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陈氏小架太极拳的“阴阳”和“中”初探(正文)

陈氏小架太极拳的“阴阳”和“中”初探

2015-05-11   转载   尘与土
核心提示: 陈氏小架一路也称一层架活头盘架,主要练规矩,练松柔。二路也称二层架或过度架,主要练劲。三路也称三层架,主要练意。至于四层...
  

 

         陈氏小架一路也称一层架活头盘架,主要练规矩,练松柔。二路也称二层架或过度架,主要练劲。三路也称三层架,主要练意。至于四层架,五层架估计练打法,点穴。但最主要还是一路头盘架,后面的练习为的是更好理解一路。在某一个阶段的感受,往往被更高一个阶段的感受所调整,甚至推翻。所以一路的关键除了练规矩外,就是练松沉,松沉是基础,推手不会松沉不能松沉,那是必败的。只要沉好了.向其他方向的放松.行拳所需要的各种内劲就应运而生了。松沉为轻灵之因.轻灵是从松沉中产生的,松从力中来,也是这个原因。在呼吸方面,松沉有时一定要气下沉丹田,才能做出来。就像地面反作用力是地心引力的反作用力,是从地心引力中产生的一样。松沉为轻灵之根,轻灵离不开松沉,就像影离不开形一样。轻灵是由松沉支配和掌握的.就像四肢须由腰脊主宰一样。松沉为阴.轻灵灵为阳.

 

        “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虽然从根节到梢节的放(伸)长和从内向外的放开.但伸和开都属阳性的动作.都是从阴性的沉中产生出来的。伸的反面是缩,开的反面是合。缩与合都是阴性动作,都是从阳性的轻中产生出来的。这就是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阴阳互根、阴阳相生的道理。从汗毛深入到皮、肌肉、筋、骨,自表及里松到骨骼,再从骨、筋、肉、皮、毛层层松到皮上,这是阴松、阳松的互为修炼.求得。“阴松就是从外往内松,阳松就是从内往外松。  

 

        什么叫内呢?内就是阴阳之间的那个“中”.就是阴阳交汇之处.意气聚散之处。就人体而言,每一对阴阳之间都有一个“中”.如两手之间以夹脊为中,两脚之间以会阴和尾闾为中。就全身而言,以骶骨之前和膀胱之后夹室内的丹田核心部位为中.扩大一点说,就是以腰骶腹腔为中;再扩大一点说,就是以腰脐之下、裆胯之上的这一大块为中。“中”就是泛称的丹田,就是道家炼丹之炉就是体,就是阴阳两仪的家。所谓阳松就是从太极本体向阴阳两仪松,就是从“中“向末端及表皮松,就像是阴阳从家出外做功了,就是开就是伸.就是脊柱上竖。所谓阴松.就是从阴阳两仪向太极本体松,就是从肢体末端及表面向“中”间松.就像是阴阳回家休整,充电,蓄劲,就是合。守中守中,守的就是这个地方。一套拳几十势.或一百多势.但归纳起来不外就是阴松和阳松两个拳势。一阴一阳谓之拳,谓之道。   

 

         何为做功,腹为做功,腹为何物,丹田也! 

 

        感同身受, 路子对了,身上有了,心里溶解开了,怎么去做,动也好,静也好,架子也好,辅助内功也好,甚至安然站立,默默存心也好,都可以长功夫。  

 

        有此明白见识,才可以找到明白老师,所谓金子在水里是沉的,锅碗瓢盆在水里是漂的,这个道理就是这样,真太极拳高人,省一事情就是快乐,多一事情就是烦恼。这样就明白小架人为何如此低调的原因。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712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