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与处世之道(正文)

太极拳与处世之道

2014-02-11   王二平
核心提示:  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礼仪,讲究道德,更崇尚为人处世之道。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在强身健体、怯病延年...
  



     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礼仪,讲究道德,更崇尚为人处世之道。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在强身健体、怯病延年及抗暴防身方面有独特的功效,而且对人的个性修养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太极拳拳理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太极拳名家陈发科曾说过:“为人之道,以忠实为主;处世之法,以谦和为主。不忠实则无信用;不谦虚则不进步;不和气则无朋友”。以下就太极拳理及为人处世之道的关系谈几点。​

一、为人之道:中正安舒,不偏不倚。​

  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动作安舒,无有偏倚,支撑八面,上下相随,使身体各部达到完整如一。为人之道也是如此,必须以中正为本。中庸之道不可失,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原则,才能活的安然舒畅,心平气静,俗琐之事则不会扰其身心。一个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人品,不为困难和压力所阻,也不卑躬屈膝,俯首权贵。中华民族历来动崇尚坚贞的气节,多少仁人志士不卑不亢,豁然坦荡,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因此,我们需要坚守信念,培根固本,做一个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的人。攀援俯势,见风使舵,有所偏倚,终会自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人之道如同练太极拳一样,遵循拳理,仁义为本,和而不流,定能正直无欺,安立于世。​

二、处世之道:轻灵圆活,刚柔相济。​

  练习太极拳要求动作轻灵圆活,起落、旋转、运化皆从圆形中来,还要求刚柔相济,蓄发互变,气沉丹田,阴阳并用。待人接物也应遵循此理,无贪无妄,随机应变,圆转自如,豁然贯通;柔中寓刚,随屈就伸,轻沉兼备,不丢不顶,屈中求直。一个人无论在家庭或是在社会上,都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事应圆通,轻灵潇洒,刚柔相济。不过,太极拳更重视以轻制重,后发先制;引劲落空,借力打力。涉世若无此,则会有碍。为人也应尚武崇德,淳厚处世,宽容他人。领导的艺术、交往的学问,自立的原则都离不开轻灵圆活,刚柔相济。​

三、立身之道:无过不及,自然而然。​

  练习太极拳还要求无过不及,自然而然,有无间一片神行。为人处世立身之道也该如此。要加强个性修养,万事有度,不可过也不可不及。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即通过主观顺应客观,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求得天与人、外与内的和谐统一,使人的行为符合天道,返朴归真。返本还原,无过不及,合乎自然规律顺其自然。这就是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人生若能做到平静无极,功成名遂身退,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达此境界,必能超凡脱俗,重新找到一个真正的自我。​

四、成功之道;连绵不断,快慢相间。​

  练习太极拳要求连绵不断,滔滔不绝劲断意连,如行云流水。学拳须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毅力,练拳更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谦虚好学,恭敬待人,尊师爱友,不可狂满,古今中外不管学文习武,凡是能成就伟业的,都是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勤奋努力获得的。另外,在争取成功的路上,还需快慢相间,进退适时、有度,注意欲速则不达。人生的奋斗必会有坎坷和挫折,但是在逆境中,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不能动摇,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在不利的条件下,快而复缓,及时反省总结,校正路标,并妥协转变,在变中求生存。时刻不忘本心,精心蓄锐,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未尽的事业,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因此,为人处世必须洗心涤虑,修身养性,中正安舒,制怒畅怀······,符合太极拳拳理。因为人人各具有一太极,但看用功不用功,只要日久能无懈,妙理循环自然通 。​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484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