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洪式太极拳的不变而变(正文)

洪式太极拳的不变而变

2014-11-20   中国太极拳网   孙华
核心提示:不变而变——2014年11月13日观李驻军老师教学辅导有感2014年国庆节李驻军老师与作者孙华合影 今天上午,李驻军老师又通过QQ群视频...
  

不变而变
 

——2014年11月13日观李驻军老师教学辅导有感
 

 

2014年国庆节李驻军老师与作者孙华合影


    今天上午,李驻军老师又通过QQ群视频为拳友们现场直播了洪式太极拳教学,这是我们群里最高兴的事情了。期间,李老师辅导学员进行了划圈练习,并不厌其烦的强调划圈的技术要领,对错误的动作也予以了纠正。在练习环节结束后,老师以反圈为例,同贵云师弟进行试验,为学员演示按照要领去做和不按照要领去做将会有怎样的差别。李老师边示范边强调:按照正确要领去做,会使对方的力量始终作用在自己的外围,而到不了自己的身上。接着,李老师在反圈动作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身法,使反圈的第三、四动瞬间变化为一个潇洒的採带技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流畅。

 
 
 
 
    那一刻我体会到,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肢体运动的角度和速度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也有始终不变的东西:如手法上的“出手不出肘,收肘不收手,以手领肘”,身法上中正不偏不倚的旋转,眼法上虚实的要求等,而这一切都集中体现在了洪式太极拳的划圈功法中。老师所强调的这些技术要领,都是洪式太极拳原则上的东西,是没有商量余地的“硬指标”。没有这些“硬指标”作基础,所有的变都是混乱,所有的动都是妄动。反之,只有在坚守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技法才可能是正确的。
 

 

 

 
 
    记得今年国庆节期间在李老师处学习太极拳,我在做“单鞭”第四动时,总是下意识的先微向右转再向左转,这个错误被李老师敏锐的察觉到了,并及时地进行了纠正。通过老师的详细解释,我深刻意识到,“欲左先右”和“声东击西”只是太极拳的一种战术,而非运动规律。当对方的力量已经开始作用在自己身上了,我多余的一转,只会遗失战机,而且还会把对方的力量引到自己的中线上,导致失去平衡。在讲解之后,老师还在王师兄身上演示了“欲左先右”的战术,又让我和路军师弟进行试验,使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其中的道理——这就是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也正是人们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
 
    《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就如同做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地适应,适应就意味着改变。但是做人要有原则,底线不能过,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否则就是随波逐流、迷失自我,最后变得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这样的人生,到最后什么都不会剩下。
 
 

 
作者孙华2014年国庆节带领部分师兄弟练拳
 
 
    在辅导划圈的最后,李老师对如何做到“不丢不顶”进行了阐述。李老师说,不丢不顶并不是要我们在大脑中刻意去想,而是通过长期练习自然获得的。老师的这句话使我进一步领悟到:不丢不顶其实只是一种现象和效果,不是我们能够直接追求的东西,只有通过坚守原则的不断练习,才会逐渐产生。如果将“不丢不顶”这种现象当作本质,最终只能是一场空。按照规矩去做,虽然初期还是难以避免丢和顶的发生,但这是一条正确的路,虽然崎岖,但所获得的提升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反之,如果整天把精力放在摸劲、找劲上,那只能是自欺欺人、浪费生命,自诩的“功夫”会被严酷的现实击得粉碎。
 
    末尾,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观看李老师教学的体悟,那就是“坚持不变而变”。我相信,用“不变而变”的观点去理解拳架、练习拳架、试验拳架,在拳艺上就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因为它即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13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