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是超常功夫(正文)

太极拳是超常功夫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太极拳是一种德、智、体兼修、融古代的吐纳导引和拳术精华为一体、极为高深的传统内家拳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体表现。但是...
  

  太极拳是一种德、智、体兼修、融古代的吐纳导引和拳术精华为一体、极为高深的传统内家拳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体表现。但是,现在一说到太极拳,一般人的认识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认为她是中、老年人健身消遣的“老人拳”,没什么其它价值;另一种则认为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拳术,练一二十年也难以成就一定的武术技能。然而,昔日杨氏太极拳祖师杨露禅不是在武林高手云集的京师有“杨无敌”之称,而威震长城内外吗?他的孙子杨澄甫宗师练功才几年就深得太极奥妙,后来不也是从北到南无敌手而名扬四诲吗?还有一些杨家的外姓弟子不也是有很高的武术造诣吗?可见,上述的两种认识是对太极拳的极大歪曲与偏见!

   对于太极拳的本质,不能简单直观地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去研究。譬如说,一般人刚看到太极拳那种轻柔缓慢的运动,往往很难将其与高超的武术技能联系起来。其实,练太极拳时的轻柔缓慢是手段而不是日的。“柔胜刚”。“夫唯不争,故天下奠能与之争”。

  水是柔的,但是每当它形成一种巨浪之势时,就可产生惊人的力量:能将钢铁巨轮掀翻,把海堤、房屋冲垮……能轻才能松,能松才能柔,能柔才能简身协调贯串。动作缓慢有利于以意运气,以气运身,才能无微不至;能协调地无微不至才能形成太极之势;能具备太极之势,才能做到超常的“重刚快速”,才能练就能快能漫、能随意闪电般地将全身之“力”集中于某处、既沉着又灵活、并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刚”劲,从而达到借力制胜的目的。同时,这种轻柔缓慢、无微不至的协调动作对全身内外起到了一种很好的“按摩”作用,这对治病防病、健身益寿极为有利。

  若一开始就快速练拳,必然会处处滑过,动作难以做到恰到好处。如果用力练拳,动作必然会慢硬不和顺。在推手实践时,反而会不重不刚、不快速、不协调,被他人所制。同时,这种高消耗的僵硬快速动作对健身也是没有多大好处的。要是分寸掌握不恰当,甚至还会增加身体某些关节的磨损和某些器官或部位的负担。这对一些体质虚弱的人来说,还可能会有某些副作用。至于要探求太极奥妙就更难了。用本能的力将太极拳练成快速刚拳,往往导致在实用时,“听劲”迟钝,中途变换反而慢了,因关节肌肉紧张,自身也有许多消耗,从而难以产生最大的重和刚。其结果也难免会只停留在“技巧”的水平上,要想练成太极内功几乎是不可能的。若轻柔缓慢地练太极拳,还能便于内外相合,体会拳味与动作意义等,将来在实用时,“听劲”一般都比较灵敏,中途变化反而快而难被对方所知。因全身处于松静状态,自身很少消耗,反而能产生最大的“重”和“刚”。

  由此可见,本能的“重”和“刚”与太极拳理的“重”和“刚”是截然不同的,这就犹如生铁和钢一样,在性能上有着极大的区别!因此,动作轻柔缓慢是治病保健、求得太极真谛的特殊的训练方法。是提高武术技能中超常的“快”与“重”的独特训练法。是手段,非目的!望习练者三思,勿做无功之劳。太极拳不是“老人拳”而是“聪明拳”。年轻人更应学练。因太极拳里包含的哲理、知识趣味、科学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极高的应用价值等至今还没有哪一种锻炼项目能与之相媲美。堪称世界一绝,不愧为“聪明人练的拳”。太极拳除了有独到的健身和技击作用外,还能培养吃苦耐劳、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和对待事物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作风。这对那些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人来说,不是很重要的素质条件之一吗?

  此外,日前仍然有很多人不大清楚太极拳与气功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其作些简述。气功一词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为了便于说明,本书也暂用气功两宇。现在的气功,顾名思义,就是为健身而练“气”(呼吸)的功法。寓于古代吐纳导引里的功法。吐纳,古代的一种内养功,通过呼吸进行吐故纳新,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导引,古代的一种以意领气,以气合力的柔合动作,用来舒通关节,调和气血,健全体内新陈代谢的机能。气功开始推广时,基本上是以静功(吐纳功)为主,通过心理的调整而促使生理的调整,也的确起到了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今练气功出偏差、走火人魔、精神错乱、甚至自杀等现象偶有发生。这可说是人为造成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新编的功(以所谓的动功居多,有的属东拼西凑,有的并不是气功的功法也冠以气功之名,以谋取名利)并不科学,有的还与传统的功法、健身宗旨背道而驰,甚至其练法本末倒置;二是把有些魔术杂技也称之为气功,如某些所谓的“硬气功”,使许多人上当受骗。大多数人一定会对隔空引人、头开石碑、汽车过身、拉动汽车、灯管悬人、脚踏气球、刀砍身体等现象交口称赞。岂不知,一般的人只要稍加训练并掌握一些技巧就能做到这些所谓的功夫。其训练的本质是耐力训练,不断打破自己的生理极限而达到其耐力比常人强一些的目的,这与气功的关系并不大。更有甚者还弄虚作假。

  练太极拳要兼练的“气功”(某些行功),从表面现象上来看似乎与气功有点象,但这与一般的气功是有所区别的。太极拳里的“气功”,确切地说,吐纳导引,在健身的同时,还要增加与武术有关的内容,练功者也从未出现过什么偏差,其练功方法和目的与现行的气功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总之,太极拳的内涵包括理论、拳架、行功、技击等。动作柔和缓慢,连绵圆活。技击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文练武功。其本质特点是身心、武艺、智力兼修的超常功夫。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00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