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技击运用的二人对练方法,是一种培训和训练周身皮肤触觉灵敏度和肉体感觉的运动,它的内容包括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活步推手、行步推手,大捋五种形式,在手法上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练习太极推手,一定要有一定的太极拳基础,太极拳的动作练得熟练正确,松柔沉稳,能作到上下相随、内外合一、轻灵和缓、虚实分明,方能在太极推手的运用中充分发挥其技巧,通过推手的锻炼,可以进一步检验练太极拳的方法,劲力和姿式是否正确,从而得到改正和新的体会。推手对帮助练拳时进一步松柔沉稳,培养内劲,训练自身的灵敏机巧都有极好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但是,首先要练好太极拳, 加强对太极拳的锻炼和研究是提高推手技术水平的前提,这一点是绝不能忽略的。
一、练习太极推手必须遵循的原则
太极拳论说:“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推手歌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明确地指出了练习太极拳及其推手的学习步骤和将能达到的艺术境界。所谓“著”,就是招式,是指练拳和推手的一招、一式的动作。“著熟”,就是要将这些招式操练纯熟。不仅是姿式正确,而且这些招式的用法也要熟练掌握,推手中的掤、捋、挤、按四式,俗称四正手,何谓“掤”,何谓“捋”,何谓“挤”,何谓“按”,在练习推手之初,就应该首先将它弄明白,作正确,并且认真地操练,待这些“著”熟练以后,推手中才能逐渐地领悟对方是如何来劲的情形,太极拳的术语称之为“听劲”和“懂劲”的功夫,待有了“听劲”和“懂劲”的功夫以后,而且不断深化,愈练愈精,最后就能达到“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随心所欲,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由此而及耳”的阶及神明阶段。
二、推手中听劲和懂劲的运用和掌握
“听劲”和“懂劲”是推手技术中最重要的核心,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没有学会听劲就更谈不上匿劲,因此,练习“听劲”是推手练练习的第一步功夫。所谓“听劲”并非是用耳朵去听,而是靠大脑中枢神经的灵感指挥,靠自己平时练太极拳所练就的松软,沉著的手臂去接触对方的手臂,靠这种皮肤触觉的感应来体察和掌握对方来劲的意图。知道如何去“听”对方的劲,然后才能逐渐“懂”对方的劲,掌握对方的劲,进而根据对方来劲的刚柔,劲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时间的早迟、部位的高低等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顺势借力,或“化”或“发”,不先不后,恰到好处,使对方偏移重心,身体失去平衡,受制于我,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练习太极推手时要求做到粘连贴随,不丢不顶。不丢,即是不脱离,不顶,即是不相抗。走化之劲无形无痕,发放之劲要于不知不觉之中,要达到这种境界,没有很好的“听劲”和“懂劲”功夫,是绝难办到的。如何才能尽快地掌握和运用听劲和懂劲呢?那就必须在明师的指导下,在练拳和推手时,从松柔沉稳入手,一松百松,一动百随,吾师李雅轩先生曾说:“两臂要练得如绳儿吊着重物一样的松坠,有沉甸甸、重砣砣、气贯十指的鼓胀感,并须经常养其头脑和两臂的虚灵轻妙的感觉”。这种灵敏的感应拳论上形容是:“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有了这种明察秋毫的灵敏度,运用于推手,在听劲方面,就能细细地,准确无误地,体察出对方来劲的极其细小的变化情况,我则不先不后,不早不迟,恰到好处地运用沾粘贴随,不丢不顶的推手技巧,就能做出随屈就伸,逆来顺受,柔若百折似无骨,化劲无形的绝好身势,以及无往不利的,变化莫测而又冷快绝伦,撤去全身都是手的发劲动作,拳论所谓“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在推手中,如果没有练就绝好的听劲和懂劲的功夫,是不可能掌握好这种尺度,达到这种要求的。
在推手中,如果不学会听劲和懂劲,必然和人一搭上手,就非丢即顶,瞎拨乱抗,顾此失彼,挂—漏万,没有一点太极拳味道,非但练不好推手,反而练出一些不易改正的毛病,不但不能提高自身的灵感,反而感觉迟钝,两臂呆滞、僵硬,把身手练坏,发挥不出推手的技巧,所以,二人在推手时,事先一定要持以虚灵的气势,以神意沾着对方,出手时轻轻接触,绝不能用大力抵抗,不多动、不妄动,轻轻地随其对方的来力而跟之随化,顺势而应之。“听”出对方来劲的意图后,进而掌握对方的劲,作解对方的劲。譬如对方用按劲按来,我即以腰脊之力,心意之劲,手臂饱满撑圆,用掤劲粘手掤住对方双手,并顺势以捋劲化解时,我即在掤捋之中体察出对方按劲的大小,动作的快慢,按势的高低,根据这些情况使用捋劲,使对方的按劲在按的过程中,使其不知不觉的自然按空失势,失去重心,被我巧妙地顺势化解。反之,如我使用按劲时,在按的过程中,又须“听”准对方用搠劲沾手,以捋劲化解时劲道的快慢、走向,大小等情况,使对方捋劲失效。无法化解,双方在一进—退之中互相比听劲,在不丢不顶的原则之下讨消息,比灵机,这一按一搠一捋,看起来平淡无奇,非常简单,但实际讲究起来,却有很细致的道理,只有这样认真地去探索、去揣摩,久而久之,才能提高听劲和懂劲的水平,才能练到如拳论所云:“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非用功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决不是随便两手搭靠,划几个圆圈,做几个型式,甚胡搅蛮缠所能济事的。
三、怎样才是推手中的化劲
在推手运动中的所谓化劲,这个“化”字就寓有消解对方来力而不着痕迹之意,化劲必须是在粘连贴随,不丢不顶的原则下进行的。因此就绝非硬拨、横格、硬扯,化劲必须顺着对方来力的方向,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之中,偏移重心,使来力落空。推手功夫好的人,在使用化劲时,我们可以看到手臂接触的皮肤是向顺着走化的方向扯平的,而不是在两手接触的皮肤之间出现皱皮。如出现了皱皮,说明两劲相顶,走化的一方使用了拔扯之劲,没有舍己从人,而是自作主张了。好的化劲方法是两臂绝不自动,而一定是以腰为轴,以腰脊之力领动的,心为主帅,心意略一动,腰脊微一领,外面好像没有看见如何动,而对方来力已落空了。推手化劲到了高级阶段,完全是以虚灵轻妙为主,出手轻轻接触对方,粘其皮毛,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跟随走化,使对方摸不着实地,找不着重心,如脚踩葫芦,东倒西歪,完全受制于人,要达到这种效果,非有好的化劲是决难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