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从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想到的--回归传统(正文)

从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想到的--回归传统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在200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阅读理解题,文章的题目是(中华瑰宝--太极拳)。这篇千字左右的文章,介绍了太极拳的...
  

  在200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阅读理解题,文章的题目是(中华瑰宝--太极拳)。这篇千字左右的文章,介绍了太极拳的起源、发展,以及在当今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让人们了解了太极拳在陈氏家族中繁衍,又走山陈氏家族,发展成杨式太极拳,进而走向全国;又在世纪伟人邓小平题词的推动下,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在中考试卷中出现介绍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文章,这大概是第一次。

  无独有偶,今年北京市高考的作文题--(北京的符号),也极具地方传统特色。

  重视传统文化,回归传统,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可喜的趋势。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国学、国粹的孔子学院也正在世界各国逐步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走向世界。

  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什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认识中是存在着偏颇的。这种偏颇表现在学校教育上就是重文轻武。唐诗、宋问无疑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也早就成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的传统教材。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对我国古代的文学家、诗人、科学家、发明家介绍得很多,(活板)、(赵州桥)等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科技发展的文章,一直是中小学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可是,对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的中国武术,对我们的祖先在生存发展中创造出来的武术文化,我们的教科书中却很少提及。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中国武术以自己的无穷魅力征服了世界的今天,武术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符号。有人说太极拳是中国古代人民的第五大发明。从传统文化这个角度看武术太极拳,这样的评价一点不为过。武术太极拳的作用不仅仅在健身方面,还在于它的文化性,在于它对人们意志品质、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塑造,在于它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功能。有识之士早就呼吁,把武术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笔者认为,武术仅仅走人中小学体育课还远远不够。为什么在我们的语文课中不能增加介绍中国武术的内容?武术这样一个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东西,仅仅用体育两个字是很难包容的。

  武术不仅仅是体育,更是一种文化。

[1] [2] 下一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1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