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关于太极拳之“九曲珠”(正文)

关于太极拳之“九曲珠”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王宗岳在太极拳行功论中讲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这一太极拳的高深境界对于我们众多的练拳爱好者们来说是非常困惑的。...
  

    王宗岳在太极拳行功论中讲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这一太极拳的高深境界对于我们众多的练拳爱好者们来说是非常困惑的。什么叫“九曲珠”,怎么才能练到如此的功夫层次呢?

    前些年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它介绍了一位太极拳前辈讲过:“九曲珠”是将人的肘、肩、膝、胯的八个关节与腰共成九个大的关节,经过太极拳的不懈练习将九大关节练得灵活圆润以内气贯穿而形成为“九曲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讲的是有道理的。但是,在长期练习太极拳中,由于个人理解不同,因此所得感受也不相同,下面就我个人练拳对九曲珠的体会见解略谈一下。

    太极拳在行功走架和招熟阶段时,一定要认真把每一式练得圆润饱满,又由于长期的练拳中按照要求做到气敛入骨,所以就可得到四肢动作轻灵圆活且又气敛入骨至各关节、骨骼的滚动内外合一的形式。应用此方法训练半载或一年后,在动作中继续要求极轻极灵,神意贯注而不可执拙,慢练太极拳式、甚至在每一个式子中部能做到轻慢均匀,这时练者明确地体会到其中的静态与动态(实际上就是每一个无极、太极的空和段,无极为空的表现形式,太极为弧线段的表现形式。)。窥入瞳劲门径后,练者以静悟与揣摩德(默练)为主,每一个太极拳的圈(无论大小、正斜、平竖圈)都分成很细和无数的弧型线段,此太极圈也就是由许多无极、太极的小空小段组成。因人而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这些小段又被磨练成更小的太极球,太极拳的弧线和内力将这些小球串联起来,长久练习则不难达到“浑身处处是太极”的高深境界。练功至此,内气充实、内力深厚,手足自有起落之处,五脏六腑各有安放之位,在内“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在外与他人打轮推手时,可使对方感觉出粘手的外圈形式是由成串的圆润珠子处处滚动而组成,每一个珠子都含有棚劲、化劲、引进落空等轻微劲力,练者自己也可通过每一个珠子的处处滚动得到更高明的听劲。这串珠子的滚动也可以在推手中不让对方感觉出来,想让对方知道否基本上是由自己决定,它符合太极拳的“气敛入骨”、“臻于缜密”、“忽隐忽现”、“丝毫无有间断尔”,同时它也符合道家老子的哲学思想。练功至此阶段,太极深奥的造诣已远远超出拳(拳头、拳击、技击、胜败)的意义,符合“欲使天下豪杰延年益
寿”、“拳为末技”的宗旨。

    值得说明的是,推手时对方从听劲中可以感觉到“九曲珠”的存在,而练者自己默练时也可明显体验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的舒适感觉,这个境界从外形上是根本看不出来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13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