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常讲用意不用力,但如何用意?意与形是什么关系呢?
拳谱讲:“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这就是讲意与形的关系就相当于君与臣的关系。练太极拳不只是四肢的简单运动,应有意念的支配,才可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形与意是君臣关系,它们在运用时,有形意相顺和形意相逆两种方法。
形意相顺,是以意导形,意向下形也向下,意向上形也向上;意向前形也向前——等等。
形意相逆,是顺力逆行,形向下而意向上,形向上而意向下;形向前而意向后——等等。
初期练拳应先练拳架,打好基础,注意放松,呼吸要自然,然后可采用形意相顺的方法,以意导形,用意念支配动作,排除杂念,尽量慢练,动作愈慢而意念愈强,呼吸深长,可达到动中求静、养精敛神、舒筋活血、通经活络、增强免疫力、防病治病、健身益寿之功效。
练太极拳要全身放松,不要有丝毫的拙劲,如拙劲滞留于骨肉血脉之间,就会影响动作的灵活。如果能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周身关节灵活,转动自如,意到气到,气血流通,意到、气到、力到,这也就是常讲的“内三合”,这是太极拳的内在功夫,这样练拳全身舒服,功效明显。
练拳一般在三、五年以上的人会看拳,就会发现有人练拳只是形,而有人练拳则有内劲,这个内劲就是浑圆劲,如何练这浑圆劲?就是要采用形意相逆的方法,形上意下、形下意上、形开意合、形合意开的方法。例如:两臂缓缓向上平举,这时的意念似乎有弹簧在向下拉,手臂不是轻飘的,而是有阻力的;相反,向下按时,又似乎有弹簧在向上反作用,也可这样比喻,人在水中,水面有一块木板,要将木板按至水中,这时会感到水的阻力。其它动作也是如此。例如开合手,开手时,在手臂外侧,似乎有一个包抄力,使你开得不容易;相反,合手时,又似乎感到从里向外有一个向外的膨胀力,这也是常讲的“开中有合,合中有开”。
形意相逆有这样几种:形抱意张,形静意动,形前意后,形下意上,形守意攻,形松意紧。
练太极拳首先做到形松意静,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看走似停,看停似走,无人似有人,随人而动,应急则急,应缓随缓,训练沾粘连随的功夫。
拳论讲:“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是在比喻功夫高深得可达到如此地灵敏,这并不夸张。练拳要做到形意相济、形神合一、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使自己不断完善,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