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忽雷太极拳拳理(正文)

忽雷太极拳拳理

2015-12-08   转载
核心提示:  1.关于圈:忽雷太极拳以圈连百招,圈圈相连,循环往复,无始无终,分大圈、小圈、内圈、外圈、肩圈、跨圈、膝圈、足圈、横圈...
  


  1. 关于圈:忽雷太极拳以圈连百招,圈圈相连,循环往复,无始无终,分大圈、小圈、内圈、外圈、肩圈、跨圈、膝圈、足圈、横圈、竖圈、乱环圈,折叠圈、圈内圈,一动四肢百骸皆有圈,用时化发皆在圈中行。

  2. 大圈带小圈和小圈带大圈: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夫中,一联、二圈、三转是大圈带小圈,练身法,活关节,特别是两手的圆转带两肩、两胯关节的圆转。四层功夫以后是小圈带大圈,手上小圈接大圈,肩转小圈带大圈,胯转小圈带大圈,丹田内转带外转,小圈蓄劲,大圈发放,似电动机带大机器圆转,都体现在小圈带大圈上。

  3. 由圆到方和内方外圆:一圈可发四个劲,圆为化,方为发,圆为蓄劲,发为方劲,运势走圆,定势成方。已知外方的发放后,可练内方,以意运内方,外形不露,称内方外圆。内圆外方和外圆内方可反复交替变化,由方走圆,由圆归方,用时外圆为引为蓄,内方为发和收,出手快速、顺随,发人不见形,以走圈不见圈为上乘。

  4. 圆中的忽雷劲:忽雷劲不是单纯发劲,是由丹田而出的抖弹劲,有震透力,发之于灵动,是由内而外的全身抖擞劲,似烈马抖鬃,金狮抖毛,劲发有声,故称忽雷劲。练过第六层功夫,已练到由圆到方,有了棱角,柔中寓刚,可在一圈中随处发放忽雷劲。推手中,对方快,没有忽雷劲快,忽雷劲是快速化解和反弹,打灵动寸劲,化发只在一瞬间,其劲力特点是“迅、猛、震、透”。

  5. 活步方圆架:活步方圆架是此拳原称,上述已讲了方圆,此拳另一特征就是“活步”,手转脚随,足动手领,步伐灵活多变,除了“进退顾盼定”五步之外,还有促步、碾步、跌步、滑步、搓步、插步,以及扣、勾、封、逼、套、关、扫、震、划等。演练时脚跟或脚尖碾转滑搓,嚓嚓有声,随招动步,上下相随,手到脚到,连绵不断,防上攻下,防下攻上,使对方上下难防。忽雷太极拳二路走圆打四方“前后左右”,步法“闪战腾挪”,体现“活步方圆架”。

  6. 定势成方圆:忽雷每势定势要i规整,两臂两腿不可伸直,要曲中求圆,两肩两胯,两肘两膝,两手两脚成方,气势成圆,即内方外圆,体现每势定势的整劲。如金刚捣碓,两肩井穴与两涌泉穴要在垂直线上,右拳击左掌合抱在胸前,两臂成内方外圆。

  7. 关于嚓嚓有声:忽雷太极拳打起来两脚碾转和促步时嚓嚓有声,太极在内不在外,练的是意气之功,内外兼修,形成的是气势,达神体合一。每势要体现出有蓄、有运、有发、有收、有沉、有松,连绵不断,周而复始,才能达内外合一。

  8. 护肋护口: 忽雷太极拳要求沉肩坠肘时腋下要空,气灌两臂,开肘护肋,不可架肘,也不可夹肘。护口指“手不离口,手不离心口,云手护裆口”。

  9. 劲分主副:忽雷太极拳每势的发劲有主次之分,即有一个主力击发,一个副击发。不可劲力平分发放,造成双重。拳势运走过程中也要分主次,如金刚捣碓,上步时左前掌为主,右手为副,转圈时,右拳为主,左手为副,拳击为主,脚膝击打为副。

