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书成于先秦,书中有一段庄子向赵国国君论剑的话,说:“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是说击剑之术的虚实、开合、后发、先至等见解。《吴越春秋》一书成于东汉,书中有一段话,说击剑家越女生于“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从小酷爱击剑,被越国的范蠡聘请为军中武师。越女向国君勾践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是说剑术的形神、内外、动静等关系。以越女出身的情况来看,不大可能有这样精深的理论总结,大概只是作者赵晔借越女之口,表述自己的剑术见解。
越女论剑这一段话以后成为了武术的名言,从秦汉到明清,武术渐由器械技击转化为徒手技击,说剑的话也就用在了说拳上而。《苌氏武技论》一书成于乾隆年间,作者苌乃周在“讲出手”中说:“内示精神,外示安逸。见之如处女,夺之如猛虎。得吾道者,以一当百。”苌氏创字拳,这一段话只是稍稍改编了越女剑术之论,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就拿来说拳了,可见,武术中徒手技击与器械技击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太极拳家武禹襄晚于苌氏几十年,他似乎也有点偏爱形体内外所表达的精神情趣。在《太极拳解》中,他说:“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在《太极拳论要解》中,他又进一步重复说:“要静,内同精神,外示安逸。”从越女的“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到苌氏的“内示精神,外示安逸”,冉到武氏的“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从论剑,到论拳,再到论太极拳,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可见,太极拳技击与其它武术的技击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