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历史经典 > 洪均生怎样教太极拳推手(正文)

洪均生怎样教太极拳推手

2012-07-17
核心提示:  洪均生先生是继一代太极宗师陈发科先生之后的一代名拳师。他为人正直、文武兼优。洪师教拳,总是十分认真。他常说:“只要真...
  
 
  洪均生先生是继一代太极宗师陈发科先生之后的一代名拳师。他为人正直、文武兼优。洪师教拳,总是十分认真。他常说:“只要真愿意学、我就恨不能钻到他肚子里,让他很快学会、学好。但是事实上却办不到。”他教集体学生,也是一个一个地教,一式一式地教,甚至每一个动作都不厌其烦地反复做示范,而且详细说明每个动作的用法。真可谓:“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社会上教太极拳者,一般是在教完整套拳后,接着便教推手。一般认为经常推手,可以熟悉拳法。这种看法虽然有理,但这只注意到定步推手,而活步推手的手法、步法怎样配合运动,却不加详细说明。使学者仅能熟悉划空圈,技法却得不到提高。
    
  洪均生先生在教完套路后,让学者必须做到姿势正确、纯熟,然后方教推手。由于在教拳架时,已将手的八法讲清,此时进入试验阶段,遂将怎样掤、怎样履、采、列及挤、按肘、靠的八种手法,与腿法如何配合,和对方如何配合,内劲怎样运用及变化,仔细说明,而且亲自和学生互相验正。学生在眼、身、步、手方面略有差错,必加纠正;而且使之从试验中体会到做错了是什么感觉,做对了又是什么感觉。起到学生学对了,洪师再讲下一步的变化与牵动的方法。所以,虽然不早教,也不天天教,却能让学生每受教一次,便心中明白一层,以至全部弄明白推手的练法。使学生知道推手的变化如何配合,为什么这样配合,这就是明师“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教学方法。
    
  我们和洪师推手时,身体接触之处,一点不觉得他有力。但在试验动作中,又好似他的后力力大无穷,如同将被大风吹得站立不住一般。当被洪师采、履肘,被采履的手虽未感到有力,而且还是松松地随着,但其手在略微转动之中,他的缠丝劲已达我手而户、而腰、直达足踵。若用力一顶,便自然跃起而不自觉,仅感到劲路如擦衣而过。我曾多次亲眼见到不同拳种的拳师与洪师交流拳技,交手时,未见洪师怎样动,对手就被打起数尺,然后跌出丈外。洪师遇到力大功深者,发劲最快而动作最小,完全是用腰裆膝和手部的自转缠法,密切配合而发出来的。这样发的劲惯性特别大。被发者仰跌则从腰到足踵起,即便想调整重心,一时仍站立不稳,至少跳出3次还是跌倒。
    
  推手歌,原名打手歌,不知为何时、何人所作。虽只六句,但对推手的道理和方法有原则性的指导意义。为学好推手,我们应当先学习、体会这首歌。我根据洪师所伟的拳理拳法,对歌词逐句加以解释,以免初学者有所不解,或者误解。
      
  掤、履、挤、按须认真
    
  按:头一句先说出推手的四个手法,须要认真地进行。本来容易明白,但因在太极推手中,手有八法,为什么只说掤履挤按,而不提采列肝靠?我认为掤履挤按是太极拳手部的常法,认真地弄明白这四个手法之后,加功练习,采列肘靠四法,在因敌变化中略加变化,便自然会用。
    
  文中提出“认真”二字,是有深刻意义的。我认为,并不是要求学者认真一心求胜,将对方发出或者跌伤,而是要求学者细心认真地弄清掤履挤按的规矩,即关于掤履挤按有什么作用,手脚动作方向配合的如何,怎样变化,都要认真地学对弄明。试验后感觉如何,胜是怎么胜的、败是怎么败的,应当找出原因何在,而加以发扬或纠正。
      
  上下相随人难进
    
  按:太极拳是整体运动,如同一部精密的仪器,各个轴轮一动无有不动。上一句只讲到上盘的四个手法。但手的上边还有顶劲的虚领,眼法的顾盼。下盘固然指的脚,但更重要的是裆劲的松沉,膝部的提落,步法的变化进退,不但要求手脚上下相随,而且若不强调中间腰部的左右适度旋转,还是僵死不灵的,所以“相随”二字是指周身而言的。能掌握躯干上、中、下的配合协调,则对方自难进身。
      
  任他巨力来打我
    
  按:这句话强调对方用大力来打我。
      
  牵动四两拨千斤
    
  按:这句话是从上句连贯而讲的。假如有人用力来打我,我对付来力的方法,应当顺势牵动他,则用四两的力可以牵动千斤的力。话虽如此说,我们用什么方法牵动他,牵动他什么部位,怎么拨法,拨对方何处,都是我们研究的要点。根据洪师的讲解和试验,我方知是牵动对方的重心,重心一旦推动平衡,则以四两的小力,亦可使千斤之力随势化去。牵动的方法,以步法为主。陈鑫先生说:“手到步不到,发人不巧妙,手到步也到,发人如薅草。”武禹襄的《太极十三势行功心解》也说:“如同将物掀起、而加以失传之力,斯其根自断。”这些话都是牵动对方的方法,可惜都说的不完全。我认为进攻的脚要比手先到,但到达什么部位,则更为重要。陈式进腿、分套衬二法,不论套衬,都应紧贴对方前腿。这也是“如物掀起”时,必先用杠子或手插进所掀物件的下边,然后才能变动它的重心而“掀起”来。“加之挫之力”,就是向不同方向的“拨”法。所以对这一句话的“牵动”应从步法下功夫,产生牵动重心的效果,然后加上手的拨法,以配合步。但拨的方向,一定要对准对方的躯干中心,视其步子的方向、而向其后外方拨动。例如对方左步在前,则向左后外拨;右步在前,则向右后拨动。但还要注意,对方原是用巨力来打,才能用以上     法牵动。并非对方不动、而我硬用手去勉强牵他。因为太极拳的原则是“因敌变化”。彼不动我亦不动,彼微动我随动。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224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