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浅论“立身中正守规矩”技术在推手中的运用(正文)

浅论“立身中正守规矩”技术在推手中的运用

2015-02-10   中国太极拳网   刘正楷 鲍静潜 胡大虎
核心提示:在太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套路技术训练是知己的功夫,推手技术训练是知人的功夫,也是检验太极拳技术水平的一种途径。在太极拳套路...
  

      在太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套路技术训练是知己的功夫,推手技术训练是知人的功夫,也是检验太极拳技术水平的一种途径。在太极拳套路技术训练和推手训练过程中,对身体各部位都有严格的要求,对运动变化的合理性有诸多要求,技术的规范是必须遵守的,其中“立身中正守规矩”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根据陈沛菊老师上课所讲内容整理,主要谈谈“立身中正守规矩”技术在推手中的运用。


 

      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写到:“身:拳之一艺虽是小道,然未尝不可即小以见大。故上场之时,不可视为儿戏。而此身必以端正为本,身一端正,则作事无不端正矣!大体不可跛倚倒塌,况此艺全是以心运手,以手领肘,以肘领身。手虽领身,而身自有身之本位。论体,则身领乎手;论耍手,则以手领身。身虽有时歪斜,而歪斜之中自寓中正,不可执泥,能循规蹈矩,不妄生枝节,自然合拍,合拍则庶乎近矣。”这段话准确的说明了立身端正的意义,以及心、手、身协调运动的方法。无论是拳术技术、还是推手技术,其劲力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的,所以两人推手,从接手起就应该注意“立身中正守规矩”,本文以陈氏太极拳顺步推手为例,试从以下几个动作进行分析。(图中黄衣者为甲方 黑衣者为乙方)


      一、甲乙两人搭手


      1、要心平气合,身躯端正,内三合、外三合均要到位,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 

    2、在上步之前先要分清虚实、阴阳,欲上右脚、起右手,必先将重心放于左腿,左脚踏实,前虚后实,松腰松胯。反之亦然。


    3、上步接手时,试探性的上步,要轻灵。起手必守规矩,与所上之脚上下相随且对应相合。如:图中黄衣服一方,提右腿的同时右手上掤于右膝上方,右臂沉肩坠肘,护住头和胸;左肘微屈,左手在右肘内侧,左手在胸口处守住中线两手心相对、间距一小臂长,,眼注视对方。反之亦然。如图1-1、2。

 

(图1-1)

 

图(1-2)

 

     4、有一些练习者在人推手时手、脚随便起、随便放毫无攻防意识,手、眼、身都不到位,没有做到“立身中正守规距”。这是技击中最忌讳的。如图2-1、2中黄方错误动作。

 

(图2-1)

 

(图2-2)

 

      立身中正是练习太极拳必须遵守的,在套路练习中没有做到立身中正,那么在推手当中就不会有立身中正的意识,遇到外力很容易被对方破坏平衡而失重,所以太极拳套路练的就是身体在千变万化的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的能力,这是非常难练好,所谓“不偏不倚,中正安舒”是最好的总结。如果没有通过拳术套路技术训练达到良好的动力定型,在推手中是做不到立身中正的。


      在两人搭手时,一方不敢让对方进来,用力往前顶,这时正好给对方一个力点,就很容易感觉到你的力的方向和大小,对方顺势一带,自己就会失重。因为人体本能就有力,同时防备对方以及自身的心理紧张就会造成身体僵硬不灵,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样造成失中而超出了自己的界线,没有做到中正安舒。相反守住自己的规距,轻轻的搭着对方感觉对方的劲力及功夫,即所谓的“听劲”,“行家一身手,便知有没有”讲的就是这个含义。对方感知不到你的劲力的大小和方向,找不到着力点,这样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就是从两人搭手这一时刻开始体现的。


      无论现在的中国散打和西方的拳击,还是其它的搏击项目,都有“手是两扇门”、“守中用中”的理论。手向上护着自己的头部和颈部中间护着心和两肋,向下护着裆部,这些位置都是身体的要害部位,是必须要保护的。在练习陈氏太极拳小架过程中,要求两手在胸前运行守住中线,是有深刻含义的。两手以中线为界各管半边,运右手时左手要有辅助相合的作用,上下肢之也要相随运动。如图3陈氏太极拳小架中的“起势”动作。

 

(图3)

 

      二、乙“捋”甲时或甲前“挤”时,甲、乙要注意自身的中正。


      中正与守规矩不仅仅是用于搭手,更重要的是在转换过程当中还要保持,这样就更难做到。

      1、乙由掤变为后移重心向上“捋”甲时,乙不可硬挺胸转身,转身会破坏身躯的中正性,同时使腰变硬而不活。


     当乙后捋时,甲要随乙,重心右移即可,不可过,过则出界,甲这时要注意保持立身中正,如图4。不可因随乙的劲而前倾身躯造成失重,如图5。乙方没有保持立身中正,如图6

 

(图4)

 

(图5)

(图6)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55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