武术作为一门传统学问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是我们研究武术文化发展演变的重要依据之一。直到现在,一部分传统武术术语仍然保留着原创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对武术术语首先应采取爱护与慎重对待的态度,不能因为它的"庞杂"而轻易加以否定,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另搞一套取而代之。
令人遗憾的是,近代以,武术术语 的境遇也远远比不了中医药、书画和戏曲等。在武术界,似乎还没有人认真研究过武术术语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主管部门不予重视,一切任其自生自灭。上世纪50年代末,为推行“竞技武术”体制,主管部门也曾经注意到武术术语“不统一、不具体、抽象得使人难以捉摸的缺点”,提出:“为了适应群众性武术运动的开展,编定一套简明、确切、统一的术语是十分必要 的。”于是,曾以国家体委武术科的名义出版了 《长拳基本动作和应用术语》一书。但,这仅限于所谓“长拳”,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术语取自传统,大量的是新编新造,着眼点主要在套路表演,“练打结合”的特点得不到体现,风格便明显向体操、舞蹈靠拢。应该说这项工作对以后长拳套路的教学和“竞赛”类武术的普及也积极作用,在武术界产生了深 远影响。然而,这套术语的编定主要是为推行“竞技武术”服务的,这个目的达到了,主 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就没有兴趣继续深入下去。这一放就是40多年。被搁置在“竞技武术”以外的民间武术,长时间遭遇冷落,术语传承一仍其旧。于是有些传统术语悄然消失了,有些则在口语相传中以讹传论,久而久之,积非成是。有些民间拳家和拳种,受自身文化位低下的局限,便逐步接受了新编“长拳”术语,在所谓“祖传”谱词中混 进许多新编长拳名词,搞得新老混杂,不伦不类。

  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有过大规模的武术“挖整”工作,一时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平心而论,当时“挖”字上用力多,“整”字上用力少,更谈不到对武术术语做系统的研究和整理了。研整工作需要较高的武学素养,更需要有耐得清冷寂寞的治学精神。急功近利之风弥漫武坛 ,胡编滥造和辗转抄袭是钓名射利的“绝招”,于是“挖”出来的“成果”只能束之高阁,尘封在无尽的岁月中。近此年,为适应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有关部门和为其倚重的“专家”们,在不断花样翻新出各种“规定动作”、“规定套路”的同时,也以“长拳”术语为基础,翻新出若干新名词、新术语,然而大都是豆腐三碗、三碗豆腐之类,词义浮浅、乏味,与源远流长、文化载量深厚的中华武术并无多少关系。

  我曾经多次讲到当代武术的浅薄化问题,在我看来,武术术语的浅薄化就非常显著。我谨以“闪赚腾挪”一词的变化为例,试加伸论。
     二
  “闪赚腾挪”是中国武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起源甚早,寓义精深,一起码被许多传统武术门派所洞沿用。奇怪的是,在当代官办武术的一系列权威论著中,这个词被改成“闪展腾挪 ”,它成了所谓“长拳”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字之改具有典型意义,值得深究其故。

  闪赚,本义是诱骗,是运用自己身体和兵器的变化引动对方,然后乘机施以出其不意攻击。“赚”字,除了通常的“赚钱”的“赚”之外,另有个诳骗的意思,这在元明戏曲、小说词语中多有所见。被认为是宋元人临摹唐代王维的名画《萧翼赚兰亭图》,此处的“赚”就是骗。元人杂剧有一出戏叫《赚蒯通》,第三折云:“不想差一使去,果然赚得韩信回朝。”这都是比较有名的例证,读者可以翻翻《辞海》等工具书。把“闪”和“赚”两字合并起来,则只出现在武术中,它具有鲜明的武术术语属性。至少在明代,这个词就已经在普遍使用了。在河北、天津的口语中,“赚”字在用为“骗”的同义词时,往往读作“钻”,老百姓往往把骗人叫做“赚(钻)人”,听上去很生动、很传神。

  明代武术文献中,“闪赚”先是主要出现在枪法中。唐顺之《武编》卷前5《枪》中所载六合谱,是现存明代六合枪谱中最早的一种,唐是戚继光的师长辈,在枪法上曾指点过戚。他的《武编》成书应在戚继光《纪效新书》之前。其第一合是“梨花摆头”,谱云:“头一合枪:先用圈枪为母,后用封闭捉拿救护,闪赚是花枪,名色叫做梨花摆头。”第一合以下,其他五合的多数都有闪赚枪法,显然“闪赚”既是一个战术概念,它的练习程式就叫“闪赚(是)花枪 ”。戚继光《纪效新书》的枪法主要取自杨氏六合枪,枪谱与唐氏略有不同,但所用术语则与唐顺之枪法多相合。戚氏第一合是“秦王磨旗”,谱云:“先有圈枪为母,后有封闭捉拿,梨花摆头救护要分明。里把门,外把门,闪赚是花枪。名曰秦王磨旗。”以下五合中,都有“闪赚是花枪”,这是戚氏六合枪与唐氏不同的地方这一。关于“闪赚花枪”具体的练法,与本文主旨无关,我们且不做讨论。简言之,六合枪中的“闪赚花枪”多数属于救护枪法,主要程式是“梨花摆头”,实际就是一种虚虚实实的诱骗枪法。戚氏枪法的“苍龙摆尾势”正是它的本势。该势谱云:“乃掤退救护之法。电转风回,惊散梨花关赚。”戚继光《拳经》中没有出现过“闪赚”一词,但相近的词 ,如“闪退”、“闪惊”之类不一而足。

