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理论里的隐语(正文)

太极拳理论里的隐语

2014-12-02   优太极会馆
核心提示: 太极拳的偈语,亦隐语。是大师们的心得体会之精华,历来为不传之秘。读懂他就像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如能对他的心得正确理解,对练...
  

 

 

      太极拳的偈语,亦隐语。是大师们的心得体会之精华,历来为不传之秘。读懂他就像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如能对他的心得正确理解,对练拳帮助匪浅,但是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只有吃到螃蟹才知道螃蟹的味道。别人的描述,自己理解可能有所偏差,何况他的意识有些不能用文字表达的尽善尽美。象佛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能死理解,断章取义,更不能无端瞎琢磨。只要练得对,时间长了,功夫到了,自然能理解其中含义。如能理解领会了,在这个起点再提高自己,对练功毕竟也是一个捷径。

 

      第一:陈鑫《太极拳轮》:

      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着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圭角。  

   

      第二:孙禄堂先生一生 

      无形物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水净。翻江播海, 尽性立命。(相传此诀为唐李道子所授武功出神入化。爱好武术的人们看这首诗会有启发的。

      道本自然一氣遊,空空靜靜最難求;

      和來萬法皆無用,形體應當似水流。

      无形无象(忘其有己),全体透空(内外如一)。

      应物自然(随心所欲),西山悬磬(海阔天空)。

      虎吼猿鸣(锻炼阴精),水清河净(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气血流动),尽性立命(神充气足)。

                                                      ——孫祿堂

 

      第三:  无名大师​

      空手把锄头,行路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水走船不走。​​

 

      第四: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写到​ 

      所谓棚劲者,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遍体弹簧似,开合一定间, 任凭千斤力,漂浮并不难。

 

      ​​第五:太极拳论:

      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 。

​​

      第六:一代宗师太极拳名家杨露禅对全佑说过​  

        “圈内打人,圈外推人”。 ​​

 

      第七:内家拳讲​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见真意”

 

      ​​第八:陈鑫《太极拳轮》:​  

      每势将成“迹似成,气却不停,必待内劲徐徐运到十分充足,下势之机跃跃欲动,方能上势与下势打通,中无隔阂,一气流行,不但一势如是,拳自始自终,每势之末,皆如是。”彦云:“接骨斗荀,细心揣麽。理精法密,条理缕析。层累曲折,胥致其极。”

 

​​      第九:陈长兴:《用武要言》

​      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      第十:先生郝为真说​  

       “初练(太极拳)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      第十一:陈鑫《太极拳轮》:​ 

​      顶劲领起来,顶劲何在?在百会穴,其意些须领住就算,不可太过,过则下堋上悬,立而不稳,此是一身关键,中气之所通着,不可不知。中气上通百会,下通二十椎,此处一通则上下皆通,全体之气脉胥通,自无倒倾之弊。脑后二股筋是佐中气之物,二筋之间其无筋处乃中气上下流通之路,下行脊骨之中至二十一椎止。即前后任督二脉亦皆是辅吾之中气。​    人之一身,以腰为中界,气往上下行,中间以腰为界。

 

​​​​      第十二: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  

     无贪无妄:习练太极拳最忌贪多,尤戒妄动,凡运用与姿势均求其正确,庶练成后不致犯病,而精进自易,若贪若妄者,成就终鲜,此弊初学十九难免,切宜注意。

 

​​      第十三:太极拳口诀​

​​      直线为攻,曲线为守;近身短打,慢练体会。​

​​      以意领炁,以炁领形;虚灵顶劲,无中生有。​

​​       “太极拳”心法​

​​      太极阴阳玄理明,万变千化不离宗。

​​      ​不偏不倚守中和,悟透松紧功始成。

​​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

​​      ​骨撑筋伸肉要松,松撑圆沈臂如弓。

​​      ​头领足蹬中间空,坠肘松肩两手挣。

​​      ​吸胯开裆膝自挺,虚腋坐胯必起胸。​

​​      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涌泉通。

​​      ​捧劲不离贯始终,周身似簧遇力应。​

​​      意不紧来又不松,不即不离不离中。​

​​      道法自然自然法,勿求勿追悟中行。​

​​      心松形松神亦松,似松非松松松松。

​​      ​臂撑膝撑意亦撑,不撑自撑撑撑撑。​​

 

​​      第十四: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找到这根绳子,功夫也就快练成了。 

      不错,很贴切,松紧本是一根绳,还是个有弹性的绳,这个绳要有意念虚领两个绳头,不然就丢了,找不到绳了。

 

​​      第十五:  董英杰   

​​      提起精神、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手与肩平、胯松膝平、尻道上提、尾闾中正、内外相合。不强用力、以心行气、步如猫行、上下相随、呼吸自然、一线串成、变换在腰、气行四肢、分清虚实、圆转如意。

 

​​​​      第十六:棚捋挤按世间稀,十个宜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沾粘连随俱无疑。采冽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得沾粘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      第十七:无形物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水净。翻江播海, 尽性立命。(相传此诀为唐李道子所授)

 

​​      第十八:套路如套,有为所造,如不跳出,时光空耗。

 

​​​​      第十九:杨澄甫:“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18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