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浅谈太极拳的启蒙教学(正文)

浅谈太极拳的启蒙教学

2012-07-14   中华武术   张喜群
核心提示:张喜群与恩师陈正雷  初学者本就对太极拳知之甚少,如何学如何练?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规范的?都要依靠老师的正确引导,因此...
  

 

张喜群与恩师陈正雷

 
  初学者本就对太极拳知之甚少,如何学如何练?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规范的?都要依靠老师的正确引导,因此老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笔者在陈家沟太极拳馆担任教练工作,在长期与初学者接触中有些心得,现就对初学者的教学方法整理成如下,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望同行斧正。
 
  一、理论教学 :引导学者正确的认识太极拳 
     
  一般来说在学拳之前就要进行基本理论的学习,教练要简要的讲述太极拳的源流及演变、太极拳与各学科的联系(中医经络学、力学等)、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学习的步骤与方法,还要进行武德教育(尊师重教、抱拳礼的含义) 
     
  为减少长篇阔论可把重点要点采用问答题的模式加强学员记忆,如:太极拳的创始人——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六大流派---陈、杨、吴、武、孙、和。 
     
  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员了解太极拳的历史,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脚踏实地去练习,以免好高鹜远,不切实际; 
     
  二、基础教学: 引导学者明白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基础方法(俗称基本功),包括基本手型、步型、身型,基本手法、步法,身法等,如陈氏太极拳中的五种缠丝、站桩等; 
        
  按照武术教学规律的要求,应详尽说明基本功的内容、正确要领及重要性;如手型有拳、掌、勾,步法有进、退、左右横开步,开步时脚的哪个部位先着地等;详细讲解周身各部位的要领,通过站桩和缠丝的方法体会,让学者慢慢明白太极拳是以丹田为核心、加强内气的锻炼、形成八面支撑的稳固性,通过丹田前后左右的旋转,带动周身螺旋缠绕、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周身无有不动的运动规律; 
        
  此阶段老师要用术语多讲但不能太过深奥,学员少练多体会,以求得心明。在理论和基本要领的要求下要让学者在身体上找到点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套路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动作教学 :让学者掌握动作的基本结构 
     
  通过基础练习学员已对运动规律建立了初步的概念,由于身体松不到位、动作不协调、对运动规律的掌握不熟练,初学者无法将太极拳动作练到无棱无角、混然一圆。在教学时可先以正常速度、缓慢速度、分解速度分别进行完整示范,让学习者从不同角度看清楚动作的来龙去脉,在心里建立一个方圆相生的正确概念,然后再进行有棱有角的分解教学; 
        
  武术教学规律强调:开始教学抓路线 ,下肢变化是关键 , 上肢运行交待清 ,上下配合动作完。  
        
  把每个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口令进行讲解(先方后圆),先讲步法、再讲手法、最后通过身法将步法和手法组合起来, 
     
  四、实例示范: 陈氏太极拳的懒扎衣:
 
  1、步法学习(包括重心):
 
  (1)由金刚倒碓开始重心由左往右移;
 
  (2)随转腰重心左移带下沉提右腿向右横开一大步,脚跟的内侧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
 
  (3)腰先左后右转重心右移;
 
  (4)重心下沉;
  2、手法学习: 
 
  (1)右拳变掌逆缠上掤,左掌逆缠下按;
 
  (2)双手由双逆缠变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合于右臂内手心向外,右心向上;
 
  (3)右手顺缠微向右上掤后变逆缠外翻,向外加掤劲,左手顺缠下沉于腹前;
 
  (4)右手逆缠至右膝上方变顺缠下沉,指尖高与眼平,左手逆缠向左叉腰;
 
  3、步法和手法的结合练习:
 
  当手法和步法上的动作有一定的记忆后马上采用步法手法的组合练习。先将动作分解为节拍数字作为方,再将数字之间用弧线连接为圆;教练可通过以上口令来指挥学员们的动作,以起到熟练动作的目的; 
 
  4、讲解用法:
 
  在讲解动作的过程中适当讲解一下动作的攻防含意,如懒扎衣:(1)双手可护头护身,进步可作迎门靠;(2)上肢将对方来劲引空同时上步可管、套住对方腿脚;(3)含有背折靠,肩、肘、手的用法。通过攻防作用的讲解以提高学者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动作的记忆; 
     
  五、完整领练 :帮助学者熟练套路动作 
     
  教学时可根据动作的繁简采用背面领练、正面领练、侧面领练多种方式进行,便于学员从不同角度观看动作要领和变化,如两脚间的距离、上步的角度、双手画弧的角度、身体转动的幅度等; 
     
  领练的速度也要有变化:先求顺畅可采用做操式的稍快节奏领练,让学者熟练套路动作;后求风格特点就要采用正常速度领练。强调手、眼、身、法、步的协调及动作路线的正确。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223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