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嘘!练太极拳可以改变气质(正文)

嘘!练太极拳可以改变气质

2015-04-22   转载   朱高正
核心提示: 太极拳大师郑曼青先生曾经说:「习练太极拳可以变化气质」。 这可从代表传统儒学的理学大师得到印证。北宋大儒张横渠(1020-107...
  

 
         太极拳大师郑曼青先生曾经说:「习练太极拳可以变化气质」。
 
         这可从代表传统儒学的理学大师得到印证。北宋大儒张横渠(1020-1077)说:读书是为了「自求变化气质」。横渠认为人性有两个层次,即「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是指吾人乃禀天地之气而成,所谓「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天地之气的本性也就是人和万物所同具的天性。但人得阴阳五行之秀,为万物之灵,所以人的天地之性最为灵秀。
 
         所谓天地之性,其实是指天地生物的仁心善性。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有天无地,万物不得长养;有地无天,万物也得不到雨露的滋润。天地之性就是好生之德,要让万物得以出生繁衍,充分长养,让万物潜在的天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仁德善性就是天地之性,人生来就被赋予这个纯一不杂的善性。
 
         至于「气质之性」则是指每个人出生后,由于禀受阴阳二气的不同,譬如出生的年份、节令、时辰、地理位置、山川自然环境、家庭条件、父母性格、种族、信仰等无数不同的条件,而形成不同的气禀与性格。所以说「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气质之性在于对外物有所追求,张横渠称之为「攻取之性」。他说:「攻取,气之欲。口腹之于饮食,鼻舌之于臭味,皆攻取之性也」。这是人性中诸恶的来源。张载主张改变「气质之性」,回复到「天地之性」。他说,虽然「人之气质美恶,与贵贱夭寿之理,皆是所受定分」,但「气质恶者,学即能移」,通过学习克服追求外物的**,「使动作皆中礼」,则能变化气质,从而恢复本来的善性,即「天地之性」。借着无私、寡欲,去除后天、外在的影响,就能显露先天、内在的天地之性。
 
         练太极拳也一样,要借着勤练拳架,将拙力、蛮力去除殆尽,彻底松柔之后,内劲自然就出来了。
  
         北宋另一位大儒周敦颐(1017-1073)则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
 
         「太极」是指宇宙万有处于阴阳未分、一片静寂的太初状态,一动就有了阳,动到极致,物极则反,就沉静下来。一静就有了阴,静到极致,又开始运动。运动与静止互为根源,阴阳分开对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有了阴阳二气,就能化生万物。依照〈河图〉所标示的顺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水火木金土五行一出,东西南北中五位确立,就以五行配五气,即温、热、平、凉、寒,亦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就是「五气顺布,四时行焉。」其实,五行就是阴阳,阴阳就是太极。
 
         南宋大儒朱熹(1130-1200)说:「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
 
         所以我们不要把太极拳仅仅用来健身而已,要抓住太极原来的意义,体认到太极拳是一种「文人拳」,更是一种「哲学拳」,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一种「理学拳」。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700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