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圆四正推手如何“掤”(三)
——四正推手经验体悟点滴(3)
(二)斜掤
斜掤是立圆四正推手最常见的掤。设水平向左的方向为0度、直上的方向为90度。以双方右手腕相搭的掤而言,斜掤在现象上,我右手先是向我的左前上方约大于60度的方向斜穿上去,接着往右往上弧形移动至90度至右手腕约在我的面部前方,那么,右手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圆心在下方的弧线。这一过程开始时,我的右手掌心是朝左后上方的,在向右向上弧形移动的过程中右手形态基本不变而成为掌心朝后;此时我的身躯往往还有借对方的力量往后的移动,使得我与对方的身躯基本上是不贴近而始终保持斜掤开始时的距离。这样,由于身躯有后移,俯视看,我右手的运动轨迹就形成了一条由左前方开始逐渐向后的(圆心在前方的)弧线了。这一过程中我右手的高度始终是明显高于肘的。
许多人这种斜掤的方法是主动地将承接着对方推按过来双手的右手臂先往左前上方再往右往上地往前上方架起来弧形移动,虽然动态外形上右手的运动轨迹正是上述这样的一条弧线,然而,实质上这种方法不是太极拳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违反了沾粘连随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的法则,因而是属于外家拳的方法。太极拳方法斜掤中的手之所以会出现先向左前上方、再向上方的弧形移动,完全是由于对方的主动用力与我的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所造成的。具体地细分,是对方按于我右臂的双手往前用力的方向(对于我而言)是偏上微偏左,约朝着我胸骨以上的脸左侧的部位推按的,而我贴于对方右肘部的左手既存在维持静态圆撑的掤劲又放松,因而使得对方的右肘不能向前向外(我的左方)运动,而我的右手臂则完全松弛毫不用力、没有丝毫的主动,右小臂、大臂与肩就像是相互断离用橡皮筋连接着似的,是完全与静态放松状态相同、没有任何预定的目的与运动方向之反应的,不过肘关节十分柔软,小臂与大臂的角度十分容易改变;肩关节也很柔软,但大臂一受到外来,反应是肘端下降(但下降绝不肘向下移到体侧甚至移到体后去)或者是引起身躯转动,从而使得大臂与肩的角度始终基本不变,而右肩关节的被动活动仍然是能够很灵活的,身躯仅仅是微微的由下而上的暗暗含胸而已,这样的结果,由于右肩关节十分灵活,大臂就会以肩关节为轴转动,于是我的右手就很容易地被对方先是推向我的左上方,再被往右往上推向我的面部前方了。由此可见,太极拳方法的斜掤在现象上是我将对方推按的双手由左向右往上架了起来弧形移动,实质上完全是由于对方的主动用力所造成的。如果以劲力的大小分虚实,那么,与直掤相同,斜掤中我的左手臂为实、右手臂为虚。而右手臂的小臂与大臂则是小臂为虚、大臂为实。对方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始终遇不到抵抗的阻力,始终感觉不能将力量落实。因此,这种斜掤也是属于沾粘连随的掤。
能够成功实施这一沾粘连随之斜掤,具体要领是:
①与直掤相同,我的左手必须具有一定的静态放松的往前圆撑的掤劲。如果没有这种掤劲作用于对方的右臂肘部,上述这一结果是不可能发生的。
②与直掤相同,我的左手必须是掌心向下、以大指掌侧大鱼际下部贴于对方肘部的上方外侧。
③与直掤相同,我的右手臂不发生内旋因而不变成掌心向前。如果右手往右往上移动中在未越过鼻胸正中线之前发生了掌心向前,就会难以化解与容易被对方控制。而这一错误是推手不熟练者最容易犯、也是很难纠正的。
④与直掤相同,除了微微的含胸,我的两手臂、胸部没有任何主动活动的反应。不然就会难以化解与容易被对方控制。
⑤在这一过程的开始之前,我的胸腹部必须正对着对方;斜掤开始时,我可能在对方力量的作用下微微的像贴着平放圆盘移动的弧形左转身,这样右肩就会略微靠近对方的左肩,我的左肩则会略微与对方右肩的距离拉开;随即再沿左转弧线的原路右转身恢复原来正对着对方的体位。在微微左转身时,我的右肩必须与对方的左肩对齐,或者向右超过对方的左肩,不得出现我的右肩进入对方两肩连线前的投影区。如果我的右肩进入对方两肩连线前的投影区,就容易遭到对方臂靠的攻击。
⑥在斜掤的开始之时,右胯必须放松内缩,即使左转身时也是如此,以此提防对付对方的左手可能沿着我的大臂向上滑到我的右肩胸部实施推按攻击,当这种情况发生,如果我的两胯能够放松,我的右胯就能够像轴承那样灵活地被动转动,从而使得对方的推按攻击落空。不然,就很容易被对方推动。
⑦两胯的放松还必须使得身躯是坐在后腿的胯关节之上,就是臀纹沟处尤其着力,这样身躯能够灵活垂直地屈膝下降。这样当对方为了前按攻击而先下压我的两大臂时就会落空。
⑧与直掤相同,我的身躯基本上是直竖的,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两胯容易放松,从而容易灵活转动与身躯灵活垂直地屈膝下降,另一方面有助于两脚能够灵活提起。如果身躯前俯,必然会使得身躯屈膝下降与两脚提起不能灵活。
⑨斜掤的过程中,身躯基本上可能是后移的,但不得主动后退,身躯后退必须是在对方之力推动作用下以在前的右脚撑地推动两胯引起身躯移动形成的。就是说体重一开始时必须由在前的右脚承担。这样,可以使得身体重心在后移中稳定、不先不后的恰当,有必要时后脚还可以再往后退。不然很容易发生后退过度与身体重心不稳。
⑩前脚尖必须正对对方,因此后退可以往后直退而不是斜退。不然对化解不利。