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推手的作用(正文)

太极推手的作用

2015-04-22   转载
核心提示:  1、推手是太极拳的精华。如果说拳架是太极拳攻防招式的组合套路,那么推手则是太极拳攻防招式的应用。太极拳如果丢掉技击内涵...
  

 

  1、推手是太极拳的精华。如果说拳架是太极拳攻防招式的组合套路,那么推手则是太极拳攻防招式的应用。太极拳如果丢掉技击内涵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习太极拳必须把练拳架、练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强身健体、提高技击的全面效果,也才能真正步入太极拳的神圣殿堂,获得太极拳的真谛。单就推手而言,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校正拳架,深刻领会拳架一招一式的真实涵义。

 

  2、以静制动的训练,可以加强大脑中枢神经功能。练习推手时要求思想高度集中,把注意力放在粘点上,需要良好的静定功夫。心愈静,才能权衡对方的综合实力,达到心中有数,战胜对方之目的。心静还可以稳定情绪,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特别是在推手竞赛中,可以帮助消除怯场心理。心静还有利于正确处理推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个人技术的发挥,如对方在什么时候、将用什么方法进行攻击,我方应在何时采取何种有效防御措施,以及根据对方实力情况,我将以何种方法发放更有效等,正所谓“静能生慧”。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就能深刻理解拳论“以静制动”的真正涵义,从而大大加强中枢神经的功能。

 

  3、深、长、细、匀的呼吸和吸蓄呼发的配合,可以扩大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练习太极推手除要求深、长、细、匀的呼吸外,随着对抗运动的发展,呼吸频率将有所加快。一般情况下心率在105-135次/分钟之间,吸氧量相当于40%-50%最大摄氧量,介于每搏输出量最大值(125次)左右。推手水平较高的人心率波动幅度较小,而且呼吸深长而平稳,不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从而在推手对抗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发放中讲究“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吸蓄呼发”,大大提高肺泡气体更换率,为细胞摄入、利用氧提供方便。这就使推手运动成为名符其实的低能耗体育运动(当然激烈的竞赛推手耗能要多些)。而在推手时虽然出汗但很少气喘。中医“汗腺通,则百病不生,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之说。推手练习后呼吸通畅,周身灵活舒服,正应了中医之说。

 

  4、全身放松,节节贯穿,达到周身一家、轻灵圆活。如果身体不松、骨节僵硬,在平时练拳时还不容易自我察觉,但一经搭手,则往往轻易被对方发放。笔者回忆自身由僵到松的过程,主要得益于推手。这种松不是松散无力,而是松而不懈,轻沉兼备。松可以增强人体的耐力和爆发力,可以化解对方的强力。陈氏太极拳的松、活、弹、抖劲,正是首先从松字上下手的。世界长跑运动员美国人卡尔·刘易斯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在跑的过程中,我的主要目标是保持有条不紊的放松,这种跑法所能超赶的距离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这的确是极宝贵的经验之谈。放松在健身方面也很重要,特别是现代生活中,紧张有余轻松不足,不少人患上“文明病”,如心悸、失眠、高血压、动脉硬化、精神紧张等。如果经常进行放松锻炼,无疑可以使这类“文明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达到提高健康水平之目的。


  
  5、有利于陶冶情操。在推手过程中,性格急躁者开始总想用大力迫使对方失势而不顾一切,但这种主观愿望往往被对方乘势借力“引进落空”。在累次挫败及不断深入练用中,才知冷静、沉着的重要,由此可见推手对急躁者改变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太极推手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而忧柔寡断的人在做推手动作时迟疑不决,往往失去很多机势,特别是竞赛中失去了取胜的机会,使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通过推手实践可以加强其果敢、机敏性格的培养。好勇斗狠的人在太极推手练习中,特别是遇到推手水平较高者往往败得更惨,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从而看到自己的不足,培养了谦虚谨慎的作风。


  
  6、通过推手,才能有效地提高技击防卫能力。如果练太极拳只停留在拳架上,虽然也可达到健身目的,但难以提高防卫能力。推手是太极技击的具体运用,通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和进、退、顾、盼、定十三势的练习,才能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使技击水平不断提高,使拳架日臻完善,从而达到增强防卫能力的目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700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