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浅谈太极拳的养生意义(正文)

浅谈太极拳的养生意义

2014-02-19
核心提示:  中国的太极拳运动,虽不是一副药到病除的“药方”,但若持之以恒地坚持,恰恰是能有效解决或缓解某些症状的“妙方”,对人类的...
  
  

 
 
       中国的太极拳运动,虽不是一副药到病除的“药方”,但若持之以恒地坚持,恰恰是能有效解决或缓解某些症状的“妙方”,对人类的生存、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于太极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已做了多方面研究,涉及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功能等。​

  太极拳强调放松肌肉,“一动无有不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达四梢”等等,均有利于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血液循环,也有利于对微血管的锻炼,促进了微循环。有人进行的太极拳微循环的研究表明,经常从事太极拳锻炼者管绊异常率和淤血管超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起到了调节供血的作用。此外,不少研究表明,练习太极拳对降低血脂、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肌营养、预防和延缓心脑疾病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
  实验证明,人的心理健康对人的生理健康、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关系。人的精神状态、情绪、性格、应对各种事件的心理能力、生活态度、人生观念等等,都会直接对人体产生影响。​

  我认为,以松静自然、舒缓自如为特点的太极拳极有利于人的心理调节和修身养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观​

  太极拳“道法自然”,人身为一“小太极”,自然为“大太极”。当你练完了一套太极拳,到户外、旷野、树林、草地上,无拘无束,“全身处处毫无牵掣”, “动静作势、纯任自然”,呼吸自然,心胸开阔,“随天机而动宕”,也无意追求蹬腿有多高,架势有多美,姿势有多规范,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观念来行拳走势,与大自然静静地交流、交融,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天人一体,生机无限,

  热爱自然、热爱人生之情油然而生。忘却烦恼,忘记忧愁,进入一种恬淡自然的境界,那份紧张烦恼之外的宁静,那种置身世外桃园般的好心境,难道对你的健康无益?​

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的**观

  现代人工作中、商务中的激烈竞争,使人与人的关系紧张,甚至白热化,由此引来嫉妒、烦恼、仇视;现代科技又给人创造了网上聊天的环境,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和交流。​

  人们聚在一起练习太极拳,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环境,随着音乐舒拳走势,或两两推手“随曲就伸”、“舍己从人”,“回转绵延”,成为一种融洽感情、乐此不疲的交流情感的活动。正如《大趋势》一书中提到的“每当一种新技术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产生一种高情感”。太极拳以静心养性,动中求静的运动方式,做为一种高情感活动是非常可取的。尤其是在外国,老年人、妇女平日较为孤独,提供一种场合使人们在一起练拳、交流、说笑,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太极拳以其绵缓斯文的运动风格,尤其容易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少发达国家,太极拳爱好者聚集一起,无欲无争,怡情养性,不失为凝聚人类情感的“魔杖”。​

被誉为“终身不尽之艺”​

  太极拳和其他武术拳种一样,在练拳中追寻和谐,上下、身步、手眼、内外,处处和谐,可谓“终身不尽之艺”,也就是人们说的“终身体育”。太极拳对老年人十分有益,可以摆脱人们的寂寞和孤独,天天练习,天天都会有新的感受。​

  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一点,是它更重视内在的养气。“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气”被中国人视为生命之源,养生在于养气,养气必须修心,修心即要修德。人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谋,才能恬淡自如,养好精气。太极拳正可以宁静其心,使精气浩然平和。​

  概括地说,太极拳的健身是在绵缓不断的运动中,把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生哲学连在一起,相互作用;把心态平衡、延年益寿、生活情趣融为一体,兼而得之。太极拳的特殊功效,才会得以充分显现。

  正如国际上一位著名的营养专家浩塞尔在他的《松弛的艺术》一书中说:“除非你能够松弛,否则,全世界所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不能帮助你。”​
  放松身体,放松心情,太极拳的优秀之处恰恰就在于此。愿更多的人练习太极拳,愿太极拳为人类生存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487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