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劲”是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中常见的重要概念。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因此,也相应出现了“内劲”和“外劲”的概念。什么是“内幼”?什么是“外劲”?太极拳界的许多拳家从不同角度多有阐述。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通过练内功而激发出的一种潜能”;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肌肉群收缩与伸展、紧张与放松的变化所产生的强有力的弹性力”;有的说“太极内劲的实质是意气结合、神气合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给我们正确理解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它们的本质进一步探索,以加深我们对武术传统劲力理论的理解,指导练拳实践。
一、“内”和“外”的划分
要弄清什么是“内劲”或“外劲”,首先必须对传统武术理论中“内”和“外”的划分有个正确的认识。过去,由于受中同传统文化的影响,武术界把人体的“筋骨皮”等有形的东西当成了外在的东西,把“精气神”等无形的东西当成了内在的东西,对人体进行总体划分,于是有了“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或“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说法。
纵观某些著名拳家的阐述,他们对“内劲”和“外劲”的划分,完全是建立在这种人体划分基础之上的。这是我们正确理解武术界“內劲”和“外劲”的划分,以及它们的本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这个前提和基础,必然造成逻辑、理论上的含混不清。太极拳界的某些举家,单讲“内劲”,不讲”外劲”,理论观点含混不清,把“外劲”的东西讲成了“内劲”的东西,或把“内劲”的东西讲成“外劲”的东西,实际上是对这种内、外划分的前提缺乏认识所致。
二、“内劲”和“外劲”的本质
明确了内、外划分的前提,运用人体力学的知识,结合一些太极前辈对“内劲”和“外劲”开发运用的途径、方法和特征等做出的阐述,我们可以对“内劲”和“外劲”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下面,我们对太极宗师杨澄甫的“内劲”和“外劲”的观点,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杨澄甫在(太极拳术十要)中说,练太极拳要“用意不用力”,“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久久习练,则得真正内劲”,“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劲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动,故不足尚电”。
(1)杨澄甫的这段阐述中,涉及到几个重要的人体力概念:“内劲”,“用意不用力”中的“力”,“外家之力”,“外劲”。很明显,“内劲”与“用意不用力”中的“力”是人体中对立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劲力。”外家之力”也就是他所说的“外劲”,由于这种劲力在运用中比较轻浮、容易外显、最易引动。他主张在武术运动中不用(或少用)这种劲力。由此可知,他说的“用意不用力”中的“力”、“外家之力”和“内劲”指的都是同一种性质的人体力。说到底,杨澄甫所说的人体中对立统一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劲力就是“内劲”和“外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