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对太极拳不用力的认识(一)(正文)

对太极拳不用力的认识(一)

2012-07-18   自然空灵
核心提示:一、古代和近代的太极拳家都认为太极拳必须不用力 对于太极拳,最难的理解和锻炼的莫过于“不用力”了。我从1965年开始先后正式跟...
  

一、古代和近代的太极拳家都认为太极拳必须不用力



    对于太极拳,最难的理解和锻炼的莫过于“不用力”了。我从1965年开始先后正式跟几位武术老师学练武术和太极拳,开始阶段我既弄不清楚太极拳与非太极拳武术究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又不理解太极拳的所谓“不用力”是什么意思,觉得凡是动作都是力作用的结果,既然是动作怎么可以不用力呢?但是我对太极拳“不用力”的正确性绝不怀疑,因为这是近代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最先归纳提出来的,而且近代所有太极拳家的著作也是如此说的。这些太极拳家中当然不乏像孙禄堂先生那样为武术界所敬畏的著名实战家。既然不乏实战家的近代太极拳家都认为太极拳必须不用力,必然有我尚未理解的理由。当时政治上我们这代人有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话叫“理解的要执行,暂时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对太极拳“不用力”我也如此照办,并且首先想方设法使得手臂在打拳中不用力……然而如今,我是十分理解和坚定地认为确实如李雅轩先生等太极拳家所说的“太极拳与非太极拳武术有水火不能相容的本质区别;学练拳术,是不能同时用太极拳之方法和非太极拳武术之方法的”。之所以如此,最关键的就是在于一“不用力”,而另一个是“用力”。“不用力”与“用力”不能共存,太极拳与非太极拳武术也就不能同练,因此可以肯定太极拳与非太极拳武术如果同练,结果不是都练成了太极拳,就是都练成了非太极拳武术,所以一个人不可能既是太极拳高手同时又是非太极拳武术的高手,太极拳必须是能够既动作又“不用力”的。



    其实太极拳“不用力”概念的理论总结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在阐述“十三势”的古代拳谱和《杨氏老谱》中就有大量必须十分柔软甚至称为“柔而无刚”之“沾粘连随”的论述,这十分柔软就反映了“不用力”。当然,至今为止发现的文献反映古代没有“太极拳”的称谓。唐豪先生等近代太极拳史考证者根据调查考证在《太极拳研究》等书中指出:近代最早公开的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各篇,无论篇首、篇名、篇文中原来都是没有“太极拳”一词的,所谓的“太极拳论”篇名是近代的后人加上去的,甚至在1930年,当时杨家及其弟子们所传的称为“太极拳”的拳术在全国的传播,正值陈微明先生在《太极答问•序》中所说的“风发云涌”,当年出版的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也已经将杨家所传的拳术按社会普遍习惯称为了“太极拳”,该书所载的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也没有称“王宗岳太极拳论”,而是称为“王宗岳太极论”;而杨露禅向其弟子传授的整本充满“太极”的《杨氏老谱》40篇谱文中也没有“太极拳”的称谓,谱中将所论述的杨氏所学练和传授的拳称为“十三势”、“长拳”和“十三势长拳”;而《太极拳使用法》也同时称太极拳为“十三势”。由此可见,陈长兴、杨露禅所承传的“太极拳”的原来称谓就是“十三势长拳”,又可简称为“十三势”或“长拳”,近代的“太极拳”就是《杨氏老谱》中所说的“十三势”的易名称谓。现代太极拳界有的人认为“ 太极拳”与古“十三势”是两种拳术,这种说法纯属对这些事实视而不见的臆测。河南博爱县唐村发现的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李氏第十世李元善编修的《李氏家谱》,记载位于唐村之北的千载寺在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就有叫“博公”的道人传授“十三势拳”,并且出现了现存的古太极拳谱,不仅有力佐证了《清史稿•卷五百五•列传二百九十二•艺术四》中的“王来咸”传记中“内家者……至明中叶,王宗岳为最著”的记载是有根据的,也反映了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在明代中叶已经成熟,同时也反映了武术可以“不用力”的理论形成至少已经经过四五百年悠久历史的考验了。 现在,凡是有人跟我学拳、学推手,“不用力”,还有“不主动”、“不动手”是我常挂在嘴边的话,拳打得不好、推手化解不了别人的攻击、推手不能满意地使人失控与被发,原因都有“用力”、“主动”和“动手”。拳打得好、推手能够满意地化解别人的攻击、能满意地使人失控与被发,原因都有“不用力”、“不主动” 和“不动手”。跟我学拳的人也体会到确实是这样。其实,“不用力”、“不主动”和“不动手”是对同一行为反应从不同角度的表述,而“不主动”和“不动手” 中都包含着“不用力”。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225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