  10. 劲运三段: 忽雷太极拳每势的发劲有三个过程,即“运蓄、放收、松沉”,运蓄是发放之前的运气和蓄劲的过程,发劲时放和收是同时的,体现忽雷劲的弹性发放,劲放收之后要马上松体和沉气,为了圆活的转接下一个“运蓄、放收、松沉”的过程,周而复始,连绵不断。连绵不断不是像流水,要像海浪击峭壁,有冲击,又有回收,一浪接一浪,体现忽雷拳的韵律感,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刚,这样全套忽雷打下来,脸不青气不喘,要达到练养结合。运气时要匀要缓,蓄要敛气入丹,发时气要放收有余,松、沉以养神、气。

  11. 气势篇:气势是否可以练?一练气,二练意,以意炼气势。张家传有气势篇“上顶天,下连地。向下入地生根,向上刺破晴天。向前似青牛顶角,向后似撞塌青山。”及“恨地无环,有环把地翻个盖。”当拳练至浑身是劲无处不是手时,自然产生这种气势。

  12. 十三偏:张家传有“偏上偏下偏左偏右,很偏上很偏下很偏左很偏右,将偏上将偏下将偏左将偏右,偏中平”。这是指新手学拳时总是不到位,全身不协调,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慢慢才能上下相随,整体运转,达到中平,也就是中定了。如手不可高于眼,但学生常偏上,学拳者和教拳者明白“十三偏”,将有利于调整学者身形,只有中平了,功夫才能练好。

  13. 张国栋拳论:

  (1) “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一为阴阳,二为开合。血弱者先用阳,血旺者先用阴,阴中取阳,阳中取阴。阴阳相合,人难见,忽然四两气能打八动千斤。”如我是强大者,直接用阳打之,如见对方血旺者,先引动,见机打之。四两拨千斤,要把僵劲转化,以气行之才能达到。

  (2) “纯阴无阳不为手,纯阳无阴为硬手,阴阳相合为妙手。”

  (3) “远六寸,近四寸,手不离口,手不离心口,云手护裆口。”与人交手时,要防护自己的要害部位,头、胸口和裆部为要害部位。

  (4) “上打咽喉,下打阴,不打两肋便打心。下边两臁亦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

  (5) “一处动,百处动。一处不动,百处不动。不敢不动,不敢妄动。”

  (6) “软似棉花,硬似铁。滑入冰溜,粘如鳔。”

  (7) “脚踏中门去夺步,让它神鬼也难防。”

  (8) 太极拳特点:共78势,由浅入深分为“一联、二圈、三转、四分、五劲、六圪节、七起、八落、九自尊、十朝、十一哲”共十一层练功法。此拳要求柔如棉花硬如铁,滑入冰溜粘如鳔。发劲阶段,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刚,如闪电,似迅雷,动作威劲精巧,周身抖擞,两脚搓捻震促,嚓嚓有声,促步蹉脚挂撩跪蹬,步法灵巧奇异,换劲及时,虚实分明,内外兼修,以柔促刚,腰似车轮,脚似钻,两手如轮旋滚翻,一动一太极,寸寸皆阴阳。

  (9) 掤捋挤按要认真,搓采肘靠更神奇,猛然一声春雷响,量他鬼神难逃亡。

  (10) 忽雷太极拳的进攻是“连三赶四,三进四促”,即跟着打,让对方反应不过来,也退不成。所谓“跟”,即太极的听劲、粘随劲和上下相随,“连三”即两臂加前脚,“赶四”即在粘随中“一势赶两招、三招,甚至四招”。

  (11) “乾三连,含胸拔背,四气拔臀,抽筋拔骨,气血倒行,阴阳相和,一圈翻转。坤六断,一阴一阳,复劲翻转(双圈),一圈半圆,两圈一圆”。忽雷太极拳中乾三连为合为蓄,坤六断为开为发,小圈连大圈,小圈乾三连,大圈坤六断,体内三圈为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体外三圈为三焦之气通出体外,形成肩圈、腰圈、胯圈三道气圈。

  (12) “脐下三寸为丹田之府,辫根为顶劲之府,气行周身归丹田之府”。辫根在颈后内陷之处的风府穴,风府上领可避免头和颈项不正,或仰头。

  (13) “祸搁心中起,气丹田升。一狠二急三毒,不狠不急不毒不为魁手”。心软迟缓必挨打,毒者丹田气升,落点成刚。
    
  (14) “阴阳连阴阳,本地生阴阳”最高的是本地生阴阳,即挨着哪里哪里打,挨着何处何处击。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806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