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秘要:悟、练结合(正文)

太极秘要:悟、练结合

2012-07-16
核心提示:  何谓打拳、打剑之“打”? 此乃偏于武艺之解也。对初学者受其熏陶易生争胜之念,如此则易生横气,浊气卸不尽。清气难生起,与...
  
 
  何谓打拳、打剑之“打”? 此乃偏于武艺之解也。对初学者受其熏陶易生争胜之念,如此则易生横气,浊气卸不尽。清气难生起,与身与心,与武艺均难以精进。故称练拳、练剑之“练”为相宜。与修拳、修剑之理、之法更切合。
 
  何谓“练”,即应用自身后天之太极作为工具来修炼先天之太极(太和元气、中气)。
 
  (1)练身——卸尽浊气,产生清气,上升平衡自身阴阳二气,疗病健身矣。
 
  (2)练心——从一念到亡念,从定到慧,自身解脱生死之苦也。
 
  每练一势,慢慢启动,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一太极运行。勿助勿忘也。来脉转关处最微妙,须详细推求。
 
  由外带内——初学拳架者身法合理,以腰裆变化带动内气;
 
  由内带外——周天已畅通,内气已较充盈,从心所欲地内气变化带动外在形体运动;
 
  内外一体——意气行神浑圆一体,动则全动,静则全静。
 
  刻刻留意在腰隙,要求不是留意在外行动作。而是腰隙在行功走架中不断地开合、变化间隙。
 
  腹内松净气腾然,不是用力去腾然,而是指上、中腹部由于塌腰浊气下降与丹田的同时,清气从督脉(阳脉)腾然而起布满全身。久练之,直至弥六合,周身内外均有感应。
 
  修炼方法:以太极(虚拟工具)始终走S形。拳既是圈,意气形神协调一致转圈。叫,开合虚实,起落旋转。
 
  修炼太极拳从有形运、经无形运动乃至不运动自运动。所以,不在形而在神;不在外而在内。外形的标准化不可能日新不已。
 
  必须悟与练相结合。仅练不悟是妄行,仅悟不练是空行。
 
  太极拳武义素描:虚实开合,起落旋转。转圈旋转、气也转圈、形也转圈、神也转圈,浑身内外皆圈。圈者,变也,顺自然之变也。故转圈即是拳,浑身皆圈,浑身皆拳。故,太极是神拳,变化莫测;无极是妙拳,不可思议。
 
  修炼四层次(境界)
 
  一、形迹/散手:遵乎规矩,去僵劲,松肌肤骨节;
 
  二、得意忘形/好手:化乎规矩,疏经络,意气运动为主,运转顺畅;
 
  三、得心忘意/高手:化乎规矩,淡化意念,从心所欲;
 
  四、无心成化/妙手:神乎规矩,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修炼太极拳不在乎学会多少套路,不在乎套路架子高低,不在乎每天花多少时间,不在乎拳打脚踢……即不在乎外形之变化。而在于明其理,循其法,虚净其心,卸尽浊气,以达到疏通经络,松开肌肤骨节,运行周天,融合天地之气。从而产生调养血气,扫除妄念,积聚内气之效——乃显身心双修之义也。
 
  心静慢练是活桩。只要意、气、形、神协调一致,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灵到十分。能慢练就是会练,就是养气,就是长内功。不能慢练就是不会练,就是伤气,不能长内功。慢练必须意、气、形、身一致,否则,形散气滞。尤其在起势,在两势之间,在两动之间,更须心地虚静。上述各类如能虚静。日久练之,必显其奥妙也。能如此。必事半功倍。会练、会养则能成功;不会练,不会养,则身心俱伤。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224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