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陈氏太极散手概说(正文)

陈氏太极散手概说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陈氏太极拳散手,是太极拳修炼者通过拳架、推手、功力训练达到较高水平后所进行的真实对抗训练。散手,是陈氏太极武术系列的重要...
  
    陈氏太极拳散手,是太极拳修炼者通过拳架、推手、功力训练达到较高水平后所进行的真实对抗训练。散手,是陈氏太极武术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些人视太极推手为技击对抗的最高形式,缺少必要的散手对抗,使这一独具特色的技击之道,变成了自娱自乐的意识体操。有的人推手功夫还不错,推手时八门手法运用得也算娴熟,但一遇外家拳手较技却力不从心,难以应付,这种体用分离的现象实在令人惋惜。针对这种现状,国内的有识之士相继开展了太极散手试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们立足太极实战,立足搏击,恢复了太极拳历史的本来面目,为太极功夫早日走向搏击擂台开阔了道路。

    余涉武三十载,研习太极二十年,本人非为健身而研习太极,通过五进陈家沟以及在漫长的太极武学研习中,确认太极武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技击术,甚至包含了目前国家开展的武术散手的大部分内容。这种高深的整体修为的技击术,远远高于只强调搏击的任何武术。

   陈氏太极拳散手,作为内功拳搏击术,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与风格。不同于外家拳散手,我家规定的散手竞赛,有其自己的特色,而太极散手强调以人体本能的运动体系为基础,通过内功势能和随遇平衡的适应性、协调性、灵动性克敌致胜。根据这一特点,太极拳主张后发制人。在散手对抗中,无论对方使用什么方法进攻,都要运用这种太极体系和内功势能作后盾,在维持自身平衡的基础上,顺应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制造矛盾给对方,使对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在劲力上太极散手讲究“皮肉之柔,固如棉软,而内气之坚尤如钢铁。”有柔有刚,刚柔相济,蓄发相变才是陈氏太极散手的独特风格。 陈氏太极散手特点是:

   一、真实对抗 灵活多变

   对抗性是武术散手的基本特征,陈氏太极散手更突出对抗的真实性,真打实作,雷厉风行。对抗双方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使用太极拳中的任何招法,互以对方的技击动作随机应变,斗智较技,对抗双方应熟练地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和招法。

   二、以静待动、应物自然

   太极拳散手克敌致胜要遵循太极之理,以巧制拙,以柔克刚,通过沾、连、粘、随、柔化顺从,舍己从人,不自作主张。就是说要顺从对方的动作,彼进我退,彼退我进,将对方的力量由大化小,由正化斜,使其刚猛之力无从使出,重心产生偏差,然后寻其焦点和空档,顺其力干脆直射发击对方。

   四、“八门五步”兼施并用

   “八门”指:掤、捋,挤、按、采、捩、肘、靠;“五步”指: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陈氏太极拳“八门五步”的有机配合,可变化出无穷的招法,这些招法可灵活运用,法无定法。《战斗篇》云:“不拘提打、按打、击打、冲打、膊打、肘打、胯打、腿打、头打、手打、高打、低打、顺打、横打、进步打、截气打、借气打,以及上下百般打法”均可择机而用。

   五、截、拿、抓,闭 独树一帜

   截、拿、抓、闭,在陈氏太极散手中独具特色。截,截络;拿,拿脉;抓,抓筋;闭,闭穴。在散手对抗得机得势的情况下,巧妙运用,轻者会使对方瞬间失去对抗能力,重者会使对方疼痛无法忍受,以至休克。陈式散手在竞技中对人体要害部位是严禁使用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55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