  腾挪是指步子的移动,“腾”字用得很传神,显出武术家步法的轻捷灵巧,所谓“前窜一丈,后退八尺”。这个词被引伸为处置事情。明人沈榜《宛署杂记》卷17载:“处置曰活变,又曰腾挪。”我以为这个词应首先出现在武术中,然后才被引伸到其他方面。《辞海》的解释便是如此:“指拳术中的窜跳闪躲的动作,引伸为借故逃避责任或玩弄手法。”但它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暂时还说不上,不过明代就已经被用为武术术语。戚继光在《长枪总说》中曾说:“非简无以解乱分纠,非疏无以腾挪进退。”《拳经》未见这个词,但有“挪移脚步”的说法,与枪法的“腾挪进退”很相近。

  将闪赚与腾挪合并为“闪赚腾挪”,显然是武术术语滋衍蔓生的结果,是一个进步,标志着武术理念在不自觉地走向整合,走向规范。这个合并完成于何时?犹待今后进一步去研究。仅据目前所见的资 料,在清代“闪赚腾挪”已被武术界广泛使用,成为南北拳家耳熟能详的共用词语。清人袭炜《巢林笔谈》卷1《习刀自豪》条载:“予少好武备,尝窃前人刀法,静观而私演之。大 用避为击,手眼快,身脚 轻耳。因系铅于足,久之解去,超逾颇便。然法不指授,终是死法。丙年冬,有客从北京来,与予讲论刀术,与旧说无以异也。遂习之,略知腾纵闪赚、斜提直刺之法,而功疏力拙,技卒不成。”

  龚炜是康熙、乾隆年间的人,他所说的“丙午”,应是乾隆五十一年。腾纵与腾挪稍有区别,但词 义是相同的。清代张孔昭的《拳经》作“偏闪腾挪”,他有一段很值得一读的讲解:“问曰:弱可以敌强,何也?答曰:在偏闪腾挪。偏闪空费拔山力,腾挪乘虚任意入。让中不让乃为佳,开去翻来何地立。”“偏闪”可以理解为斜闪,也可以理解为骗闪。总之是说弱的一方应积极运用偏闪、腾挪的战术以求胜算,也就是充分利用空间,在进进退退、虚虚实实中消耗对家,伺机攻敌,这就是“让中不让”。“让中不让”四个字用得很妙,耐人玩味。

  至于民间传抄的拳谱中,“闪赚腾挪”四个字就很常见了。80年代武术“挖整”时,山东烟台捐献了一本《螳螂拳谱》的抄本,署名崔彭年撰,时代不详 ,现藏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该谱对“闪赚腾挪”有专门解释,我们抄引在下面:“闪者,如灯炸目瞬,见像而化,杳无可寻。掌拳肘膝,俱宜用之。若只作闪躲,则辜负此字矣。赚者哄也;腾者搁也,挪者移也。俱有闪字在内。”显而易见,这一个恰当的解释,显露 了作者深厚的武学功素养。作者特别强调“闪”字的蕴义:一是不能仅仅理解为“闪躲”;二是四个字里“俱有闪字在内”,真可谓画龙点睛之笔。这个拳谱的抄本多有流传,我已见过多种,可惜传抄已久,不免多有字句上的错讹脱漏。去年,我在河北省琢州偶遇老友于海先生,他是当代有名的螳螂拳家,我曾跟他提起这个拳谱,希望有人担当起整理出版的责任,以广传播。于海也深有同感。
  清代传存下来的拳谱中“闪赚挪腾”多有所见,篇幅有限,我不再一一举述,谨提供一个拳谱的图文聊供读者参考。

  如上所论,“闪赚腾挪”是一个源渊有自、义理深长的古典武术术语,说实在,如此经典的术语,在传统体系中并不算太多,值得珍重,值得继承下来。然而,在当代武术管理 部门组织编写的一系列权威著作中,却统统被成“闪展腾挪”,将这个主要属于格斗技战术范畴的术语,变成所谓“长拳”的演练风格。这一字之改使 它马上变了味,甚至是变了质,变得词义含糊,味如嚼蜡。这个变动始自何时?一时难以确言。我的记忆里,始作俑者是1961年出版的体育学院本科通用教材《武术》。我手边没有这个本子,只能以1978年版《武术》为例,因为78版是61版的增订版,两 书一脉相承的,差别不大。该书第一章第四节《武术内容和分类》中,在谈到“长拳”时有这样一番话:“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捷有力、节奏显明,并包括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和起伏转折等动作和技术的拳术。”

  这段话论述被后来多次修订再版的《武术》所沿用,如1990年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武术》第一章第三节《武术的内容与分类》,就是同样写法,差不多一字未改。而这个'90版的教材,直到1997还在继续印行。总之,在当代武术界,作为高校通用教材的《武术》,有着无庸置疑的权威性,发行进量之大,影响面之广,堪称无与伦比。正因为如此,它的许多观点也被官颁的各种武术教材所因袭,被“竞技武术”体系奉为教条。所以,“闪展腾挪”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术语早就广为流传,变成人人知道,人人引用的武术术语。甚至还有人发挥出以“迅速向右左闪展”为 主要特征的“闪步”,如此等等,令人啼笑皆非。

  当代武术的浅薄化趋向至今并没有得到真正遏止和纠正,关键原因是误导,是一误再误而不肯虚心听取批评意见,是主持其事者对武术所知太浅,武学根柢太薄。听说《武术》要再版,要做必要的修改,我想,是该认真清理一下了,至少有些明显带笑话性质的错误要改掉。此外,诸如“闪展腾挪”一类的词语也要改一改,要还原其本来面貌。总之,希望珍重传统成就,不可以乱改乱编,殊不知一字之改往往谬之千里!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下一篇: 通体松软论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40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